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7月4日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

刊發

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潼南改造與培新并重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版面一覽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7月4日《經濟日報》第8版

一起來看看

報道全文

↓↓↓

近日,重慶市潼南區67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開工、竣工投産,總投資398億元,涉及生物醫藥、生态環保、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這批項目投資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為當地壯大現代制造業産業叢集、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景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潼南區地處成渝雙城經濟圈腹心地帶,是重慶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的“主戰場”。去年以來,潼南區把制造強區作為首位戰略,緊緊瞄準“打造成渝中部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目标不斷發力,堅持改造更新傳統産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并重,布局發展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為主導的現代制造業産業叢集。資料顯示,今年前5個月,潼南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新增科技型企業93家。

開發汽車後市場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潼南工業一大亮點。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潼南區一家從事廢舊汽車回收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企業。記者在該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看到,報廢車輛經過拆解後,發動機、變速器、門蓋等具有循環利用價值的部件被送進再制造生産線,經過先進技術的制造加工後實作“變廢為寶”。

弘喜汽車董事長周波說,公司已建設發動機、變速器、車身、裝飾件等多條再制造産品線,每年回收報廢車輛超15萬輛,年産值超5億元。此外,公司還依托大資料技術開發出智能收車服務平台“車巢”,實作車價預估、車況查驗、拆解管理、配件交易等全流程數字化營運,極大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

弘喜汽車的發展是潼南區布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競速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賽道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潼南區瞄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産業鍊上下遊,建設再制造産業園,成立招商專班,組建産業基金,出台專項政策,吸引了20多家“汽車後市場”龍頭企業落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産業體系。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貝思遠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記者近日在重慶貝思遠新能源有限公司采訪時看到,勞工們正在廢舊電池梯次利用生産線上進行電池組産品的試樣生産。去年8月,該公司在潼南投資20多億元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科技産業園項目。“我們将在潼南布局新能源三電維修網絡教育訓練中心、新能源整車精拆、零部件再制造、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等多個業務子產品,建設5G+全連結智能工廠,打造完整的汽車後市場生态系統,預計投産後可實作年産值50億元。”重慶貝思遠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宏旺說。

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表示,國内汽車保有量穩定增長,将為汽車後市場行業提供充足的發展動力和空間。目前,潼南區正圍繞汽車後市場領域布局二手車銷售、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儲能、駕校租車、零部件修理、貴金屬提煉、汽車再制造、廢料處理、大資料應用九大闆塊,實作“一車九吃”,打造全國最大的汽車後市場基地。

實施智能化改造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

電鍍是工業生産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電鍍過程會産生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的廢水,處理難度較大。位于潼南高新區的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是一個電鍍全産業鍊環保園區,入駐企業近50家。記者在這裡采訪時看到,成分不同的電鍍廢水通過不同管道輸送至廢水處理工廠中的房間,經過過濾、除油、隔膜壓濾等工藝組合後,變成可重新利用的中水。而電鍍廢水中所含的銅、鎳、鉻等重金屬經過處理後則轉換成了銅粉、氫氧化鉻等工業生産原料,實作了資源回收再利用。

“科技創新讓我們赢得了先機。”重慶巨科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陽浩介紹,公司自主研發出“電鍍廢水閉路循環裝置”等30多項核心技術,讓重金屬廢水實作了淨化循環再利用。同時,該公司還借助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搭建了智慧園區大資料分析平台和智慧管理中心,實作對園區電鍍企業廢水處理流程、工業能耗等資料的實時采集和可視化監控,降低了生産經營成本。

近年來,潼南區把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作為驅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關鍵舉措,堅持創新鍊、産業鍊、人才鍊一體部署,實施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景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中的房間。

如今的潼南高新區,數字化生産場景随處可見。重慶景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産品外殼研發和生産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副總經理胡朝溯告訴記者,數字化改造後,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實作了全智能化生産,産能提升了30%,年産值增加了1.3億元。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冠洋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廠中的房間。

在重慶冠洋科技有限公司,生産一塊線路闆插件,采用自動化裝置後,效率是過去的5倍。“通過智能化改造,産品單日産量由10萬隻提升至20萬隻,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銷售額每年穩定遞增20%左右。”重慶冠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彬說。

潼南區經信委主任蒲骥介紹,他們鼓勵支援企業深化數字化裝備、資訊系統內建應用,以“産線、工廠中的房間、工廠”為基本單元實施智能化改造,逐漸實作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數字化轉型。截至目前,潼南區已累計實施186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2個市級數字化工廠中的房間。

延伸布局産業鍊

在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的同時,潼南區瞄準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新興産業,加速企業招引集聚和産業鍊延伸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用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吉程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4月,重慶吉程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潼南投資建設的生産基地一期正式投産。記者近日在該公司采訪時看到,制藥工廠中的房間一派忙碌景象,多條産品生産線有序運轉。公司董事長助理陶晶告訴記者,生産基地總規劃占地面積約185畝,目前建成投用的3個工廠中的房間主要生産産品包括噻吩乙酸、噻吩乙酰氯、噻吩乙醇等7款公司自主研發的醫藥中間體,預計年産能将超過1700噸,年産值約2億元。

生物醫藥是潼南大力發展的主導産業之一。去年開始,潼南區實施了打造西部綠色原料藥基地行動計劃,瞄準大宗原料藥、特色原料藥、專利原料藥三大發展方向,堅持叢集發展、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加速産業鍊上下遊拓展延伸,着力建構原料藥全産業鍊。随着吉程生物、碚聖藥業、都創藥業等一批優質生物醫藥企業的落戶發展,潼南區生物醫藥産業體系不斷完善壯大。

《經濟日報》關注潼南丨聚鍊成群做強先進制造業

▲重慶聚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線。

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潼南同樣可圈可點。在重慶聚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片銀灰色的光伏面闆在鋼架的支撐下,與平頂屋面呈銳角擺放,遠遠望去猶如一片銀色的海洋。“公司廠區4棟大樓的屋頂已全部鋪滿光伏面闆,裝機容量為500千瓦。”該公司董事長羅浩介紹,公司已自主研發出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一體化光儲充電站、光伏儲能電站等産品并廣泛運用。

“目前,潼南正加快建構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提升綠色制造業能級,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産業鍊供應鍊協同協作、優化更新中謀求新的更大作為,力争到2027年,全區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産業叢集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蒲骥說。

來源: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