尹楚平祖籍浙江青田,1985年到巴西闖蕩,他從小商品零售做起,憑借不懈努力,于20世紀90年代成功創立了自己的進出口企業,專注日用品跨國貿易,事業日益壯大。
巴西僑商尹楚平。(受訪者供圖)
“最初,巴西的華僑華人大多是靠提包叫賣開啟事業第一步的,他們提着裝滿當地人所需貨物的包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做買賣,被稱為‘提包客’。”尹楚平說。
他說:“早年間華人大多從事小本生意或餐飲業,難以觸及高端産業。那時當地人對于中國的了解還不多,看到我們是亞裔面孔,第一反應會問我們是日本人還是南韓人。”
20世紀90年代,随着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巴西實行新的經濟計劃,尹楚平的事業也進入了快車道。
“我從中看到了進口中國商品的巨大商機,我成立了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在中國采購日用品運到巴西售賣。因為中國産品物美價廉,貨物運抵後總是很快銷售一空。”尹楚平說。
他說:“我們的供貨商遍布中國各地,每年我都會回國,深入工廠挑選高品質的産品。随着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日用品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産品種類更加豐富,産品外觀和品質也精益求精。”
清潔用品、廚房用具、家居裝飾、個護用品、兒童玩具、精美禮品……尹楚平将這些中國産品銷售至巴西全國,其中很多商品打入巴西的大中型超市,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睐。
資料圖: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展出的景德鎮瓷器。中新網記者 駱雲飛 攝
“在這些商品中,陶瓷碗碟以其獨特的工藝、精美的圖案和出色的耐用性在巴西市場上獲得認可,出現在很多巴西家庭的餐桌上;近年來,許多中國日用品也開始融入智能和環保元素,不僅提高了産品功能性,也提升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尹楚平說。
每年往來于兩國之間,尹楚平也對中國高水準對外開放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有感觸。
他說:“從不斷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制造業準入全面放開,從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到高水準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為外資企業提供了更便利的産業配套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資料圖: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建設項目中最大的基礎性工程施工現場。中新網記者 駱雲飛 攝
随着很多海外僑胞紛紛回到家鄉參觀考察、尋找商機,各地僑鄉近年來也積極搭台架橋、優化服務,為僑胞尋求深入合作提供機遇。
尹楚平說:“各項為僑服務舉措推出,使得華僑華人在國内學習、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友善。以我的家鄉浙江青田為例,僑胞可以在浙江青田縣行政服務中心的華僑辦事綠色視窗辦理探親居留、戶籍證明等事項,實作‘最多跑一次’,我曾在這裡僅用半天辦好了房産證。”
“近年來,‘創業中華’活動、中國僑商投資大會等涉僑活動舉行,也為我們僑商提供了交流洽談的平台,讓大家能精準對接中國市場,共享發展機遇。”尹楚平說。
2023年11月,由中國僑聯、河南省政府主辦的中國僑商投資(河南)大會在河南鄭州舉行。中新社記者 阚力 攝
在尹楚平看來,随着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巴西華僑華人的腰杆愈發挺直,兩國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也為華僑華人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轉型空間。
他說,如今巴西的華僑華人已經超過30萬人,大家在各行各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努力融入、回饋當地社會,開展扶弱助貧、赈災纾困等愛心活動,以善行回饋“第二故鄉”。
2018年6月26日,巴西時任總統特梅爾簽署法令,将每年的8月15日定為巴西“中國移民日”,以進一步彰顯華僑華人對巴西社會建設作出的貢獻,同時讓當地人了解中國和中華文化。
資料圖:2023年8月,聖保羅市議會舉行巴西”中國移民日“慶祝活動。莊祈 攝
“‘中國移民日’是對華僑華人的最大肯定和認可。”尹楚平說,兩國在農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巴僑胞願為兩國經貿往來合作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在住在國繼續樹立良好的華人形象。
責編:馬海燕
這家中國超市,讓你在西班牙尋到“家鄉味”
他用三個變化,形容出海的11年
“China Travel”,海外部落客的流量新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