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我從前做了那麼多手術,但對術後病人的痛苦體會不深。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沒想到病人會這麼痛苦……

華益慰是大陸享譽全國的一位惡性良性腫瘤專家,縱覽其一生緻力于消化道惡性良性腫瘤的研究和治療,挽救無數患者的生命,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醫生。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然而,人生晚年的他不幸被确診患有胃癌,經曆了兩次手術和多次化療後,飽受巨大痛苦的他終于明白:癌症治療不能過度治療。

2006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告誡“當醫生的不能單純治病,而是要治療患了病的病人”,提醒我們在追求治療效果的同時,更要關注患者的生活品質。

那麼,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華益慰的醫學研究與成果

1933年,華益慰出生于天津一個醫學世家,1950年從南開大學畢業,而後被保薦到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醫預系,無論是家世背景還是個人能力都是頂尖的。

1953年,華益慰積極響應國家的号召前往軍醫大學學習,也改變未來一生的走向。1960年剛工作沒多久的他,主動要求參加支援西藏醫療隊,因出色的表現被評為“積極分子”。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大地震中,華益慰前往抗震救災第一線,每一次都兢兢業業盡力而為,也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的要求。

華益慰的母親曾說”老華這一輩子活得體體面面、坦坦蕩蕩,很少為自己活着,為家人活着”,事實也的确如此。

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醫學事業上,對家庭、妻子和兒女的照顧必然會少,甚至還錯過見母親的最後一面,哪怕是退休時也依然想要留在醫院出點力。

華益慰是醫院消化道惡性良性腫瘤科的主任,曾組織科室定期開展學術研讨會,有時候還會邀請國内外知名專家前來講學,不斷提升科室的學術水準。

在他的上司下,科室的診療水準和科研能力迅速提高,許多疑難雜症在這裡得到了有效治療。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常委、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普外專業組成員,被原北京軍區評為“育才有功專家”。

華益慰不僅重視患者的治療效果,還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努力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關懷,醫德和醫術都赢得了病人和同僚們的高度評價。

臨床上成績斐然,在醫學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有時候他還會發表多篇重要的學術論文,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臨床經驗,在國内、國際醫學界都産生廣泛影響。

從醫多年華益慰主持和參與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推動大陸消化道惡性良性腫瘤診治技術的發展,與國内外專家的合作交流期間,不斷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将其應用于臨床實踐。

他堅信隻有不斷創新和進步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努力和貢獻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先後獲得多個重要獎項,包括“白求恩獎章”和“感動中國”人物稱号。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其無私奉獻精神的高度評價,即使如此華益慰并沒有是以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依然每天早出晚歸奮戰在醫療和科研的第一線。

對于每一位前來求診的患者都傾盡全力,盡可能為他們減輕痛苦延續生命,深知作為一名醫生,最大的榮譽和成就是病人的康複和笑容。

然而命運對這位偉大的醫生并不公平,晚年的華益慰被診斷出患有胃癌,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

大陸有一句古話叫做“醫者不自醫”,有些事情發生在别人身上能夠坦然處置,可有些事情攤到自己的身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惡性良性腫瘤專家,面對自己的病情依然感到無比沉重和無奈。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罹患胃癌

很多時候癌症患者需要切除一部分組織,以往華益慰也是這麼做的,畢竟想要防止癌細胞擴散,切除是現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長時間從事這個行業,他深知胃癌的嚴重性和治療的艱難,最終決定接受全胃切除手術,希望能以此延續生命。

以往他是主刀醫生,隻會感受到切除手術時的緊張,而不知道患者有多麼痛苦。如今,他親身經曆手術後才知道其中有多艱難。

華益慰患的是胃癌,被發現是已經是晚期,是以必須要做全胃切除手術。本以為做完手術就會慢慢好起來,可這才是折磨的開始,術後并發症和化療副作用根本不是“人遭的罪”。

我們身體上每一個器官都有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回報機制,一旦一個器官被切除這部分功能就會被另一個器官取代,就會造成它的負擔加重。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取代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慢慢使用的過程,整個過程需要遭受痛苦,被切除的器官越是重要,所遭受的痛苦就會越重。

