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現楮墨遺珍 近百件金石碑帖首次展出

長江網訊(記者王成勇 通訊員孫夏)7月2日,“楮墨遺珍——湖北省博物館藏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南館4樓開展。本展覽遴選了館藏的近百件金石碑帖拓本,展示從新石器時期到秦代的文字面貌,使觀衆進一步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字發展史以及博大精深的碑帖文化藝術。

再現楮墨遺珍 近百件金石碑帖首次展出
再現楮墨遺珍 近百件金石碑帖首次展出

展覽現場。湖北省博物館 供圖

為更好地研習和傳播書法、文獻,後人常将刊刻在甲骨、金石、碑版上的文字和圖像用捶拓法複制到紙張上。紙張易毀、碑石難存,金石碑帖拓本則較完整地保留了原迹的風貌。曆代精心拓印的碑帖珍本反映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曆史和藝術價值。

湖北省博物館現藏金石碑帖萬餘件,種類豐富、底蘊深厚。本次遴選出近百件湖北省博物館藏金石碑帖,分陶文刻畫符号及拓本、甲骨文及拓本、青銅銘文拓本、石刻拓本、青銅器全形拓等五個闆塊進行解讀,此次全部參展碑帖展品均為首次展出。展覽力圖多角度呈現新石器時期至秦代的文字面貌,幫助觀衆了解和欣賞碑帖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進而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再現楮墨遺珍 近百件金石碑帖首次展出

陶支座。湖北省博物館 供圖

一件新石器時代城背溪文化晚期的陶支座,于1998年秭歸柳林溪出土。三峽地區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流行圜底器和支座,炊煮食物時常以石塊或支座支撐。僅柳林溪就出土陶支座1000餘件。這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用以表達某種觀念,是人們精神活動的反映形式,或為文字的早期形态。

一件楊守敬陶器拓冊,冊中有楊守敬收藏印。楊守敬是湖北宜都人,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一生從事曆史地理和書法碑帖研究。其書法險峻古茂,作品在日本被奉為至寶。

一套器物全形拓四條屏,分拓微子鼎、微子簋等器物。每條拓屏均有吳大澂1876年題跋。吳大澂是清代書畫家、文字學家、金石學家,善畫山水、花卉,書法精于篆書。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民國初拓本虢季子白盤銘文拓軸、民國初拓本殷商貞蔔殘版冊、乾嘉時期拓本琅琊刻石拓軸等諸多精品。

展覽将持續至10月7日,觀衆可預約入館免費參觀。

(值班總編輯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張萌 值班編輯 李智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