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我向來對合資品牌沒什麼偏見,不過别克例外。

它真挺讓我抓狂的:一方面是濾鏡,年少時期在高端商圈和酒店的停車場裡,就沒少撞見林蔭大道,以至于我總覺得這牌子其實有點“傳統豪華”的意思;但另一方面,近些年“油老虎”、“三缸機”等标簽和别克深度捆綁,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調侃别克的各種梗都快被網友玩出花了。

當然,别克之是以漸漸賣不動,跟标簽什麼的沒關系,鍋主要還是得GL8來背,畢竟在林蔭大道、英朗、威朗、昂科威、君越等相繼“退居一線”後,别克基本隻剩GL8這塊遮羞布了,偏偏GL8又敵不過不講武德的國産品牌。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包括,前倆月剛上市的插混GL8,也就是陸尊PHEV。

GL8願意上“綠牌”,嚴格來說算好事一件,畢竟這台車原本已經節儉到令人發指,你看中低配,座椅調節都是手動的,偏偏艾維亞又撐不起高端定位。

轉型PHEV,幾乎是陸尊的唯一選擇。

有一說一,陸尊PHEV也不是不能打,隻是同樣的預算,完全有更好的選擇,比如岚圖夢想家:不用35萬就給雙電四驅,而且還是同級唯一全系标配矢量控制智能四驅系統的MPV車型。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把百萬豪車的動力性能下放到30萬級,岚圖是第一個這麼幹的。

動力越級,饋電油耗也才6.9L......還要啥自行車。

此處就不得不提陸尊PHEV的油耗了,就賬面資料來看,陸尊PHEV和岚圖夢想家沒差别,四舍五入一下,6.97L不就跟6.9L劃等号了嗎?問題在于,陸尊PHEV更輕,而且還是單電機前驅,就這都沒能和岚圖夢想家拉開差距,我挺意外的。

按照網友的假設,但凡陸尊PHEV把電池容量和車身重量都提上來,岚圖夢想家的優勢會更明顯。不知道,這算不算“傳統車企一發力,結果就是臉着地”的具象化表達?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至于空氣懸架,這種“降維打擊”對陸尊PHEV來說完全沒有可比性,某種程度上,岚圖夢想家是在用D級行政家轎的思維來造MPV。如果要在此刻寫一個初步結論,“岚圖比别克更懂高端”這句話我想應該沒什麼人有疑義。

你可以說“是别克對奧特能平台的了解不同,美國佬想要用高成本效益來打動中國消費者”,ok,我不反駁,因為這一點在别克E5身上也有展現,我後面講。

“降維打擊”的另一種展現是尺寸,無論長度、寬度、高度、軸距,岚圖夢想家都碾壓陸尊PHEV,“碾壓”的意思是:前者的長度、寬度、高度、軸距比後者多了96mm、107mm、13mm和112mm。

什麼概念呢?基本上你可以認為岚圖夢想家比陸尊PHEV大了半個級别,也就是說,在滿座的情況下,岚圖夢想家的行李裝載空間依然比較充足,但陸尊PHEV就稍顯局促了。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對于MPV這種強調“商務氣息”和“大空間屬性”的産品來說,尺寸變成了陸尊PHEV的隐形硬傷,反正如果是我,肯定更願意去看岚圖夢想家或者紅旗HQ9 PHEV這樣的大家夥。

好消息是,起碼陸尊PHEV的車長和軸距比魏牌高山強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岚圖夢想家的DFMC15TE能做到45.18%的同級最高熱效率,而陸尊PHEV的Ecotec1.5T僅僅隻有38%,差距顯而易見。

陸尊PHEV的零百加速成績不如岚圖夢想家,差不多也是同樣的道理,有趣的是,同為單電機前驅的騰勢D9 DM-i,純電性能甚至還比陸尊PHEV亮眼。

額......哪天要有人問我“誰的運動能力更靠譜”,我一定不會主推GL8。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那句話怎麼說來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陸尊PHEV多少有點實至名歸。