華益慰的胃部被切除後,而且還是完全切除,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每天飽受腸液和膽汁反流的折磨,食道灼痛、嗓子發炎,連正常的進食都無法做到。

這還不算晚,為了抑制癌細胞的擴散,每天都需要接受上腹腔熱化療。

患者需在加熱到41度的腹腔中躺90分鐘,這種治療方法極為痛苦,每次治療後都是大汗淋漓腹部絞痛難忍。

若僅僅是單純的痛苦,疾病能夠慢慢康複還好,有時候承擔了痛苦卻不一定能康複。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那段時間裡華益慰一直頑強地與病魔作鬥争,但化療的副作用卻越來越嚴重,最終導緻回腸末段腸梗阻。

人的身體想要運轉必須要有營養,光靠醫院打得那些針維持根本不行,可切除手術與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根本沒有辦法正常進食,想要好起來難上加難。

以至于癌症的進一步擴散,華益慰不得不接受一系列的化療,每次化療前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準備,包括禁食、清腸等。化療過程中,藥物通過靜脈注射進入體内,強烈的副作用迅速顯現。

他感到全身無力、惡心嘔吐,甚至出現嚴重的脫發和口腔潰瘍,期間需要承受的痛苦無人能夠體會。

華益慰依然堅持接受治療希望能夠延長生命,然而化療的效果并不如預期,癌細胞繼續擴散,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與此同時,化療不僅沒有帶來明顯的好轉,反而使他的身體更加虛弱。

手術後的感悟

上述曾提到,化療導緻華益慰的回腸末段腸梗阻無法自行緩解,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們發現他的身體狀況比預期更加糟糕,手術難度極大。

盡管手術團隊竭盡全力,但術後并發症頻發,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

華益慰的腹腔出現重感染,腸吻合口瘘的情況讓腸液、糞便和血液全部流入腹腔,被迫再次進入重症監護室,甚至不得不依靠各種醫療裝置維持生命。

面對無盡的痛苦和無望的治療,再結合之前自己當醫生時的體會,他終于意識到過度治療不僅沒有延長生命,反而讓他承受難以忍受的折磨。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華益慰對自己一生的醫療實踐進行了深刻反思,認識到過度治療對于癌症患者而言,往往會帶來更多的痛苦而不是救治效果。

根據自身的情況,他告誡後人:“以後做胃切除時,能不全切就不要全切。哪怕留一點點胃,就比全切強,病人就沒有那麼痛苦。”

其實在做身體組織切除手術時,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是要生存品質還是要生存時間。假如不切除能好好活一年,而切除隻能在痛苦中活2年,還不如快快樂樂地活着。

華益慰的老伴張燕容曾這樣說過,“如果不做化療慢慢恢複飲食,也許能恢複得好一些,是化療把他徹底搞垮了......

華益慰的臨終告誡,是作為醫生和患者雙重身份的深刻體悟,用自己的經曆和痛苦為醫學界和廣大患者留下寶貴的教訓和啟示。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在面對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時,不僅要追求治療效果,更要關注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感受,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正是中醫所展現的一個理念。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西醫做手術隻是根據一些資料名額,隻要名額正常就可以做手術。

中醫不僅要考慮患者當時的情況,還要考慮患者的身體未來能夠受得了,若是不能就需要進行取舍。

因為治病不僅僅需要“治”,在未來的時間裡還需“療”,若是患者的身體不能自行運轉療養,這樣的“治”又有何意義呢?

治病的目的在于健康生活,若一直生活在痛苦中,治療的意義又何在呢?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大陸原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曾指出一個資料,很多人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至80%都花在臨死前,癌症更是這種情況的重災區。是以是短時間好好活着,還是在痛苦中拖延着,一定要慎之又慎。

華益慰從接受治療到去世僅僅隻有13個月,卻用自己的智慧和痛苦,提醒我們要在人性化的醫療實踐中,關注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感受,追求更為理性和人性的醫療方式,為每一個生命帶來更多的尊嚴和希望,值得我們敬佩。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CCTV.com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中國人看病的錢80%花在臨死前一個月治療上——中新網 (chinanews.com.cn)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華益慰:大醫有魂 - 中國知網 (cnki.net)

2006年醫學專家華益慰患癌去世,臨終告誡:癌症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