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實驗室到市場:華熙生物全球最大的中試轉化平台助力生物制造5.0革命

近日,華熙生物中試成果轉化中心在天津全面建成。該中心占地30000 平方米,擁有64條中試生産線,通過“子產品化”和“抽屜式”的先進理念優化中試環節,可承接醫藥級、護膚品級、食品級等多種生物活性物原料産品的中試及小規模商業化生産,堪稱全球最大的中試成果轉化平台。

該中心不僅緻力于推動華熙生物内部研發成果的中試轉化,更以“平台化”模式向全社會開放,提供生物制造的中試轉化服務。這一裡程碑式的進展,将為中國産學研一體化注入新活力,成為打破科技與産業壁壘的關鍵力量,并有望推動以合成生物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為實作“雙碳”目标奠定堅實基礎。

六年磨一劍,“平台化×柔性化”雙創新引領産業轉化發展

華熙生物自2018年啟動中試成果轉化中心建設,2021年護膚品及食品級中試成果轉化工廠中的房間投産使用,2024年6月醫藥級中試成果轉化工廠中的房間竣工投産,代表着整個中試成果轉化中心全面建成。六年磨一劍,數十億資金投入,華熙生物打造了以合成生物制造為定位,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涵蓋領域最廣泛的中試成果轉化平台。該平台囊括了從發酵、純化到精制的全工藝流程,旨在為技術成果轉化提供高效可靠的工藝支援與全面解決方案。

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裁趙燕表示,投資建設全球最大的中試轉化平台是公司的重要戰略部署,是實作産業賦能、打通産學研的核心關鍵,也将進一步提升華熙生物在供應鍊控制中間環節的關鍵紐帶價值。

該中試成果轉化平台可以通過實施成果轉讓、合作開發以及委托中試(生産)等多種合作模式,積極為高校、科研院所、各類企業、投資機構以及公共基礎服務業提供中試熟化、試驗驗證、檢驗檢測等一系列服務,助力推動科研成果的産業轉化和市場轉化。趙燕指出,“華熙生物緻力打造中試成果轉化平台成為‘産學研’一體化的示範平台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華熙生物的中試轉化平台具有兩大創新特點:“平台化”和“柔性化”。

“平台化”特性展現在從“菌種培養到終端産品”的合成生物全産業鍊的深度支援,能夠為衆多物質提供中試解決方案,進而加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程序;“柔性化”則展現在通過子產品化設計和抽屜式靈活組裝,适用于不同性質、不同工藝的流程切換,實作多産品、多流程、多形态及多單元間高效轉換和生産。該設計大大提高了裝置使用率和生産效率,更提升了生産的應變能力,充分滿足研發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此外,華熙生物的中試平台不僅擁有服務定制化、智能化、标準化等特性,還獨具匠心地建設了全球首座具有公益科普屬性“生物制造科技館”,這一舉措旨在積極推動合成生物技術的科普與推廣工作,讓更多的人能夠深入了解并從中受益于這一前沿科技。

推動全産業合作,全面架起科技成果轉化平台

在大陸,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資料顯示,歐美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75%以上,其中實作産業化的占比約50%,而大陸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約為10%。

我們必須認識到,科技成果的真正價值在于能夠成功轉化為社會生産力。從科研成果的孕育到其最終實作産業化,這一過程需要曆經理論研究、中間性試驗(中試)以及産業化三個關鍵階段。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前兩個階段扮演着核心角色,他們負責從0到1的物質發現,或是從毫克級到克級或者公斤級的實驗成果。而後,企業則憑借其在産業轉化方面的經驗和實力,承接這些科研成果,進行從公斤級到噸級的工藝放大和應用開發,并最終完成從噸級到更大規模的生産制造和市場轉化。在整個過程中,中試階段尤為關鍵。科研成果隻有經過中試的嚴格篩選和驗證,才能順利過渡到産業化生産階段。是以,科研成果能否成功實作産業化,主要取決于中試的成敗。

作為生物制造的前沿技術,合成生物技術具備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戰略意義,也是契合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綠色科技。然而,對于大部分科研機構來說,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資本和能力去完成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中試。從科研成果到産業應用的轉化過程中,中試環節的高成本和複雜工藝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甚至被稱為合成生物産業化過程中的“死亡之谷”。

如通過合成生物技術獲得的膠原蛋白、麥角硫因等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其中試環節主要包括“發酵、純化、精制”三大子產品,涉及10餘個細化環節和工序,且每種物質對中試環節各子產品的裝置組成和标準不同。特别是合成生物技術在醫藥等領域被廣泛應用,對中試環節的要求極高,工藝更複雜,投入成本大,使得中試成功的機率大大降低。

據業内人士指出,盡管理論上全球60%以上的重要化學品、燃料、天然産物及原材料等都可以通過生物合成的方法得到,但現實中真正實作的生物合成制造卻不到6%。“6%與60%”這一巨大的數字鴻溝,正是合成生物技術在科研成果與産業轉化之間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急需具備強大産業轉化能力的企業來引領突破。

華熙生物全球最大中試轉化平台的全面落成,旨在填補合成生物技術發展過程中的“産業轉化”鴻溝,為長期困擾合成生物産業發展的瓶頸提供了可行的解決路徑。華熙生物作為國内少有的集“研發創新、中試及産業轉化、市場轉化”三力合一的合成生物全産業鍊公司,憑借強大的中試成果轉化平台,2023年已開展了原料及合成生物研發項目共計132項,其中超純麥角硫因、微真、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脂肽等原料産品已上市,紅景天苷、肌肽、人乳寡糖等物質完成“中試”。

對比如釀酒用天然菌群自然發酵的“生物制造1.0”時代、如味精谷氨酸鈉“單一菌種定向發酵”的2.0時代、如誘變育種技術的“生物制造 3.0”時代、如基因工程技術應用的“生物制造4.0”時代,“生物制造5.0”時代以合成生物學技術應用結合人工智能賦能,即BT(biotechnology)+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加快了智能智造。

華熙生物計劃依托其全球最大的中試轉化平台,實作全面技術共享與全産業合作,不僅能幫助科研機構等驗證技術可行性,精确核算成本,還為企業提供專業優化建議,共同推動産業合作共赢,建構起一個高效、協同的産業化生态閉環,将有力推動生物制造進入5.0”時代。這将是新技術、新産業對傳統制造方式的革命性超越,預計能将碳排放降低超過50%。

在生物制造的全球競技場中,合成生物技術已成為關鍵制高點。華熙生物全球最大的中試轉化平台的全面落成,無疑将大陸合成生物制造的中試與産業轉化能力提升至新高度,強化大陸在全球合成生物領域的核心競争優勢。作為大陸生物制造領域的重要裡程碑,該平台将為新興生産力的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為實作“雙碳”目标提供強有力支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