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朗大選落幕,“親美總統”上台,哈梅内伊失算?西方卻集體失聲

伊朗大選落幕,五名強硬派人士參選,最後都被改革派擊敗,釋放了什麼信号?然而對伊朗當選總統的立場,外界普遍認為他有“親美”傾向,依據是什麼?看到伊朗出現主張緩和西方關系的總統,西方為何集體失聲?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6日,伊朗總統大選落幕,隸屬改革派的伊朗前衛生部長佩澤什基安一騎絕塵,在第二輪選舉中赢了競争對手、強硬派候選人賈利利超過300萬票,輕松成為新一任伊朗總統。這個結果,出乎了外界預料,因為伊朗強硬派已經牢牢控制議會,而且這次大選還派出5名候選人,改革派隻有佩澤什基安一個人。然而,佩澤什基安從頭赢到尾,首輪投票就位列首位,次輪更是擊敗了有革命衛隊等強勢派全力支援的賈利利。這些情況,似乎暗示伊朗政壇要變天?

伊朗大選落幕,“親美總統”上台,哈梅内伊失算?西方卻集體失聲

從佩澤什基安的政治立場看,他似乎有明顯的“親美”迹象。佩澤什基安主張匯率自由化,聲稱政府不需要幹預貨币價格,而是應當交給市場決定。然而,連美國的忠實盟友日本,都被迫進行匯率幹預,抵抗美國的無情收割。伊朗這個被美國極限制裁多年的國家,當選總統卻主張匯率自由,這不是“送死”嗎?佩澤什基安還認為,伊朗需要主動恢複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換取解除制裁。但事實上,此前美伊接觸中斷,是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撕毀了伊核協定。拜登上台後,表态願意回到伊核協定,美伊對話也随之恢複。

伊朗大選落幕,“親美總統”上台,哈梅内伊失算?西方卻集體失聲

然而,美國依然不肯解除對伊制裁,使得美伊會談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去年8月,伊朗主動作出讓步,釋放了5名被扣押美國人,換取60億美元資産解凍。然而被釋放人員剛回到美國,拜登政府就撕毀協定,繼續當機伊朗資産。可以看到,美伊關系不可能真正緩和,因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伊朗改變态度,而在于美國沒有改變“敵視伊朗”的立場。

伊朗大選落幕,“親美總統”上台,哈梅内伊失算?西方卻集體失聲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到,佩澤什基安的主張幾乎是“空中樓閣”,那麼他為何還會赢得伊朗大選?有分析認為,佩澤什基安能擊敗5名伊朗強硬派候選人,原因有兩個。第一,改革派在伊朗内部依然有強大的基礎,但強硬派内部存在分歧。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是美國的忠實盟友。即使在伊斯蘭革命中,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伊朗的“親西方”基礎依然強大。特别是近些年來,美國在退出伊核協定後,對伊朗實施了更嚴厲的制裁,使得後者經濟停滞、社會失序,給了改革派提升支援率的機會。反觀強硬派,他們能一口氣推出5名候選人,說明其内部的意見不統一。

伊朗大選落幕,“親美總統”上台,哈梅内伊失算?西方卻集體失聲

第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在大選舉行前,強調“沒有美國支援就什麼都幹不了的人,無法管理好國家”。從這個情況看,佩澤什基安的勝利,是哈梅内伊的失算。然而在大選前2天,哈梅内伊的顧問哈拉齊就公開表示,若西方願意與伊朗合作,德黑蘭不會拒絕。哈拉齊還強調,這次伊朗大選将給伊朗與西方之間的“重新開放”創造機會。由此可見,改革派能在伊朗大選中獲勝,很可能就是哈梅内伊的“授意”。

最後,且談兩點看法。首先,伊朗總統隻是二号人物,國家決策的真正主導者是哈梅内伊。是以,伊朗已故總統萊希的内政外交風向,不會有所改變。佩澤什基安本質與伊朗前總統魯哈尼一樣,都是溫和改革派,會把經濟政策作為發力點,這可能是哈梅内伊讓他上台的重要原因。

伊朗大選落幕,“親美總統”上台,哈梅内伊失算?西方卻集體失聲

其次,雖然佩澤什基安有“親美”迹象,但他赢得伊朗大選後,美西方對此反應很冷淡,沒有作出任何表态。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西方在經曆了俄烏、巴以兩場沖突,又面臨“歐洲政壇右轉”和“特朗普大機率重回白宮”等變化,已經無暇顧及伊朗的情況;另一方面,西方不會因為伊朗總統換人而改變态度。美伊關系難以緩和,中東局勢愈演愈烈。接下來,且看局勢會怎麼發展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