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圖檔/視訊 湖南日報·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梁笑
“老師,這裡有彩筆嗎?我想要幾支彩筆。”“我想找幾本初二上學期的輔導書。”“老師,請幫我講下這道數學題,我不會做。”……7月8日上午9時許,記者探訪華容縣實驗國小安置點“兒童之家”,孩子們有的寫作業,有的看書,有的畫畫,大家全神貫注,互不打擾。
“兒童之家”設在學校的明達書社和校園書屋,裡面各類圖書琳琅滿目,桌椅、桶裝水、空調等一應俱全。來到這裡的孩子,有中國小生,也有幼稚園的小朋友。
華容縣實驗國小德育副校長謝偉介紹, 作為全縣4個安置點之一,華容縣實驗國小安置點已接納1500餘名受災群衆,這其中有不少中國小生,讓孩子們有一個安定溫馨的學習環境,也是目前安置工作的重點之一。為此,學校在現有基礎上建立了臨時“兒童之家”,為那些因緊急撤離沒來得及帶上學習用品的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場所,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用溫暖與關愛安撫孩子們離家在外生活不安的情緒。
“這裡課外書很多,又很安靜,寫作業也友善,老師也負責,氛圍也好!”團洲鄉團勝村7組的易嘉誠是團洲中學初一學生,正在預習初二的課程。“暑假作業已經寫完了,正預習新課程。這裡條件不錯,可以安心自學,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不用擔心了。”這個14歲少年說。
四年級學生彭妙妍帶來了暑假作業。寫完今天的作業後,她從書架上取了一本《小狼女朱莉》看得津津有味。華容縣實驗國小國文老師鐘丹則輔導着5歲的塗欣雨。“我在幼稚園讀大一班,早就會寫自己的名字了!”這個眼睛大大的小女孩笑眯眯地告訴記者。
“除了書籍和日常的學習用品之外,學校每天還給這些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小玩具和小零食,畢竟都是孩子,他們需要鼓勵。” 在“兒童之家”負責統籌工作的華容縣實驗國小教務主任朱夢妤介紹,“兒童之家”每天安排3—5名老師為孩子們進行作業、閱讀輔導,還陪伴他們玩遊戲、做手工等,開放時間是上午8:30—11:30,下午2:30-5:00,每天前來學習的有20人左右。
“我們會全力做好各項保障,不讓孩子們因受災影響學習。”朱夢妤表示。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檔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是以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删除相應内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