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炙熱難耐的上海夏日裡,周坤站在滾滾熱浪中,熱情招呼着客戶。從學徒做起,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汽修門店,周坤用20年親身見證了國内汽車後市場發展的起承轉合。

今天的中國,平均每分鐘生産出一輛新能源汽車。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28.8萬輛,排名全球城市第一。在嘉定,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近三年增長迅猛,截至6月底達到近10萬輛。

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車,讓全球汽車産業發生了曆史性變革,也正在引發産業鍊條上的颠覆性洗牌。

汽修門店:被迫轉戰新能源汽車賽道

位于寶安公路上的馬陸汽配城,分布着大大小小50餘家汽修門店,意騰汽車生活館就是其中一家。老闆周坤深耕汽車後市場行業20年,是汽車産業飛速發展的親曆者和受益者。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車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佔有率,他明顯感覺到老客戶正在“逐年甚至逐月流失”。

“前兩天一個客戶把寶馬置換成了蔚來,今天又有一個客戶跟我說要賣掉汽油車換輛特斯拉。”周坤頗為無奈,“開寶馬的客戶一年行車裡程4萬公裡,至少來我這裡保養4次,換了電車就不會來了。”

在馬陸汽配城,“卷起袖子幹不完的活”的年代漸行漸遠,每家汽修店老闆都在複制粘貼周坤的焦慮。這些老闆們坦言,這兩年整個汽車後市場都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哪怕是入行一二十年的“老汽修”也會擔心,“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

轉型勢在必行,但轉型并非易事。“先從能做的做起,換刹車片、加防凍液……這些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沒差別。”周坤說,“我們陸續購置了一些裝置并學習了相關技能,現在電池問題也能診斷了。”相較于4S店,汽修店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去年開始,來周坤店裡做小保養的新能源汽車車主明顯多了。兩三年後,新能源私家車大規模過保,那時候汽修店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量或将迎來井噴。

在汽車後市場商海摸爬滾打20載的周坤及時調轉了船頭,但不少人要麼仍未感覺到風向的變化,要麼覺察到了卻依然猶豫不決。

猶豫,是因為破局難。據工信部釋出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人才需求總量為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其中,汽修領域将面臨80%的人才空缺。與新能源汽車産銷兩旺的局面相比,其維修領域的人才培養速度并沒能跟上節奏。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家住嘉定新城的許先生兩年前購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前段時間儀表盤出現頻閃故障,沒想到接連去了幾家汽修店都被告知無法修理。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也有類似經曆,一些受訪車主告訴記者,相比成熟的燃油汽車維修,新能源汽車的故障大多涉及電池、電機、電控,汽修店往往不會修、不敢修,想找到一家懂行的汽修門店不容易。

記者走訪了天貓養車、途虎養車等多家汽修店,不少負責人表示,門店僅提供輪胎更換、油漆修補、钣金維修等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服務。一家天貓養車門店負責人楊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經營狀況可以用“腹背受敵”形容,燃油車維修工單減少,新能源汽車業務又很難拓展,深感“有心無力”。

汽修店想要從新能源汽車後市場分一杯羹,需要配置絕緣工位、檢測電腦、示波器、電動壓縮機等裝置,投入成本大、回報周期長。除了“财力”,“人力”缺乏更是問題所在。新能源汽車的工作電壓通常是200伏到750伏的高壓,從事新能源汽修的技師必須持有電工證。

“以後不少燃油汽修人都将被迫轉戰新能源賽道。”楊先生感歎道,“但至少目前維修燃油車還能保證收入,轉型的風險和重新學習的成本太大了。”

職業院校:早早躍入新能源汽車藍海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攻守轉換的拐點何時到來,眼下仍未可知。但對職業院校來說,必須在拐點到來之前提前布局,才能讓畢業生擁有更多就業選擇。

在上海市大衆工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汽車産教融合基地,不少學生正在認真聆聽講師關于電動汽車電池及系統技術的講解,并進行實操。這些課程,正是由校企合作機關上汽集團提供的教學資源。校方通過“前店後校”的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新能源人才孵化基地”,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日常教學,并組織學生到售後服務工廠中的房間近距離觀摩維修案例。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産教融合能夠讓學生将理論與實踐結合,畢業就是熟練工。同時,我們連續多年與上汽集團教育訓練部聯合開展師資教育訓練,多名教師先後取得新能源汽車技術中級企業證書和‘1+X’中車行頒發的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考評員資質證書。”大衆工業學校汽車工程系主任陳旭說。

大衆工業學校自2013年起引入新能源汽車課程,并不斷優化課程結構,逐年增設或調整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領域的專業課程。帶着豐厚的知識儲備和實操經驗,學生們多次獲得星光計劃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團體、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團體一等獎。

“加入新能源技術集訓隊并代表學校參賽,是我3年中職學習中最寶貴的财富。在備賽中我不斷鑽研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技術,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深了解。”大衆工業學校21級畢業生李嘉昊說。從大衆工業學校畢業後,李嘉昊升入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繼續學習,主攻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目前在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職智能網聯汽車工程師,主要負責對中高職院校汽車教學軟體的方案開發。

李嘉昊直言,從校園到職場,從“學”到“教”,他一路見證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和蓬勃發展,也希望幫助越來越多汽車人走入新能源賽道,“想吃新能源這碗飯,就要不停研究和學習最新技術,把自己打造成了解新能源、智能網聯、軟體開發、新材料等相關領域的‘六邊形戰士’。未來行業隻會越來越卷,隻有不斷奔跑才能不被甩下。”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李嘉昊工作照

事實确實如此,不斷崛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催生着産業鍊各個環節的新陳代謝,置身其中者都需向“新”而行。采訪的最後,陳旭提到,學校近年放緩了新能源教學車輛的購置,但不斷增加教學工具的采購,因為車輛的飛速更新,工具很長時間内都适用。正如新能源人才的培養,盡管技術日新月異,但一顆可持續自主學習的心可應萬變。

撰稿:陸曉峰、劉睿涵編輯:唐敏、楊玉潔

不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就會被淘汰:汽修門店和職業院校的轉場與布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