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選舉,最終結果出來了,美西方很高興。
7月6日,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消息,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中,改革派候選人馬蘇德·佩澤希齊揚獲勝。
老實說,早期并不被看好的伊朗前衛生部長能“摘得桂冠”屬實有點意外。不過,在第一輪投票中,佩澤希齊揚以42.5%的選票率遙遙領先(強硬保守派賈利利38.6%選票率位居第二),能在第二輪勝出,倒也不奇怪。
關于佩澤希齊揚本人的政治立場,其主張緩和與西方的态度,認為西方施加的制裁嚴重損害了伊朗的經濟,應改善同美西方的關系,将解除西方國家對伊制裁放在首要地位。是以,美西方認為其是“親西方”改革派。
另外,在7月6日的勝選後,佩澤希齊揚承諾與西方多接觸。他表示,我沒有給你們虛假的承諾,我沒有說那些我之後無法做到的事情,我沒有撒謊。
那麼,佩澤希齊揚的獲勝能讓美西方接下來對掌控中東的局勢“高枕無憂”嗎?
值得注意的是,佩澤希齊揚獲勝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第一時間向其發出賀信。除了祝賀外,哈梅内伊還有句話滿含深意。他強調,所有群眾都應為國家的進步做出思考,也應該把選舉中的競争行為轉化為友誼。并期望他繼續前總統萊希的路線。
衆所周知,萊希是伊朗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在任時,對内,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放寬網絡政策、發展小微企業等;對外,成功讓伊朗從軍事、經濟、外交完成了戰略轉向,其中包括不局限于一系列大事件,例如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又如,恢複并加強了與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等國的外交關系。甚至還從英國要回了伊斯蘭革命時期被英方非法扣押的資金,等等。
可以說,萊希對伊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保持政策連續性具有重要意義。哈梅内伊在此以萊希“激勵”佩澤希齊揚,也意味着他希望佩澤希齊揚能推進延續萊希時期的對外政策,更重要的是維護國家利益。
佩澤希齊揚上任,伊朗和中國未來的關系會有較大變化嗎?
至少短時期内不會有多大變化。雖然在國際關系上,佩澤希齊揚主張與西方接觸,但與中國發展友好的關系是以哈梅内伊為首的伊朗高層的共識。選舉前,哈梅内伊曾譴責那些希望改善與西方關系的人,之後佩澤什基安也公開表示,他将在外交政策問題上依賴哈梅内伊。
哈梅内伊在伊朗政治體系中占據關鍵地位,佩澤希齊揚這個新總統即使想做什麼,隻要哈梅内伊不支援,仍将面臨很大的困難。換句話說,在佩澤希齊揚上任前期,很大可能會采取“平衡”的外交政策。
當然,不可否認,佩澤希齊揚給中伊關系帶來了一層不穩定因素,中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