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治報·法眼記者 張小娟
2021年10月,大陸正式公布首批5個國家公園名單,三江源國家公園位列其中。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于此,靜靜的河水滋養着萬物。冰川雪山、濕地草甸、荒漠戈壁、高寒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生态系統。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雪豹在這裡自由奔跑,“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保護價值日益凸顯。
今年6月28日,首屆檢察機關服務國家公園建設研讨會在西甯市召開。吉林省、黑龍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人民檢察院上司齊聚一堂,就檢察機關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公園建設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共商良策。
近年來,我省檢察機關認真落實省委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生态文明建設工作部署,胸懷“國之大者”,堅持把生态環境保護作為檢察履職優先方向,以高質效能動履職服務國家公園建設,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2023年,我省檢察機關共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84人;立案辦理生态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419件。
“三個延伸”提升服務質效
我省是全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已建成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大陸首批設園、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建設背後,離不開檢察機關的法治保障。
首屆檢察機關服務國家公園建設研讨會現場 張小娟 攝
我省檢察機關堅持從政治上着眼、從法治上着力,在服務國家公園建設中踐行生态優先、敢于監督、協同履職、依法履職理念,自覺以“三個延伸”不斷優化服務國家公園建設質效。
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人民檢察院結合地域特色,探索創新“三江源·檢察藍”關聯解紛工作法,将訴前多元化解沖突糾紛融入解決草山争議、盜采國家保護植物等辦案中,被中央政法委評為“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2022年1月的一天,達日縣牧民尕某和丈夫洛某與鄰居多某因草山糾紛大打出手。
後經鑒定,多某的傷情為輕傷二級,洛某的傷情為輕微傷。
達日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曲尼卓瑪給尕某詳細說明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尕某真誠悔過,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這起沖突糾紛的雙方當事人積怨較深,成因複雜,達日縣人民檢察院及時制作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處函将案件移送至當地司法局。
“遠親不如近鄰,尕某願意給你賠償,你們兩家的牦牛吃着同一片草場的草,飲同一條河水,有什麼沖突不能坐下來聊一聊呢?”曲尼卓瑪和人民調解員上門向多某釋法說理。為徹底打開雙方當事人的心結,達日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召開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參與聽證會。
聽證會上,檢察官釋法說理,聽取多方意見,有效化解沖突糾紛,讓群衆在法律的架構下厘清是非。聽證員聽取了案件承辦人的彙報後,一緻同意檢察機關拟對尕某不起訴的決定,最大限度化解了沖突糾紛。聽證會後,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小案例展現大作為。我省檢察機關不僅依法履職保護生态,對案件中相關當事人也做到了延伸服務,讓這方水土更加祥和安逸。
與此同時,省人民檢察院先後出台常态化服務國家公園建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等12項專門意見,建構服務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青海湖國家公園三個“檢察一體化”協作圈,統籌服務國家公園建設各項工作。
創新跨區域保護機制
發生在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等國家公園園區内的水污染、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破壞等問題,往往具有跨流域、跨地域、跨領域的“三跨”特征。檢察機關以行政區劃屬地管轄為辦案單元的傳統模式,已不能适應日益複雜的生态環境保護治理的現實需要。青海省檢察機關立足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能動屬性,積極創新與生态環境保護優先理念相契合、與服務國家公園建設相适應的重點生态功能區跨區域公益檢察保護機制。
清點非法捕撈的青海湖裸鯉
自2022年2月以來,在三個國家公園所屬的“一片”(三江源地區)、“一圈”(環青海湖地區)、“一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三個區域,開展生态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探索以“屬地檢察+巡回檢察+專項治理”方式有效解決河湖跨流域、地域跨區劃、管理跨部門的“三跨”重點生态功能區生态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的新路子。
青海省三江源地區人民檢察院組建生态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組以來,對相關市州檢察機關在轄區内組織開展巡回檢察146次,共摸排收集一批跨流域、跨地域公益損害案件線索437件,立案365件。
目前,國家公園所在地檢察機關共設立駐點檢察室19個,對重點領域、重要地段生态環境保護開展常态化檢察監督。
系統性治理維護生物多樣性
我省檢察機關積極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性治理,助力維護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
入戶調查
果洛州瑪多縣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腹地,該縣花石峽鎮沿冬格措納湖德馬高速25公裡處建有停車港灣(觀景台)及公共衛生間,周邊牧戶未經準許擅自抽取地下水為過往車輛提供有償加水服務,過往遊客駐足投食喂鳥,導緻鳥類落地覓食被過往車輛碾壓事故頻發。
2023年5月,果洛州瑪多縣人民檢察院發現該線索,并立案調查。同年6月召開聽證會,發現整改未到位後,瑪多縣人民檢察院向瑪多縣生态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如今初見成效,花石峽鎮沿冬格措納湖德馬高速25公裡處的停車港灣(觀景台)已經封閉,并拆除了公共衛生間,設立了“禁止投食喂鳥”等辨別标牌,野生動物栖息地恢複了安甯。
我省檢察機關在辦理偷捕野牦牛案件時,發現三江源區域多地發生同類案件,被偷捕野牦牛用于配種雜交,涉及有關部門履職不到位和少數牦牛養殖企業不合規經營的問題。省人民檢察院将該情況通報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并在全省部署開展“強化野牦牛公益司法保護”專項活動。
針對三江源地區頻繁發生的“熊出沒”問題,我省檢察機關立案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58件,推動出台治理“熊出沒”問題7項措施,設立警示辨別标牌86塊,健全完善應急預案49項,有效解決了“熊出沒”問題。
省人民檢察院與省直相關部門先後圍繞國家公園建設、長江黃河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重點領域工作建立公益訴訟檢察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推動有關部門制定完善相關領域管理規範性檔案47份。
與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公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
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檢察機關建立青海湖生态環境與資源保護協作機制。
省州縣三級檢察院協作關聯,建成國内首個普氏原羚生命保護通道。
……
一個個案件的辦理、一份份協作機制的簽署,是我省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主動作為、能動履職,守護好國家公園、長江黃河青海流域安瀾的真實寫照。
正如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查慶九在研讨會上所說,青海正在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青海将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三個國家公園在建的省份。生态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省共識和興省之要,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本版圖檔除署名外均由省人民檢察院提供
編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