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考生文章後留言,說看完了一遍書,是不是就有架構了?其實不是的,今天我就來說說考研怎麼建立架構,針對任何一門專業。
每一個學科都是有自身架構的,比如一個考生你要寫一本書,講一門課,哪怕是講一個PPT 的彙報,說一個你們小組或你的觀點,這個時候你都是需要架構的。
架構簡單地說,你想說什麼,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它有什麼用處,特點是什麼,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在哪一個方面有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現在這個東西發展的現狀是什麼,未來的一個走向又是什麼,
當然對于年輕的考生而言,不用管未來的走向了,但我們要談架構,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必備項。
舉個真實的案例,
拿考口腔專業的考研來說,我前不久輔導了一個學生,口腔是人體的一個部分對吧,口腔的構造群組成,口腔的功能、裡面的神經、造成口腔工作良好和卡頓的原因和治療方式,治療中采取的方案和備案,治療後的恢複和平時的預防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就構成了一個架構,你不能先講口腔的功能,你要先把口腔是什麼,這些基本的知識給講完了,
我記得我輔導的時候,最後一章是口腔的功能,這一章就是考研出題的重點(大題),因為考研如果考A是誰,B的分類,或C的特點,那就是大學階段的考題了,對吧,
這麼看,說到底架構還是最重要的,如果考生連這個體系都看不明白,那你一章一章這麼順着看下去,你手裡就有了一堆的碎片,那你怎麼把它們給做成一件衣服呢,何況考研還要求是式樣、材質、功能都可以滿足穿衣人的需求,
服裝設計師就如同是考生,或者準确地說是呈現這個衣服的人,你還要解釋為什麼這件衣服要獲獎,
大緻是這樣的一個意思。當然每個專業有每個專業的特點,像我們經濟學,出題的時候經常是7、8、9章出一個大題,那到口腔學第九章就是重點了,
我們看一座大樓一打眼是看不到地基的,也看不到那些鋼筋水泥,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大樓,但大樓是一個立在那裡的建築物,它不是磚頭、水泥、鋼筋和鋼闆,
考研複習中先要建立架構,再去看書,不然看着看着大腦就好像暈了,誰和誰也不挨着,誰和誰也沒有關系,那還怎麼去考研呢,
大學大學的教學是很少教思維的,老師把書上的東西一講,就一章章地過去了,架構和學生沒有關系,但老師的心裡都是有架構的,簡單說講課最難聽的老師,他自己都是不亂的,還是在那裡侃侃而談,
我的課之是以受歡迎,是在課堂上不隻是在講教材上的内容,也一直在訓練學生們的思維,提升着他們的思維配置。這樣的老師任何時代裡都很少,因為你不可能在一門具體的課裡專門講創立這個學科的人,他的思維架構,那也不現實。有的老師關注的是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的老師關注的隻是教學流程,每個人興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
就像拍一部電影,好的電影都是架構結構好的,在構思拍這部電影的時候,主創人員坐下來談論的時候,他們談論的不是男女主角的情感糾結,而是結構,這部電影的結構是什麼,一個人的206塊骨頭有了,再去添加肉和血等其他的組織,是以我們說創意是最貴的,而不是拍電影的工業流程,
不知道這篇文章講清楚了沒有,如果有問題,那就再來給我留言吧,加油加油。
考研,怎麼建立架構。#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