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5G領域打壓中國裝置又有了新進展,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消息稱,德國政府與該國的移動網絡營運商達成初步協定,最遲從2026年開始把華為、中興等中企制造的元件從該國的5G核心網絡中移除,并計劃在2029年完全移除。
德國盯上中國5G裝置要從2020年說起,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在5G領域打壓中國,一直不斷地向美國的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将華為裝置排除在建設5G網絡的采購清單之外,即便是已經安裝了華為裝置的,也要逐漸進行替換,一開始,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頂住了美國壓力,表示更願意對所有供應商提出安全要求。但是随着朔爾茨的上台,德國越來越明顯地倒向美國,甚至在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制定上喪失了獨立性,于是又開始嚷嚷着要學習美英對華為的态度,把排除華為等中企裝置提上了日程,要替換的關鍵元件包括天線、輸電線路和塔架部件。
(拜登與朔爾茨)
值得一提的是,與德國此前預計的在2025年将所有華為裝置完全移除相比,這份最新達成的協定已經把時間延遲了四年,隻能說,德國政府并沒有做好完全放棄華為元件的準備。
首先,對于德國來說,這是一項難度不小的任務,德國的8萬多個通訊站中,有半數都配備了華為等中國企業的技術,要替換它們大約需要3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237億),再加上需要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可能會讓德國的移動網絡營運商不堪重負。
其次,華為等中企的5G技術和相關裝置之是以會成為西方的眼中釘,就是因為它們有着明顯地領先優勢,這也就意味着,如果德國鐵了心地要不計成本地與中企裝置切割,一時之間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替代,一些原本正在施工或者已經完成的項目,可能也是以面臨停滞或者重組,往大了說,這很可能影響德國的5G網絡建設。
事實上,離不開華為裝置的不是隻有德國,美國國防部也面臨着同樣的困境,就在最近,五角大樓的官員還在跟美國國會攤牌,表示他們根本擺脫不了對華為的依賴,希望國會能夠對“禁止五角大樓與任何使用華為裝置的實體簽合同”這一法條進行豁免。
(五角大樓)
其實不管是美國還是德國,對華為采取的政策,就是在以維護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制裁之實,本質上是想将經貿問題政治化,對此我們是不可能照單全收的。
早在去年,我駐德大使就曾提醒德國,如果他們決定排斥華為5G技術裝置,但又拿不出證明華為帶來了“安全風險”的實質性證據,那麼中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将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利益。
在德國做出最新決定之後,外交部又給出了新一輪忠告,發言人林劍表示,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在歐洲營運多年,給當地帶來的是更多的就業和稅收,更高質的通信基礎設施,并沒有造成任何安全風險,希望德方尊重事實、理性決策,為中企提供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市場環境。
中方就是在明着告訴德國,所做決定應該符合自身利益和國際規則,如果德國一心要被美國牽着鼻子走,那麼中方一定會采取應對措施,到時候德國隻會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