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0時50分,蘭張高鐵中川機場至武威東站開通營運。高鐵飛馳僅約5分鐘穿越新烏鞘嶺隧道,從第一代烏鞘嶺到第三代烏鞘嶺隧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見證着鐵路人的執着與成長,一脈相承的烏鞘嶺精神也融入了鐵路人的精神譜系。
烏鞘嶺一代隧道建設者
1952年,随着天蘭鐵路建成,将新中國鐵路修到新疆去成為全國人民熱切的期盼。鐵路要進疆,橫貫在武威的河西走廊門口——烏鞘嶺是必須打通的要塞。
無論是霍去病将軍西征匈奴,還是唐玄奘西去取經,從長安出發,烏鞘嶺都是經略西域的門戶。
1952年10月,蘭新鐵路開工建設,翻越海拔3000米的烏鞘嶺,則成了修築蘭新鐵路的關鍵工程。
烏鞘嶺越嶺工程總長47公裡,有7座隧道群組成,其中全長967. 8米的烏鞘嶺隧道施工任務最為艱巨、技術難度最為複雜,這座隧道于1953年7月開工建設,修建期間,3萬餘人的築路隊伍曾集結在此地,很多職工都是從蘭州徒步150多公裡,到達的施工現場。
這就是烏鞘嶺一代隧道,受技術和條件限制,線路翻越烏鞘嶺時采用展線設計延長線路來降低坡度,提高列車爬坡能力。
2006年,蘭武二線烏鞘嶺特長隧道建成通車,老烏鞘嶺隧道在營運52年後,停止營運,成為鐵路發展的見證物。
二代烏鞘嶺隧道
二代烏鞘嶺隧道源于2003年3月蘭武二線開工建設,2006年8月23日全長20.05公裡的烏鞘嶺特長隧道雙線貫通,較第一代隧道距離大幅縮短,運能得到迅速提升。
2019年6月蘭張高鐵蘭武段新烏鞘嶺隧道正式開工,全長17.125km,設計時速250公裡,為雙線特長隧道。作為烏鞘嶺第三代隧道,這個隧道和第二代烏鞘嶺隧道并行,有效利用第二代烏鞘嶺隧道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線通風。
三代烏鞘嶺隧道
中鐵蘭州局集團蘭州工程建設指揮部天祝指揮部指揮長張振瓊表示,在一座山上開三代隧道,烏鞘嶺在全國絕無僅有。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勇毅前行也彙聚了“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難不畏難”的烏鞘嶺精神。鼓勵着一代代蘭鐵人砥砺前行。
三代烏鞘嶺隧道建設
中鐵蘭州局集團武威工務段土門線路工廠中的房間副主任苗琦已經在烏鞘嶺地區工作了20多年。她說,烏鞘嶺精神誕生于老烏鞘嶺隧道内,傳承在烏鞘嶺特長隧道中,又在烏鞘嶺高鐵隧道的建設中,成為鼓舞士氣的精神源泉,烏鞘嶺精神是鐵路人的寶貴财富,她将繼續傳承這種精神,堅守本職崗位,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陳永紅是中鐵蘭州局集團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軍馬場接觸網運作工區班組長,2004年“烏鞘嶺特長隧道”開工建設,陳永紅被抽調參加隧道内接觸網裝置的安裝調試、監管驗收、缺陷整治,在“盛夏飛雪,寒氣砭骨”的烏鞘嶺上一待就是兩年多。2013年蘭新高鐵提前介入後,陳永紅又主動請纓到高海拔的馬場段工作。
“三代烏鞘嶺隧道、二十載高原鐵路的堅守,我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從奮鬥中收獲幸福。今後,我将忠誠履職盡責,傳承發揚好烏鞘嶺精神,繼續守護好‘世界第一高鐵隧道群’,為新時代鐵路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陳永紅如是說。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