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也就是6月25日14時07分,大陸嫦娥六号探測器圓滿完成了探月采樣任務,其傳回艙精準着陸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标志着中國對月球甚至是太空的探索邁向了新的階段。
嫦娥六号共帶回了1935.3克月壤,英國《衛報》稱贊:“中國成為第一個從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并帶回地球的國家,這是中國太空計劃的一個裡程碑式成就。”
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能力從月球采集樣本的僅剩中美兩國,但是嫦娥六号所采集的月壤與美國阿波羅計劃以及蘇聯探月計劃所采集的月壤都不相同。
嫦娥六号傳回器着陸内蒙古
比如阿波羅計劃所采集的月壤成分相對單一,大約有7種礦物質,并且一直呈現灰白色。而嫦娥六号,甚至嫦娥五号所采集的月壤共有24種礦物質,主要包括橄榄石、氧化鋁、磁黃鐵礦等,是以大陸所采集的月壤色澤鮮豔。
毫無疑問,中國所采集的月壤比美國五十年前所采集的更有科研價值,更何況我們此次還帶回了月背樣品,月球背面對于人類來說還比較陌生,因為除中國探測器外,還沒有其他國家探測器登陸成功并帶回月壤樣品。
此次嫦娥六号着陸區選擇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此地被世界公認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是以該地采集帶回的月球樣本無疑更加久遠和古老,這将助力人類進一步分析月壤的結構、實體特性、物質組成等,并深化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曆史的研究。
正因如此,世界各國科研機構對于合作是趨之若鹜,紛紛向中國申請合作研究月背樣品。這讓美國很“酸”,因為美國并不在申請之列。
對此,NASA發言人費斯-馬可就抱怨說,中國與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以及歐洲航天局合作開展從月球背面采集樣本的任務,但并未尋求與NASA進行合作。另外,他還特别強調,說雖然中國歡迎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參與研究月壤,但中國卻沒有直接邀請NASA參加。
從馬可的話中我們可以聽出,面對中國在探月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美國人的内心除了“酸”之外,還有想加入分享月壤研究成果的,但NASA受限于國内法律制約,不能提出合作申請,是以希望中國主動提出,但我們可不會慣着。
NASA
7月1日,我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在記者會上回應了此事,表示中國政府對中美航天交流、合作一直持開放态度,嫦娥六号任務向全球釋出了合作機遇公告,我們也歡迎世界各國參與研究月球樣品。
本次發言中,毛甯還特别提到了阻礙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沃爾夫條款”,稱美方似乎忘了“沃爾夫條款”等國内法的存在,不知道美國科學家和相關機構會不會被本國政府允許參與交流合作。
外交部的回應既是呼應了為何NASA未受邀原因,那就是他們自己對自己進行了限制,可以說這一回應是直戳美國肺管子了,因為随着近幾年,中國航天不斷取得突破和進展,美國内對“沃爾夫條款”的批評之聲越來越大,此次更是有外媒批評稱美國通過“沃爾夫條款”的舉動“極其愚蠢”。
我外交部發言人毛甯
衆所周知,“沃爾夫條款”誕生于2011年,該條款明确規定禁止NASA與中國航天科研機構或實體企業開展任何性質的合作與交流,否則将視為違法。當時中國的航空科技水準相對美國确實多有不如,是以美國想以此限制中國航天的發展,就跟上世紀90年代禁止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建設一樣,但結果卻讓美國覺得很打臉。
因為美國的封鎖使得我們奮勇向前,獨立自主地開始建造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并于2021年4月,中國自主研制的“天宮”空間站正式啟用。随後,美國卻恬不知恥地要與中國在空間站方面開展合作,甚至還指責“天宮”空間站的辨別不應該使用中文。
中國航天
如今中國航天水準已經跻身世界前列,在探月、探火等太空探索項目上成就突出,是以美國國内一直展現出極強的與華合作意願。但10多年前美國會推出的“沃爾夫條款”,如今已經成為美國在航天領域與中國合作的枷鎖。可以說,美國10多年前挖的坑,妄圖阻礙中國航天發展,如今卻是将美國自己埋了進去。
目前在美國國内,已經有聲音要求廢除“沃爾夫條款”,比如NASA前局長博爾登就曾表示:“‘沃爾夫條款’應該被廢除,限制中美科技交流沒有好處。”但話是這麼說,美國想要廢除“沃爾夫條款”依舊較為困難,因為這不僅關乎美國國會的顔面,同時此舉也将會被視為對華妥協,在如今美國政壇充滿“反華氛圍”下,對華妥協就意味着對華軟弱,沒有人能承受這一政治回旋镖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