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指导,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省文化馆、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兰州市西固区委、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36届“春绿陇原·西固之夏”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调演的首场演出“颂歌献党 砥砺奋进”专场在西固金城公园广场拉开帷幕。
西固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通过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新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和手段,培育文化活动载体和队伍,传承并创新发展了已持续举办三十多年的 “西固之夏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调演”(以下简称“西固之夏”),使之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形成了彰显地方文化底蕴、展示地域文化特点、承载时代记忆的文化活动品牌。
顺应需求 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上世纪80年代,驻区各企事业单位的文工团或相关机构组织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西固区文化馆应时造势,组织各优秀文艺团队及个人在西固公园开展了“环湖音乐节”,即第一届“西固之夏”。
此次活动一经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广泛好评,根据“群众文化服务群众”的举办宗旨,区文化局、区文化馆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驻区企业的帮助下,先后在石化文化宫、三毛厂工人文化宫、金城公园等多地尝试举办,演出虽然很成功,但观众却非常有限。后基于群众舞台贴近群众的考虑,最终选择每年盛夏时节在金城公园广场举办,以“近距离、不收费、广吸纳”的三贴近原则,连续三十五年坚持为地方群众搭建起一方属于自己的百姓舞台。
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活动的服务对象,也是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西固之夏”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深层次、全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开展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舞台形式,目的是通过政府和群众共同搭建舞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群众编排的文艺节目能上得了舞台、得到好评,调演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为突破口,把“政府端菜”变成了“百姓点菜”,每年3月至5月,区文化馆都会举办文艺辅导月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到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及各艺术培训机构,深入各文艺团队之中了解群众的艺术需求,根据不同文艺团队的状况,定制或编排指导各类文艺节目。经过辅导或包装的文艺节目在“西固之夏”的舞台上演出或展示,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又把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和群众的文化需求有效对接,通过把“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让公共文化服务在烟火气中日趋时尚高雅,在民间智慧中提升品质,最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地企共办 展现文艺表演时代画卷
“西固之夏”自开办至今,按照“弘扬传统、传承经典、创造精品、惠及民众”的理念,积极联合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同举办,每年积极发动辖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在帮助这些企业打造企业文化的同时,积极开辟了一条地企共办共享的公共文化发展思路。
为提高活动质量,西固区文化馆联合各公司工会,组织企业的文艺爱好者编排反映时代主旋律、企业精气神的文艺作品,“西固之夏”调演办公室特为这些节目组织了专场演出,在演出中把企业文化和文艺节目深度融合,并进行宣传推广。企业职工的文艺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大提升了整场演出的质量,为其他群众文艺团队提供了参照对象;而这方舞台也在不断敦促各企业的文艺爱好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丰富其节目的表现形式,最终在双赢共进的发展格局中形成了地企共建的时代典范。
“西固之夏”设立了节目审查筛选制度,完善了评选及奖励机制,鼓励原创,特别是适时反映时代主旋律、社会新面貌的文艺作品。以近几年的原创作品为例:有以倡导垃圾分类和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情景剧《情暖大地》;有鼓励群众斗志的歌曲《中国力量》和小品《我有话给你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创作了体现革命传承精神的小品《传家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情景诗朗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舞蹈《八女投江》等。这些文艺作品以弘扬时代精神为创作标准,为大家展现了一幅幅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时代画卷。
延展时尚 群众乐享文化惠民成果
“西固之夏”的舞台变化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缩影,最初“西固之夏”的演出无背景、无舞台,以露天表演形式呈现出来,后来发展为喷绘和灯光的组合,而如今借助声、光、电的现代化舞台表演形式吸引群众的眼球,通过合理吸收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将新技术、新媒体等高科技融入舞台表演之中。
传承却不老套,在传播方式上,“西固之夏”也逐渐打破传统的、面对面的舞台传播方式,适时推出了“调演现场直播”和平台“云直播”等数字化传播。通过拓宽传播途径、拓展观众群体,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
为延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西固之夏”曾一度由西固区委、区政府牵头主办,近几年来,该调演不断做大做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和省市主管部门强强联合,由甘肃省文旅厅、甘肃省文化馆联合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将舞台升级为“春绿陇原 西固之夏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调演”,并结合省市区的工作重点,精心策划每场演出,做到每场演出有主题、每场演出有特色、整场演出有亮点。调演的内容也在原有群众精品节目的基础上,吸收全省专业团队参与演出,使之成为区内外文艺团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经费保障方面,起初,“西固之夏”的演出经费一直由区委、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拨付,切实保障了演出的顺利进行。在与甘肃省文化馆联合后,由甘肃省文化馆赞助一部分演出经费。近几年为缓解区级层面经费紧张状况,“西固之夏”调演办公室与社会机构联合,通过冠名或赞助等方式吸纳了一部分的社会资金,实现了地方政府和小微企业共同助力公共文化的发展新思路。
“西固之夏”文化品牌是文化传承融合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延续30多年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原因在于:政府有效调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品牌建设;文化职能部门和文化经营类企业携手合作,紧随时代要求,发动群众力量,快速推进文化品牌升级发展和社会实践。(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