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7月2日

新華财經北京7月2日電 四大證券報内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量穩質升蓄勢 三大關鍵詞折射外貿韌性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運作持續回升向好,外貿向好勢頭不斷鞏固。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産品出口勢頭良好和進口規模穩步擴大等帶動下,月度進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說。 從一季度出現波動,到4月和5月逐月向好,今年以來,大陸外貿走出了一條殊為不易的反彈曲線。這條反彈曲線折射出中國外貿“量穩”“質升”“蓄勢”的韌性。

•‍券商預計7月市場仍以震蕩為主 結構性機會和主題投資并存

截至7月1日發稿時,已有超過30家券商釋出了最新月度投資組合,所推薦的200隻月度“金股”較為集中地分布在機械裝置、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裝置、國防軍工、通信等行業。從個股情況看,比亞迪、美的集團、立訊精密、牧原股份等标的,券商推薦頻次居前。展望A股7月整體表現,多位業内人士預計仍以震蕩為主,情緒仍是影響7月行情的主要因素,市場風險偏好擡升需要新的催化劑。行業配置層面,高股息資産、企業出海闆塊、新質生産力等結構性機會、投資主題值得關注。

•‍“車路雲一體化”建設提速 多領域迎來投資機會

“車路雲一體化”正加速落地。6月30日,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釋出《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對通行區域、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服務管理平台等“車路雲一體化”建設進行系統規定。業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推動下,智能網聯汽車以及雲控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望迎來進一步發展,并在多個領域帶來投資機會。

上海證券報

•‍央行預告借入國債 貨币政策新工具步入實操

中國人民銀行7月1日釋出的一則公開市場業務公告,再度釋放出債券市場應理性“降溫”的強信号,亦被市場視作央行買賣國債的“前奏”。但差別于市場此前判斷的央行會先啟動“買”國債的操作,目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本次“借入”國債意味着央行可能會先進行“賣”的操作。“此前央行多次提及長端收益率點位過低,以及機構持倉集中風險,但目前央行所持倉國債剩餘期限多在3年及以下,開展國債借入操作或為現券賣出做鋪墊。”華創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冠南表示。

•‍新公司法配套規定将同步施行 上市公司需在董事會中設定審計委員會

7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正式施行之際,《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注冊資本登記管理制度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公布并施行。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将出台配套制度規則,細化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組成、職權等規定。《規定》明确了存量公司調整出資期限的時限要求,推動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平穩過渡,并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在董事會中設定審計委員會。

•‍外資機構年中展望:中國股票資産價格具備修複空間

近期,多家國際金融機構釋出了對2024年下半年中國市場的展望。外資機構普遍認為,基于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以及中國股票資産較低的估值水準,目前或是長期布局的恰當時機。“中國股票的估值具有吸引力”“我們開始看到中國企業的盈利預期上調,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迹象”,外資機構這樣表示。

證券時報

•‍财政部:加快壓降融資平台數量和隐性債務規模

近日,财政部部長藍佛安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于2023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表示,财政部将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分類推進融資平台公司改革轉型,加快壓降平台數量和隐性債務規模。财政政策實施上,财政部将加快增發國債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和中央預算内投資使用進度,放大政府投資帶動效應,争取早開工、早見效。

•‍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銷售火爆 比亞迪賣了超160萬輛

7月1日,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公布2024年上半年銷量及傳遞資料,進一步透露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溫度。部分新勢力車企陸續被市場淘汰,被迫重整;一大批合資車企銷量斷崖式下滑,産能過剩。汽車市場高度白熱化競争的背後,是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大幅替代,比亞迪為首的國内新能源車企上半年銷量普遍上漲。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此前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個别月份,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超過50%,燃油車開始逐漸成為新車市場的“少數派”。

•‍飼料成本下移 生豬養殖盈利轉暖

2024年上半年,國内生豬出欄價格從最低不足14元/公斤,已上漲至當下約18元/公斤。除市場售價上浮外,養殖端成本較前期顯著下行,也無疑對養殖盈利形成提振。上海鋼聯農産品事業部豆粕分析師朱榮平分析,一季度豆粕價格大幅下行,跌至低位水準後止跌反彈,二季度豆粕價格小幅反彈後下跌,延續弱勢行情,整體來看上半年豆粕價格弱勢運作為主。豆粕價格高位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大豆市場疲軟與國内需求減弱共同影響。飼料原料價格整體下行,給養殖端打開了盈利空間。

證券日報

•‍三大交易所對538家公司涉660起違規行為采取監管措施

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滬深北交易所累計對538家A股公司的660起市場違法違規事實采取監管措施,同比增長27.66%,充分釋放嚴監嚴管信号。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律師馬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交易所作為一線監管者,落實“嚴監管”,進一步提高了上市公司等主體财務造假、虛假陳述等行為的違法成本。同時,進一步壓實了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義務,推動上市公司不斷規範資訊披露和内部治理,引導其更加聚焦主業穩健發展。

•‍上半年港股主題基金設立達35隻 其中3隻産品發行規模均超10億元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投資機會明顯,引得相關機構加快布局步伐。Wind資訊資料顯示,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計發行港股主題基金35隻,合計發行規模超過60億元,其中,有3隻産品發行規模更是均超過10億元。展望下半年,多家公募基金認為港股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基于對估值和資金面等因素預期,對高股息、科技等闆塊仍有較高預期。

•‍多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低價股公司密集釋出利好

6月30日晚間,5家股價低于2元的非ST類上市公司釋出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或重組公告,次日公司股價皆大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份以來,有43家低價股公司(截至7月1日收盤價低于2元且剔除ST類公司)釋出增持、回購或并購重組等利好公告。“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釋出利好公告,在短期内能對股價産生正面影響。”中國銀河研究院首席政策分析師楊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