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刊載了一篇評論性文章,作者蘇梅什·希瓦科蒂是來自維也納的政策分析師和評論員,該文的核心觀點是:“美國對華貿易戰由狹隘的政治利益驅動的,破壞了美國的經濟,并最終損害了美國群眾的實際利益。”
希瓦科蒂呼籲美國應該主動與中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對話,以恢複互相信任,并扭曲貿易戰對美國自身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并減緩貿易戰的影響。
美國對華貿易戰的政治考量
近年來,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成為了全球經濟的一個焦點。尤其是在選舉年,政治家們為了吸引選民,往往會推動關稅政策,盡管這些政策的實際效果往往備受質疑。
拜登政府在今年五月宣布了對包括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在内的中國商品提高關稅的計劃。這一決定是在拜登總統于四月與美國鋼鐵勞工聯合會成員會談後做出的,他表示将考慮将中國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提高三倍。
前總統特朗普如果在十一月的選舉中再次當選,他承諾将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統一關稅,聲稱這将為更多的減稅措施提供資金來源。
然而,這些關稅政策雖然可能對特定行業和勞工有利,但通常會懲罰其他國内産業,扭曲全球經濟,導緻通貨膨脹,并增加消費者的成本。
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他們的關稅政策都不僅僅是經濟考量,而更多的是出于國内政治的需要。
拜登為了增強其在選民中的吸引力,特别是在那些受通貨膨脹影響嚴重的選民中,采用了關稅手段。根據美國聯邦儲備最近的資料,許多選民因為通貨膨脹無法支付所有的月度賬單。同時,美國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戰争的支援也疏遠了一部分年輕選民。
拜登自稱是“美國曆史上最支援工會的總統”,他希望選民,特别是那些在密歇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等戰場州的選民,相信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将帶回制造業工作崗位。
拜登的美國貿易代表凱瑟琳·泰(Katharine Tai)則表示,放棄對中國的關稅将疏遠他的工會盟友,并加強共和黨的論調,即拜登對北京太軟弱。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拜登和特朗普都沒有全面呈現關稅的複雜影響。關稅政策确實對一些行業和勞工有利,但同時也給其他更大範圍的行業和消費者帶來了痛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五月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特朗普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降低了美國人的實際收入,壓低了投資,并沒有增加制造業就業。同樣,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項研究也确認,關稅在選舉中的效果比在經濟上的效果更好。
特朗普時期的對中國鋼鐵的關稅對消費者和其他行業來說是災難性的。這些關稅提高了鋼鐵産品的成本,使得像通用汽車和福特這樣的美國汽車制造商每年至少支付10億美元的更高鋼鐵價格,迫使他們關閉工廠。
據估計,特朗普的鋼鐵和鋁關稅導緻了美國金屬使用行業7.5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貿易戰在2019年中期至少導緻了17.5萬個制造業崗位的淨損失。
總的來說,美國對華貿易戰主要是出于狹隘的政治考量。盡管這些關稅政策可能會在選舉中幫助政治家們赢得選票,但它們往往會懲罰國内的其他産業,增加消費者成本,扭曲全球經濟。
美國應該優先考慮全球經濟的健康,與中國恢複貿易對話,尋找互利共赢的方案,而不是繼續推行損人不利己的關稅政策。
關稅政策的全球經濟影響
盡管美國的關稅政策在政治上可能有所裨益,但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零和遊戲的工業政策,導緻全球經濟的扭曲和市場效率的低下。
著名經濟學家艾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曾指出,關稅政策是一種“零和遊戲”,沒有真正的赢家。最新的報告也表明,如果關稅繼續存在,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将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因為“”。
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不僅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還對美國消費者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報告,美國進口商幾乎完全吸收了特朗普貿易戰的成本。
美國消費者為特朗普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支付了2360億美元。可見,關稅政策對普通美國人來說,更多的是增加了生活成本,而非帶來實際的經濟收益。
關稅政策不僅沒有達到增加美國制造業就業的目的,反而導緻了更多的制造業崗位流失。
牛津經濟研究所估計,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戰導緻了24.5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以及2018-2019年間1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樣的結果表明,關稅政策在政治上雖然可能短期有利,但從長期來看,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
鑒于關稅政策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應該優先考慮全球經濟的健康,主動與中國恢複貿易對話,尋找互利共赢的方案。
兩國應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展開認真的對話,比如打擊毒品貿易和人工智能相關風險。這種對話将有助于恢複近年來惡化的互信,加強高層次的官方互動,并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這對結束貿易戰至關重要。
雖然在激烈的美國總統選舉期間,貿易協定的糾正看起來不太可能,但中美兩國仍然應當開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認真接觸。
觀察人士認為,為了緩解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中美兩國應繼續這樣的接觸,目标是緩解貿易緊張局勢。這不僅符合華盛頓和北京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隻有通過真誠的對話和合作,才能找到讓兩國和全球經濟受益的解決方案。
美國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理應在維護全球經濟穩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貿易戰的發起方,美國應該對全球經濟遭到的破壞負主要責任!
為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希望美國能夠擺脫狹隘的政治考量,重新回到理性的貿易政策軌道上來,與中國攜手共進,共同應對全球經濟的挑戰。
總的來說,美國的關稅政策雖然在短期内可能對特定選民群體有吸引力,但從長期來看,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美國不應該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應該堅持這種自損一千的貿易戰,而是應通過對話與合作,共同找到解決貿易争端的辦法,以實作互利共赢。
這不僅有助于恢複兩國間的互信,也将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
希望白宮的下一屆政府,能夠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并做出正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