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家和萬事興”的前一句是什麼。
全句是,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是以,一個和美興旺的家庭,離不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
這也是為什麼,好多人結婚生娃後,都喜歡叫老公老婆:“隊友。”
魚翔淺底,鳥倦歸林,葉落歸根,這些都是人們對家庭最簡單的渴望,也是人生在追尋的一種歸宿。
任何一個美滿的原生家庭或新生家庭,都是長期同路人的修行。
家庭經營,是一條打怪更新的漫漫長路。
如果你的家庭正出現這3個吉兆,說明老天正在賜福予你,請好好珍惜。
家人分工合作
美好家庭由隊友共創
《原生家庭》這本書說:“家庭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共同創造一個完美的關系。”
是以,家庭的共築,是需要家人隊友合作共創的。
朋友小敏的媽媽,典型的犧牲式父母。
做母親後,逼着自己遵循父母奉獻那一套,又常常惹得自己不愉快。
每年過年忙到二十八九,就開始跟他爸吵架打架。,砸鍋摔碗,哭着喊着自己多苦命:丈夫不分擔家務,兒女也跟着學。
甚至自殺都鬧了好幾回。
小敏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長大,長期都處于歇斯底裡的狀态。
家庭内外的事務,也基本沒有分工可言。一家人你過你的,我過我的。
于是,小敏剛開始建立自己的新生家庭時,過得也非常擰巴。
她甚至常常求助于心理咨詢,試圖靠外力幫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境。
幸好,她遇到了一個靠譜的隊友,她的丈夫跟她約法三章:
第一,家庭的内外事務合理分工,且分工清晰後,誰都不能對另一半負責的事指手畫腳。
第二,分工盡量按照興趣和擅長的事情配置設定,喜歡的事自然也能堅持。
第三,夫妻之間互相體諒,互相鼓勵,互相分擔。
如今,小敏的新生家庭由自己重塑,她不再需要掙脫任何人的枷鎖。
上天賜給她一個完美的另一半,正應了“家人分工合作”這一個吉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和位置,但家庭穩定幸福的基石,一定是多角色的搭夥配合,才能形成合力,鑄就而成的。
家庭生活的默契,不是空口白話的“感同身受”,而是讓彼此在家人眼中,都得到“被需要的價值感”。
最好的家庭關系是,大家都要上班賺錢,要一起操心家庭的内務,要一起帶娃。
這樣每個人都知道,錢難掙,屎難吃,娃難帶。
有了切身體驗和分工後,才能更加感同身受,了解共情對方的不易,一起朝着同樣的方向用力。
家人珍惜緣分
美好家庭是感恩守護
胡适給孩子的信中寫道:
“我生養你,并不是恩情,隻是動物本能的血源使然。是以,你也無需回報我,反而我要感謝你的到來,讓我的生命更加完滿。”
是以,家庭的共建,是需要常懷珍惜和感恩之心的。
朋友濤哥的父親,從小對他都是打壓式教育。
國小的時候,國文考了99分,不但得不到誇獎,反而會被問另外1分丢在了哪兒,有沒有好好檢查認真複盤。
國中的時候,叛逆期爆發,因為頑皮曾被父親吊起來打,拿鞭子抽。
他也變本加厲,肆無忌憚,以此作為對抗。
父母罵他不知感恩,他罵父母不配為人父母。
後來,他自己有了一兒一女。
為了擺脫父親的陰影,他暗暗發誓,絕對不會成為像父親一樣的父親。
孩子成績不好,他會鼓勵孩子,并且陪着孩子在學習中尋找樂趣。
孩子淘氣叛逆,他也會極力克制,告訴自己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他甚至到處上網課,去線下教育訓練班,學習育兒知識,一度成為我們朋友眼中最好的爸爸榜樣,被父母們取經。
他常說,做了父親之後,才學會與自己的父親以及原生家庭的自己和解。
也很感謝上天賜予了他一份感恩的心,珍惜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緣分。
濤哥對待自己的孩子,正應了“家人珍惜緣分”這一個吉兆。
父母和兒女之間,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場對抗和博弈。凡是非要争個輸赢的,必定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應該是一場愛的輪回和滋養。
真正好的親子關系,不是互相犧牲,而是互敬互愛,互相陪伴走過人生的一段路。
一個美好的家庭,親子關系一定是一場愛的雙向奔赴。
家人都有善行
美好家庭由善念長存
史襄哉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朋友小花的爺爺,30年代末出生,是個特别苦命的人。
生于饑荒戰亂年代,又因為父母無德無能,被遺棄在荒郊野外等死。
後來,小花爺爺被善良的養父母救下。
70年代初,家裡窮的揭不開鍋,正值壯年的他還是去做了赤腳醫生,收入微薄,卻救了很多人。
但時代的大山壓在他的肩頭,長期的颠沛流離,小花爺爺妻離子散。
幸運的是,有一次行醫輾轉到浙江義烏,在一個大戶人家治病的時候,偶然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訊息。
最終阖家團圓,一起攜手對抗着時代的洪流。
小花爺爺從小便教導她,要力所能及地做善事,做好人。
她的父親從懂事起,就被爺爺帶着,幫助貧窮人家的孩子,天災人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祖孫4代人,性格柔順,溫和善良,一直是家人,鄰居,和朋友們口中的大好人。
小花爺爺常說:行善積德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他們整個家族,大半個世紀都在播種善意,也收獲着世間愛意,正應了“家人都有善行”這一個吉兆。
中華民族的價值觀裡,善良一直是排在前列的。善良常常是一場有序的輪回。
我們所付出的善意和愛意,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我們身邊。
善良的心靈,并不是漫山遍野的。家人都有善行,會互相治愈,善良會猶如點點繁星照亮寒夜。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樣抱團取暖的家庭,也一定會有福報的。
▼
《親密關系》這本書說,幸福開關就在自己手上。
不管是對抗原生家庭帶來的陋習,還是建立新生家庭必要的秩序,都需要我們,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去經營。
身邊家庭和諧,夫妻和睦,日子安穩的,都有一個共同點。
家人同心,互相扶持,與人為善,自己就是家人最交心的朋友,注意力永遠都會集中在家庭上。
真正的家庭幸福,都是這些人間煙火的撫慰和燈火闌珊的溫暖。
家庭經營的過程,也是一個面對挑戰,持續努力的過程,但是,隻要我們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上天的福報看見我們,都不會拐彎的。
作者 | 紫翹·王悶悶,自由撰稿人,女攝影師,旅行10年,人間煙火收集者,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