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編者按

7月9日,2024年“走出楊淩看示範”媒體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由中央、省級和區内主流媒體組成的采訪報道團,将曆時10天,赴陝西、甘肅、甯夏等8個楊淩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進行調研式采訪,深入挖掘楊淩示範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生動實踐,生動講述農業科技工作者紮根田野、創新奉獻、助農增産的奮鬥故事。楊淩釋出開設“走出楊淩看示範”專欄,今天推出系列報道第三篇:《“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敬請關注。

這兩天,在米脂小米新品種選育試驗示範基地,經航天育種選育的“米谷1号”“米谷2号”幼苗進入抽穗期,長勢喜人。該品種已進入第二期DUS(包括特異性、一緻性、穩定性)測試階段,年底有望實作新品種的國家登記。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2020年5月,米脂縣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選出的“米谷1号”“米谷2号”谷種,經過太空之旅後傳回地面,全面開啟了航天育種的選育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七代地面選育試驗。

7月11日,“2024年走出楊淩看示範”新聞采訪團在米脂小米新品種選育試驗示範基地采訪時了解到,該基地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米脂小米試驗示範站技術力量,重點開展“米谷1号”“米谷2号”等系列小米新品種的地面選育及示範推廣。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米脂小米品質優良,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産地保護産品認證。但由于自主品種缺乏、機械化水準不足,旱作節水技術推廣緩慢,幹旱缺雨已成為制約當地小米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對此,202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米脂縣合作共建米脂小米試驗示範站,在新品種的改良繁育、栽培管理、模式優化、品質提升、人才培養、技術指導等方面進行聯合攻關。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陝西省小雜糧産業技術體系育種崗位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教授楊璞介紹,建站以來,已累計引進和示範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8項,教育訓練指導基層農技骨幹和農民5000餘人(次),示範推廣面積5萬餘畝,受益農戶超過1萬餘戶。

豐富的谷子新品系種質資源,成就了米脂小米在全國的地位,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米脂小米試驗示範站現代育種科技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優質種子走向市場。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米谷1号”“米谷2号”是航天育種技術與正常遺傳育種技術相結合而育成的一中晚熟、優質、高産谷子品系。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試驗平均畝産300公斤以上。

米脂小米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谷子良種的更新換代。選育抗病性強、高産、優質谷子品種,是小米産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迫切要求。2023年10月,陝西米脂小米研發中心成立,這是在米脂小米試驗示範站的基礎上聯合楊淩示範區共同打造的又一更新版科技創新與研發平台。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米脂縣農業農村綜合技術推廣站站長任樹崗表示,研發中心成立以來,先後組織開展了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試驗、示範推廣和特色農産品創新研發等工作,為進一步解決農業生産問題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撐。

截至目前,陝西米脂小米研發中心已釋出《米脂谷子産地環境要求》等米脂小米系列團體标準六項、《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米脂小米》市級地方标準一項、《米脂谷子栽培技術規範》等陝西省地方标準三項。

走出楊淩看示範 | “中國小米之鄉”的“新”力量

楊璞說,以校地合作、科技賦農為抓手,力促地方與高校“擁抱”,産業與科研“聯姻”,陝西米脂小米研發中心将發揮交叉學科和人才聚集優勢,釋放科技創新效能,深挖小米産業潛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助推米脂小米等農特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任樹崗說,下一步,雙方還将在陝西米脂小米研發中心的基礎上,繼續推進陝西省米脂小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加強米脂小米實驗室檢驗檢測,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建立院士工作站,開展品種選育、标準制定、産品研發、推廣服務。

作為大陸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多年來,楊淩示範區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農作物育種方面選育了一批優良的動植物新品種,也在“航天育種”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為大陸種業發展貢獻着“楊淩力量”。

記者:耿蘇強 李泉林 蘇洪照

來源:楊淩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