不過你也得承認,陸尊PHEV有足夠的亮點,比如雙聯屏,講真挺好看的;再比如綜合續航,“同級最強”沒人反對了吧(雖然,純電續航還是比岚圖夢想家差了點)。

有個值得玩味的細節:陸尊PHEV的釋出會上,官方花了挺長時間去聊智能,其中提到了禮賓靈動島台内置冷暖箱(同級唯一)、NOP智慧領航的L2+輔助駕駛(逐漸實作)、高速NOA等。

我傾向于認為這是上汽通用的一種自我感動,沒錯,這一波操作下來陸尊PHEV确實挺像新勢力的,但,說到底它也隻做到了跟上時代,面對一個“車滿為患”和“銷量斷層嚴重”的細分市場,這樣的誠意可能很難在終端層面發揮太多正向作用,除非你隻想殺熟。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别克E5倒是有點這意思。

尺寸不輸大衆ID.6、8155晶片、30英寸雙聯屏、L2級駕駛輔助......用某知名大V的話來形容E5,就是“智能車機水準已經屬于合資陣營裡的第一梯隊,甚至還可以跟同價位的新勢力掰手腕”。

先鋒版車型,車長、續航還是“同價位唯一”:比如車長,E5先鋒版就比宋PLUS EV冠軍版和ID.4 CROZZ PURE大了差不多0.2公分,我猜這是它後排腿部空間能超過1m的關鍵。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還有動力、電池、底盤......E5基本把能給的都給了,這也讓它和别克以往的任何一款産品都不同(手動狗頭:這裡特指新能源)。

但,E5遠談不上什麼熱銷産品,月銷量擺在那裡。按照官方的說法,E5的使用者裡超過1/5是别克的老車主,也許正因為這,别克算準了自己可以精(深)準(度)拿(割)捏(消)用(費)戶(者)需(韭)求(菜),“先鋒版變相降價”故事的由來,順理成章多了吧?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當年國産特斯拉“降價”的騷操作,被罵是被罵,但毛豆3/Y都借此成了榜首常客,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莊菁雄是希望别克成為“特斯拉2.0”呢?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用這個邏輯來反推當初别克E5在“保價協定”上玩的文字遊戲,好像也不難了解了。

至少,我是不信别克粉的“失誤論”,諾大的車企,是不缺什麼市場政策專員的。你品,你細品......

好吧,讓我們問個現實點的問題:如果你手握20萬預算,你會不會在看完Model Y後,打消提别克E5的想法?

理論上,這個細分市場的消費者,通常是不會被歸到“理性消費”範疇的,更多時候,發揮主觀能動的是感性,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的品牌光環必然會勸退原本計劃買别克E5的人。

别克E5“賣不動”,此刻有了更具體的說法。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還有甚少人關注的一點是:别克在終端市場的營銷管道,間接影響了其新能源産品的銷量。

什麼意思呢?

目前造車新勢力普遍喜歡在CBD商圈設立直營展廳,背後邏輯是“迎合潛在消費群體的消費喜好”,這是新勢力能快速崛起的核心之一。

但别克采用的是代理制銷售,囊括了純電空間(CBD商圈)和純電專區(4S店店中店展台),但純電空間目前已經開業的極少,反而是純電專區仍占據主導位置。

所謂的“優勢”,不就變成“劣勢”了嗎?

隻能說,眼下的上汽通用需要破一個局,讓别克能快速切入到新能源市場當中,至于“How”,我估計莊菁雄也想知道。

莊菁雄和别克,拿中國汽車市場還有轍嗎?

車界視點:

“别克掉隊”是公認的事實,一旦GL8從神壇完全跌落,别克僅剩的高地也就被Pass了,某種意義上,别克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都說“打鐵要趁熱”,對莊Sir來說,電氣化轉型這種事,還是得選在中午,因為“早晚要涼”。

好了,來到最後,我們還是要給别克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有一些改變,希望未來依然能在MPV細分市場看到GL8的強勢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