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鄰裡之間有沖突、鬧不愉快,都是他來幫忙溝通解決,他的辦法确實好。”住在道裡區恒祥城小區的李大姐說。
“他勤懇踏實、任勞任怨,事情交給他做我們都放心。”同僚們說。
他,就是哈爾濱市警察局道裡分局新華街派出所的社群民警才子峰,群衆口中的“小才警官”。
2004年,才子峰脫下戎裝,懷揣着軍人的赤子之心投身警營,這一幹就是20年。此間,他積極踐行“楓橋經驗”,繼承發揚“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辦百家事”的東萊“四百”工作法,始終将群衆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标準,不斷摸索适合轄區情況的工作方法。在“小才警官”的努力下,居民沖突糾紛減少了,轄區治安變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稱贊“小才警官”是個幹實事的人。
春風化雨
當好群衆“貼心人”
地處康安路旁的恒祥城社群是新華街派出所最大的社群,流動人員多,治安形勢相對複雜。為實時掌握轄區居民情況,“小才警官”無論酷暑嚴寒還是雨雪風霜,總是夾着一個發黃的記錄本下片兒走訪。誰家兩口子愛吵架,哪個單元居民有沖突,哪個商戶存在安全隐患,他都了然于心。他的足迹遍布社群的每個角落。
去年8月的一天,恒祥城社群的廣場舞大媽們來到警務室門口,你一言我一語地争執不休。天氣炎熱,為防止大媽們中暑,“小才警官”将雙方分開,并安撫好大媽們的情緒,勸她們先回家耐心等待,隻将雙方舞隊代表留在警務室進行調解。經了解,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此地跳舞時日已久,新來的舞隊擠占了她們的場地;另一方則認為廣場是公共設施,大家都可以在此處跳舞。
了解情況後,“小才警官”根據兩支舞隊跳舞的時間段以及場地劃分,找到了既不傷和氣,又能滿足大媽們跳舞需求的辦法,經過3個多小時的耐心調解,雙方舞隊代表終于握手言和。
創新措施
築牢反詐“防火牆”
“小才警官”還是派出所社群警務工作的“科技尖兵”,他充分采用“傳統+創新”的現代警務模式開展工作,聯合社群幹部組建“冰城紅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同時,以樓宇單元為機關,建立多個微信群,友善解決群衆的急難愁盼問題。工作中,他發現這些微信群對各類資訊采集大有益處,于是運用“金山表單”微信小程式制作連結和“二維碼”,号召居民自主填報相關資訊,采集相關源頭資訊30餘萬條。他還通過大走訪推廣“國家反詐中心”APP,積極向群衆宣講預防電詐犯罪的知識,使社群電信網絡詐騙發案率同比下降40%以上。
“‘小才警官’,快來幫我看看,這個是不是詐騙電話?”轄區居民劉先生急匆匆來到警務室求助。
原來,劉先生接到自稱是某警察局警察打來的電話稱:其孩子在外地涉案要判刑,要想孩子免受刑責,需要錢去運作。劉先生想起才警官多次宣講的反詐知識,于是第一時間找到“小才警官”。才子峰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警務人員的詐騙案件,一面反複叮囑劉先生不要理會這種電話、資訊、連結等,一面核實該電話,确定為詐騙電話,成功為群衆避免了經濟損失。
用心堅守
無微不至“暖民心”
為充分發揮“群衆家門口的派出所”作用,打通便民惠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小才警官”積極溝通協調,減少群衆路途往返時間,群衆求助、糾紛調解、辦理居住證等業務辦理均可在警務室就近解決。同時,他也從“下社群”“來社群”轉變為全天候“在社群”“守社群”,實作了“在”社群、“知”社群、“融”社群,成為守護一方平安的“主體力量”,使基層治理和服務前移得到完美融合。
“才警官,康安路路邊有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情緒不太穩定。”接到報警後,“小才警官”迅速與社群服務者、衛生院負責人等開展關聯,将老人就近安置在衛生院,實時監測老人身體狀況,安撫好老人情緒,并聯系其家屬。
“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我們原以為距離很近不會出事……”15分鐘後,家屬匆匆趕來,懊悔不已,并向“小才警官”連聲道謝。
長久以來,“小才警官”懷着對轄區群衆的無比深情,在社群民警的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他把“小崗位”視為實作自我價值的“大舞台”,他的腳步從未停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依然滾燙,群衆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是對他工作的最好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