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密爾頓在銀石第九次赢得英國大獎賽勝利,而機會更好的諾裡斯再次與勝利失之交臂,導緻他失敗的無疑是車隊的糟糕政策。就像一周前在奧地利大獎賽一樣,政策再次成為了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正賽發車在幹地條件下開始,90%的車手選擇用中性胎起步,這沒有問題,因為賽中出現降雨将是大機率時間,是以盡可能長時間留在賽道上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從第17圈開始,賽道上空開始降雨,領先集團盡可能用中性胎留在賽道上讓邁凱倫兩名車手受益匪淺,不久他們就利用了更好的抓地力表現占據了一二的位置,這時車隊沒有招他們進站換半雨胎仍是正确的選擇,但在第27圈,随着雨量的增加,迫使車手進站換中性胎,而邁凱倫犯了正賽中的第一個錯誤,他們本可以像梅賽德斯那樣進行雙車進站,是以晚一圈進站的皮亞斯特裡損失了大量時間内,盡管諾裡斯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然而邁凱倫在正賽中犯下的最大錯誤是大約10圈後的最後一次進站,此時諾裡斯在第38圈仍然領先漢密爾頓2.2秒,而梅賽德斯車隊果斷讓漢密爾頓進站以嘗試用undercut來超越諾裡斯,但銀箭車隊為漢密爾頓換上的是一套舊的軟胎,與此同時,邁凱倫在第二次進站時卻讓皮亞斯特裡率先進站換上了中性胎,同圈維斯塔潘卻以梅賽德斯完全相反的方式換上了硬胎。而且當時澳洲小将通過TR告訴車隊中性胎是最佳選擇,而且與其他所有潛在的競争對手相比,邁凱倫兩位車手有兩套全新的中性胎,這讓他們可以在最後一個stint中占據輪胎優勢。
但千不該萬不該,沃金車隊卻為諾裡斯換上了一套舊的軟胎,這讓他與漢密爾頓和維斯塔潘的競争中失去了先天優勢,而且奇怪的是車隊竟然讓他自己做出了選擇,而諾裡斯似乎認為他與領先者搭載同樣配方的輪胎是最合理的選擇,但結果證明這恰恰是最糟糕的選擇。那麼為什麼諾裡斯會選擇用軟胎呢?當時他在與賽道工程師交流中表示,在之前他搭載半雨胎的情況下可以在賽道上超過維斯塔潘,那麼他認為搭載與領先的漢密爾頓同款的軟胎也一樣可以讓他在賽道上超過前方的梅賽德斯,但這個邏輯顯然是不成立的。
雖然當時的賽道條件很複雜、抓地力也比較低,但這個決定應該由車隊直接做出,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從總部的算法模拟出最佳結果,很明顯,軟胎不是正确的選擇。此外,漢密爾頓已經通過undercut超越了諾裡斯,而諾裡斯用同樣的輪胎追擊漢密爾頓并不能得到什麼便宜。
雖然你諾裡斯在換胎完成後為了避免不安全釋放而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對比他和漢密爾頓的停戰站時間,事實上,漢密爾頓在維修站總共花了30.038秒,而諾裡斯花了30.387秒,後者僅僅在停站方面多了0.35秒,是以這并不是諾裡斯失敗的主因。
在同款配方的輪胎上,諾裡斯無法達到漢密爾頓相同的長距離節奏,不僅如此他還快速消耗了輪胎,相比之下,漢密爾頓的圈速則更加穩定,這說明7冠王比諾裡斯更有效的管理了自己的輪胎,與此同時,搭載硬胎的維斯塔潘和搭載中性胎的皮亞斯特裡則表現出更有競争力的圈速,而荷蘭人幾乎也單圈半秒的優勢迅速縮小他與諾裡斯之間的差距,最終在48圈,維斯塔潘超過了諾裡斯。
在排名前四的車手中,搭載軟胎的諾裡斯設定是最慢的,在最後一個stint中,他甚至要比維斯塔潘單圈慢到0.7秒還多,而他的隊友幾乎和維斯塔潘一樣快,這再次證明皮亞斯特裡換上中性胎是正确的選擇。換句話說,如果諾裡斯的兩停也換上中性胎,他不但不會被維斯塔潘超越,而且可以在賽道上輕松超越前面領跑的漢密爾頓。如果參考皮亞斯特裡的中性胎圈速,諾裡斯會在第43圈追到漢密爾頓的聖後,即便沒有DRS的加持,他也可以利用輪胎所帶來的優勢在第46圈超過漢密爾頓。
總而言之,諾裡斯再次與勝利擦肩而過,不僅出自自己的錯誤判斷,而且更展現出車隊對于模拟資料的不信任,這或許是邁凱倫最可笑的地方,換做是紅牛,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