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歐多輪磋商暫無果,今起,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歐盟委員會在官網上宣布:“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将持續到11月2日,屆時可能會征收明确關稅,通常為期五年。”但自7月5日起,歐盟将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以應對“補貼”所導緻的不公平競争問題。

據悉,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面臨17.4%的臨時懲罰性關稅、吉利汽車為19.9%、上汽集團為37.6%。除此之外,特斯拉和寶馬等從中國出廠的外國品牌也将面臨20.8%的關稅上調幅度。

從2019年至今,中國汽車品牌在歐盟的市場佔有率從1%上升到了8%,并且歐盟有關部門估計,到2025年這一資料可能會達到15%。歐盟認為,中國的所謂“高額補貼”導緻電動車的生産成本被壓低,進而造成了扭曲的市場競争,中國電動車進入歐盟市場如果不受控制,可能會将本國汽車廠商擠出市場。

中歐多輪磋商暫無果,今起,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

中歐關系

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歐盟便已經通知各大中國汽車廠商,将會征收臨時反補貼稅。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中國與歐洲積極的進行了多輪技術層面的磋商對話,但現在看來,雙方磋商對話暫時還未取得成效。

對于歐盟加征臨時關稅一事,我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就表示,針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中方已經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目前距離終裁還有四個月的視窗期,希望歐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程序,基于事實和規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自從去年歐洲決定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開始,歐盟内部便傳來了諸多反對的聲音,包括寶馬、大衆、奔馳等一衆車企都明确表達了反對态度。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歐洲的反補貼關稅會影響到歐洲企業及其合資企業,因為從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車輛很大一部分來自歐洲和美國的制造商。征收反補貼關稅針對歐洲企業有時甚至比中國企業更高。”

中歐多輪磋商暫無果,今起,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

暫且不提長期霸占中國市場的德國汽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今年年初釋出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汽車制造商生産的純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比2022年增長了50%。尤其是第四季度,德國電動汽車在華銷售量同比增長了63%。目前德國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了5%,去年為4%。”

是以,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不光中國,世界各國都積極開展新能源領域的研究。雖說目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德國也在奮起直追。如果歐盟過早的與中國開展貿易戰,大機率會抑制歐洲新能源技術迅猛發展的勢頭。

其實不光是針對歐洲的汽車廠商,中國對歐盟的反擊甚至還會延伸到其他行業。6月17日,中國商務部曾宣布對歐洲的豬肉産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中歐多輪磋商暫無果,今起,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

巴黎索邦大學博士生導師趙永升透露:“中國商務部的這項舉措導緻歐洲豬肉商十分緊張,因為長期以來中國都是豬肉進口大戶,尤其是對特殊部位的豬肉産品。由于中西方飲食差異,一旦歐洲豬肉失去中國市場,将很難再開辟替代市場。”

除此之外,商務部還在6月20日決定針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啟動反傾銷調查。據統計,歐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蘭地産地,其中每年出口到歐洲的白蘭地有99.8%都來自于法國。

之是以把對白蘭地調查和驗證日期定在半個月之後,其實也在給歐盟時間,希望歐盟懸崖勒馬,不要在中歐對抗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中歐多輪磋商暫無果,今起,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

7月4日,意大利商業與制造業部長烏爾索抵達了中國,烏爾索本次來華大機率會與中國洽談有關電動車關稅的問題。目前中國正在逐一的與歐盟29個成員國洽談此事,已經有15個以上的歐盟國家明确表示反對歐委會的這一決定。

其實,中歐關系與中美關系本質上并不相同,歐盟與中國的對話更多展現在經濟上,而非政治,中歐應該堅持對話,盡快回到合作共赢的道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