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武大城市化研究室,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内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目前,地圖設計正以無處不在的态勢,助益人類不斷地創新生産和生活方式,并在國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程序和主導全球叙事話語權上發揮着越來越顯著的作用。特别的,随着首屆“星湖杯”地圖設計大賽在武漢大學的成功舉辦,學界、業界以及社會大衆對地圖設計的關注和熱情空前高漲。
從“地圖編繪”“地圖編制”“地圖藝術”再到“地圖設計”,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探索與發展,地圖設計逐漸發展為一個融合多種學術智慧的新興交叉學科。作為一個實踐性屬性極強的學科,地圖設計學過多停留在實踐層面的經驗積累與總結,底層學理性的缺失導緻其難以有效建立學科合法性、學科系統性和學科體系。在此背景下,亟需建立地圖設計學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理論邏輯與研究範式。這是直接關乎地圖設計學頂層架構的核心問題。
“邁向地圖設計學”專刊
地圖設計學的獨特性質,決定了其學科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根植于曆史和現實中大量實踐的總結凝練,另一方面來源于對學科本源、屬性和價值的學理性剖析。
鑒于此,“邁向地圖設計學”專刊回歸地圖設計學的本底問題,探究地圖設計學在學理和實踐上的優勢,以及憑借這種優勢認知世界的視野獨到性,形成清晰的地圖設計學學理概念與體系架構,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将地圖設計推進到地圖學發展議程的前沿,以更加開放的知識生産與話語建立來滿足社會進步、文化傳承和人類發展需要。
01···論文選題
論文征稿範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理論探索與争鳴
· 地圖設計學的學理探源
· 地圖設計學的基本理論
· 地圖設計學的研究範式
· 地圖設計學的方法體系
· 地圖設計學的價值取向
2.工程實踐中的地圖設計
· 地圖設計學的叙事、情感、人本轉向
· 地圖設計學的身體、物質、本體轉向
· 地圖設計學的體驗、參與、互動轉向
· 地圖設計與國土空間治理
· 地圖設計的本土化與國際化
· 地圖設計學的智慧化技術路徑
3.地圖設計學的學科建設
·中國地圖設計學建設的曆史路徑與未來路向
· 中國地圖設計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探行方略
· 全球文化新格局與中國地圖設計學新使命
02···征稿要求
1.稿件應是未公開發表過的原創論文,符合《測繪地理資訊》文稿格式規範要求。特别歡迎具有理論高度的基礎性研究論文、以及來着重大工程實踐經驗總結的應用性研究論文。
2.稿件收集截止時間:2024年12月31日。
03···投稿事宜
1.請在《測繪地理資訊》官方網站(http://chdlxx.whu.edu.cn/homeNav?lang=zh)系統投稿,投稿時選擇“邁向地圖設計學”欄目。
2.本專刊拟于2025年下半年出版。
04···專刊組稿人
蘇世亮,博士,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地理時空模組化與可視化。研究成果先後應用于大陸20多個省、市的國土空間規劃、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和大型地圖集編制。參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地理資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英國制圖學會最佳3D地圖獎等。入選國家重大人才計劃青年學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學者以及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等。
楊敏,博士,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地圖空間認知與智能化制圖。研究成果應用于國家自然資源調查資料處理、境外區域多比例尺地圖制圖等領域。參與獲得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并獲全國高等學校GIS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特等獎。擔任中國地理資訊産業協會就業指導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制圖協會地圖綜合與多尺度表達工作組成員、中國測繪學會智能化測繪工作委員會委員,入選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05···專刊聯系人
亢孟軍,博士,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地圖與空間資訊可視化。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航空機載電子地圖系統裝備、全國地名位址普查以及大型公益/商用電子地圖。參與獲得JoM全球最佳地圖獎、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等。擔任中國地理資訊産業協會地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06···期刊簡介
《測繪地理資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面向國内外公開發行的測繪專業領域工程技術類期刊 。創刊于1976年,曾用名《武測資料》《武測科技》《測繪資訊與工程》,2012正式更名為《測繪地理資訊》 。
《測繪地理資訊》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全國優秀測繪期刊,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湖北省專業技術優秀精品期刊;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 《科學文摘》(SA)、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荷蘭《地學資料庫》(GeoBase)等資料庫收錄期刊。主要讀者對象為測繪地理資訊行業的從業人員、科研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
自1976年創刊以來,嚴格執行辦刊宗旨,嚴格把關學術品質和編校品質,注重學科特色,積極探索持久的發展之道,努力成為引領測繪領域的學術潮流、展示最新動态及研究成果、推動學術發展的精品測繪期刊。
初審:張 琳複審:宋啟凡
終審:金 君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