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時10分,延慶區東紅山隧道在施工時掌子面突發坍塌。
9時30分,公路巡查員發現康張路妫河2号橋橋墩受損,橋面出現裂縫。
10時55分,G6輔路青龍橋隧道内發生貨車起火事故。多部門迅速響應,救援力量快速到達,智能機器人“各顯神通”,最短時間内完成了多事故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10月14日上午,北京市交通委聯合延慶區人民政府,在延慶區組織開展了涉及在建隧道坍塌、橋梁水毀、隧道貨車起火等三個應急救援場景的“2024年延慶公路隧道及橋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綜合演練”活動。演練采取實景、實兵、實戰方式,設定資訊報送、協調排程、會商研判、力量調派、關聯救援等多個科目,應急力量快速“叫應”,部門間、區域間、軍地間協同應急,全面提升了本市山區道路橋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在建隧道坍塌救援場景中8時10分,發生坍塌事故。8時20分起,各方救援力量陸續達到現場,初步判斷2名施勞工員被困。救援隊利用施勞工員安全帽上的定位晶片對被困人員進行精确定位。多方會商後,現場采用小口徑鑽機施作生命通道進行給養物資輸送,大口徑水準鑽機施作救援通道進行被困人員營救。
10時33分,東紅山隧道坍塌現場小口徑鑽機成功打通生命維護監測通道,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經過6小時持續作業,大口徑水準鑽機率先成功打通坍塌體,形成620毫米救援通道,并将被困人員救出。救援完成後随即封閉洞口,等待專業評估并确定處理方案後進行坍塌體處理。
康張路妫河2号橋橋梁水毀應急處置場景中該橋梁為京冀重要交通節點,市交通委及時啟動京津冀協同機制、軍地協同機制,通報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做好遠端導行,協調武警交通某支隊調派專業裝置設施赴現場快速搭建應急橋梁,不到3小時,現場便搭建完成,有效檢驗磨合京津冀交通應急關聯保障體系。在青龍橋隧道貨車起火救援場景中,滴滴滴,搭載高清錄影機的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發出起火警報,隧道監控人員立即變更全部車道訓示燈為禁入。啟用機器人開展有毒氣體檢測。隻見1号機器人自動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抵達司機處,進行有害氣體檢測。監控大廳值守人員利用機器人的升降話筒,與司機對話。“現在情況危險,車頭前方50米處有疏散通道,請您跟随機器人指引從疏散通道離開現場。”随後,司機随機器人順利撤離。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最快每小時20公裡的速度迅速到達隧道内各個關鍵點位,在兩小時内完成隧道内全次元的巡檢,為隧道風險防控及應急救援提供科學的輔助決策。
此次綜合演練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延慶公路分局承辦,中電建路橋集團、北京建工養護集團具體籌備,延慶區委宣傳部、應急管理局、公安分局、衛生健康委員會、消防救援支隊等應急救援力量140餘人共同參與。
下一步,首都交通應急工作将以此次演練為契機,加強應急隊伍、基礎設施和應急裝備建設,做到“敢應急、能應急、會應急”。完善預警資訊快速通報與協同關聯響應機制,強化“一路多方”協調配合,實作資訊互通、資源共享,尋求治理合力,形成有效的交通應急關聯格局。(來源:BRTV紅綠燈 記者 陳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