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綠隴原·西固之夏丨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在創新中傳承時代記憶

6月30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指導,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甘肅省文化館、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蘭州市西固區委、蘭州市西固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36屆“春綠隴原·西固之夏”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的首場演出“頌歌獻黨 砥砺奮進”專場在西固金城公園廣場拉開帷幕。

春綠隴原·西固之夏丨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在創新中傳承時代記憶

西固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工作導向,以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标,通過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創新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和手段,培育文化活動載體和隊伍,傳承并創新發展了已持續舉辦三十多年的 “西固之夏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以下簡稱“西固之夏”),使之在豐富基層群衆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形成了彰顯地方文化底蘊、展示地域文化特點、承載時代記憶的文化活動品牌。

順應需求 調動群衆參與積極性

上世紀80年代,駐區各企事業機關的文工團或相關機構組織職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西固區文化館應時造勢,組織各優秀文藝團隊及個人在西固公園開展了“環湖音樂節”,即第一屆“西固之夏”。

此次活動一經開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和廣泛好評,根據“群衆文化服務群衆”的舉辦宗旨,區文化局、區文化館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在駐區企業的幫助下,先後在石化文化宮、三毛廠勞工文化宮、金城公園等多地嘗試舉辦,演出雖然很成功,但觀衆卻非常有限。後基于群衆舞台貼近群衆的考慮,最終選擇每年盛夏時節在金城公園廣場舉辦,以“近距離、不收費、廣吸納”的三貼近原則,連續三十五年堅持為地方群衆搭建起一方屬于自己的百姓舞台。

春綠隴原·西固之夏丨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在創新中傳承時代記憶

群衆既是公共文化活動的服務對象,也是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主體。“西固之夏”始終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深層次、全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探索開展群衆編、群衆演、群衆看、群衆樂的舞台形式,目的是通過政府和群衆共同搭建舞台,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

為了確定群衆編排的文藝節目能上得了舞台、得到好評,調演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為突破口,把“政府端菜”變成了“百姓點菜”,每年3月至5月,區文化館都會舉辦文藝輔導月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下沉到各鄉鎮街道、企事業機關及各藝術教育訓練機構,深入各文藝團隊之中了解群衆的藝術需求,根據不同文藝團隊的狀況,定制或編排指導各類文藝節目。經過輔導或包裝的文藝節目在“西固之夏”的舞台上演出或展示,既豐富了群衆的精神生活,又把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平台和群衆的文化需求有效對接,通過把“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文化舞台搭到群衆家門口,讓公共文化服務在煙火氣中日趨時尚高雅,在民間智慧中提升品質,最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援。

地企共辦 展現文藝表演時代畫卷

“西固之夏”自開辦至今,按照“弘揚傳統、傳承經典、創造精品、惠及群眾”的理念,積極聯合區内企事業機關共同舉辦,每年積極發動轄區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在幫助這些企業打造企業文化的同時,積極開辟了一條地企共辦共享的公共文化發展思路。

為提高活動品質,西固區文化館聯合各公司工會,組織企業的文藝愛好者編排反映時代主旋律、企業精氣神的文藝作品,“西固之夏”調演辦公室特為這些節目組織了專場演出,在演出中把企業文化和文藝節目深度融合,并進行宣傳推廣。企業職工的文藝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大大提升了整場演出的品質,為其他群衆文藝團隊提供了參照對象;而這方舞台也在不斷敦促各企業的文藝愛好者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水準、豐富其節目的表現形式,最終在雙赢共進的發展格局中形成了地企共建的時代典範。

春綠隴原·西固之夏丨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在創新中傳承時代記憶

“西固之夏”設立了節目審查篩選制度,完善了評選及獎勵機制,鼓勵原創,特别是适時反映時代主旋律、社會新面貌的文藝作品。以近幾年的原創作品為例:有以倡導垃圾分類和建立文明城市為主題的情景劇《情暖大地》;有鼓勵群衆鬥志的歌曲《中國力量》和獨幕喜劇《我有話給你說……》;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創作了展現革命傳承精神的獨幕喜劇《傳家寶》;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情景詩朗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舞蹈《八女投江》等。這些文藝作品以弘揚時代精神為創作标準,為大家展現了一幅幅生活與藝術相結合的時代畫卷。

延展時尚 群衆樂享文化惠民成果

“西固之夏”的舞台變化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時代進步的縮影,最初“西固之夏”的演出無背景、無舞台,以露天表演形式呈現出來,後來發展為噴繪和燈光的組合,而如今借助聲、光、電的現代化舞台表演形式吸引群衆的眼球,通過合理吸收多種藝術形式和文化元素,将新技術、新媒體等高科技融入舞台表演之中。

春綠隴原·西固之夏丨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在創新中傳承時代記憶

傳承卻不老套,在傳播方式上,“西固之夏”也逐漸打破傳統的、面對面的舞台傳播方式,适時推出了“調演現場直播”和平台“雲直播”等數字化傳播。通過拓寬傳播途徑、拓展觀衆群體,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服務效能。

為延續文化活動的生命力,“西固之夏”曾一度由西固區委、區政府牽頭主辦,近幾年來,該調演不斷做大做強,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和省市主管部門強強聯合,由甘肅省文旅廳、甘肅省文化館聯合區委、區政府共同主辦,将舞台更新為“春綠隴原 西固之夏百姓大舞台廣場文藝調演”,并結合省市區的工作重點,精心策劃每場演出,做到每場演出有主題、每場演出有特色、整場演出有亮點。調演的内容也在原有群衆精品節目的基礎上,吸收全省專業團隊參與演出,使之成為區内外文藝團隊學習交流的重要平台。

經費保障方面,起初,“西固之夏”的演出經費一直由區委、區政府協調相關部門撥付,切實保障了演出的順利進行。在與甘肅省文化館聯合後,由甘肅省文化館贊助一部分演出經費。近幾年為緩解區級層面經費緊張狀況,“西固之夏”調演辦公室與社會機構聯合,通過冠名或贊助等方式吸納了一部分的社會資金,實作了地方政府和小微企業共同助力公共文化的發展新思路。

“西固之夏”文化品牌是文化傳承融合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活動延續30多年經久不衰、影響深遠的原因在于:政府有效調動轄區企事業機關、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品牌建設;文化職能部門和文化經營類企業攜手合作,緊随時代要求,發動群衆力量,快速推進文化品牌更新發展和社會實踐。(蘭州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