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辦公室水培芭蕉
聽起來有些無厘頭
那麼将其和禁止“蕉綠”聯系在一起
是不是就讓人有些躍躍欲試了?
憑借着與禁止焦慮、吃掉焦慮的諧音
最近幾個月水培芭蕉
在年輕人的辦公桌上火了起來
也讓芭蕉的全國銷量急劇攀升
養芭蕉之是以會火
除了因為可以起到辦公桌上的裝飾作用外
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上時常會掀起類似的風潮
比如“在上班和上學中選擇了上香”
購物平台上銷量上萬的“愛因斯坦的腦子”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等
乍一看都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但這些現象之是以火起來
其實都可以歸結為
人們在這過程中給情緒找到了安身之所
這種情緒
或許是對未來的迷茫
或許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或許是對他人關心的渴望
都通過一些具體的行為找到了出口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獲得了“情緒價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情緒價值”這個詞
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戀愛中,它是有些人擇偶标準中的重要一項
工作中,它是吸引使用者最有力的抓手
仿佛“情緒價值”已經變成了将任何事物
“化腐朽為神奇”的萬能法寶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情緒價值”最初的來源
是經濟學和營銷領域
指的是顧客感覺的情緒受益
和情緒成本之間的差異
後來在心理學中就變成了
更為接近當下大家所了解的概念
也就是指一個人可以影響帶動他人情緒的能力
人是情感的動物
追求正向的情緒體驗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但是“情緒價值”近些年來
開始被越來越多地提及
其實也是人們較以往
更加關注自身和内心的需求的一種展現
在物質層面上愈發豐富之後
人們的需求也開始向精神層面進一步深化
情緒也被進一步細化
并被提煉出了各種精準的概括
内心糾結搖擺不定對現狀充滿擔憂
被大家稱為“内耗”
可以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
被大家稱為“鈍感力”
不會因為外界變化導緻情緒的大起大落
被大家稱為“情緒穩定”
在人們對情緒價值十分重視的當下
“情緒穩定”也成了對一個人
表示高度的認可的形容之一
……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但也并非人人都認可“情緒價值”這個說法
有人将情緒價值視為“精神布洛芬”
是治愈負面情緒的一劑良藥
也有人認為情緒價值不過就是即時快感
在瞬間讓情緒得到能量補充
卻并不能真正改變生活的現狀
解決情緒問題不如解決實際問題
轉瞬即逝的快樂反而是一味毒藥
尤其是在“情緒+”成了萬能的公式的當下
萬物皆可套上情緒價值
有些不熟悉網際網路套路的父母
就時常會在情緒部落客的輸出中找到共鳴和認同
進而對其深信不疑
為這位全網“最懂”自己的人
心甘情願掏出腰包
不但損失錢财還造成家人之間的沖突
是以
對情緒價值的需求固然合理
但也要避免過于依賴
警惕一些以賺取利益為目的
經過話術包裝的虛假情緒價值
畢竟我們的情感應該是無價的
你認為“情緒價值”是良藥還是毒藥?
你需要“情緒價值”嗎?
留言區說說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監制:孫愛東
主編:王新亞
編輯:張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