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學家王笛新作《那間街角的茶鋪》再現老成都茶鋪萬象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記者張傑

至于成都的茶館,我們從文學描寫中看得比從曆史叙事中看得更多。比如李薇的《暴風雨前》和《》在成都茶館裡有很多場景。在他著名的短篇小說《在他的香榭麗舍-塔圖姆茶館》中,沙田描述了成都附近一個小鎮上茶館的生活,小說是他自己經曆的重演。沙田對茶館充滿熱情,甚至認為四川沒有茶館就沒有生活。根據曆史學家王迪的說法,"文學有時在展示曆史細節方面比曆史做得更好。"

曆史學家王笛新作《那間街角的茶鋪》再現老成都茶鋪萬象

2021年10月,王迪的新非小說類書籍《街角茶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一如既往,被譽為"微史"的王迪,把焦點放在普通人身上,跳出帝國階段,英雄精英研究模式,寫下了一步之遙的人們的生活史。王迪對成都茶館的研究,經過20多年的探索,從20世紀90年代到2018年左右,憑借《茶館:公衆生活》和《成都旁觀者》(1900-1950)等學術專著,在學術界取得了巨大成功。

王迪認為,學術研究不應該與大衆閱讀分開。是以,他不僅非常重視學術專著中文字的流暢可讀性,而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流行表達單詞和與普通讀者的交流。《街角茶館》是王迪繼《失落的老城》之後,又一次嘗試将學術研究轉化為大衆讀物。

飽滿、密集、豐富的細節和生動、流暢、克制的叙事,加上客觀、理性、多元的分析,使作品形成了簡單、清新、充滿激情的風格。王迪說,這本書,"完全是供大衆閱讀的,盡可能地描述一個更生動、更細緻、更講的故事。"

用微觀的曆史和文學描述,再現成都老茶館

王迪主張曆史寫作要有文學性,多年來實行跨界寫作,筆端跨越曆史、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學等領域,是以我們也看到,在王迪的曆史著作中,會用到很多文學作品,比如李偉仁的小說,為"文學史證據"做了一個典範。這在《街角的茶館》中也很明顯。在這本書中,王迪将目光投向了1900-1950年的成都茶館。他運用官方檔案、現代小說和成都竹句等素材,以微史研究取向和深寫的文學寫作技巧,生動地展示了成都茶館和茶館的日常生活,在這個公共空間呈現在社會的整體面貌中。

成都不是唯一一個以茶館為市場的城市,但在王迪看來,"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成都這樣,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發揮這麼多功能。"通過閱讀大量曆史資料和實地考察及親身經曆,他發現,在成都從1900年到1950年,成都人與茶館、茶館關系密切:買'淡水'、聽故事、判斷糾紛、找工作、朋友聊天、看戲、聽評論、下棋、經商等。就像早期現代歐美的咖啡館、酒店和酒吧一樣,成都茶館的社會功能遠遠超出了僅僅作為休閑場所的範圍。

在王迪看來,某種程度上,在近代史上,一張茶幾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成都茶館所扮演的社會和文化角色比西方的類似空間更為複雜。它們不僅是人們放松,娛樂和娛樂的地方,也是工作的地方和當地政治的舞台。當時到成都的西方遊客也注意到了茶館的商業功能,而在1920年代的成都,美國地理學家哈伯德發現,茶館不僅是公衆八卦的地方,而且"大部分生意都是進進出出"。

他經常看到"商人渴望在茶館與他們的商業夥伴見面,小販們用口哨、鑼聲、大嘴等來吸引買家。"茶館是成都人民的一半家。很多人自己的住房很小,簡陋、漆黑,不是長期居住的地方,那些晚上無法忍受孤獨的人,不得不去茶館玩樂。當社會陷入動蕩時,茶館也是人們逃避現實苦難的最佳場所,至少是在那裡尋求一些安慰,或者暫時忘記現實生活的痛苦。

令王迪驚訝的是,飲茶的傳統在現代成都也儲存完好。"當我在世紀之交做茶館研究時,我曾經采訪過一些長者,他們幾乎想讓我在茶館見面。他們往往不必同意,還要在茶館裡見朋友,茶客一般都有固定的去茶館。"

曆史學家王笛新作《那間街角的茶鋪》再現老成都茶鋪萬象

王迪

從橋到青石橋

有王迪青春的美好回憶

王迪1956年出生于成都,1965年以前一直住在成都後街2号的大院裡。"一個左邊,一個右邊,門口有兩隻石獅子,兩個黑色的門,高高的門檻,門外的牆壁和石堆。那曾經是家族的幾個院子,裡面有涼亭、長廊拱門、假山假水、果樹和花卉,成為四川省藝術聯盟辦公室的辦公室。

與王迪的其他學術著作不同,王迪在《街角茶館》中表達了自己作為成都本地人的強烈個人記憶和少年經曆。他甚至為這本書畫了19幅插圖,"從青春期開始學習畫畫,但最終沒有完成成為一名藝術家的夢想。通過繪制這些插圖,也是對青少年夢想的重新強調。這本書不僅在文字上,而且在繪畫的形式上表達了我對茶館的感受和了解。這樣,這本書是我曆史、文學、藝術結合的最新成果。

在王迪的回憶中,"後街是典型的成都小巷,出門就是橋,複興街,如果繼續往前走,就是錦江劇場、商業場、主屋街等熱鬧的區域。其實,我50多年前就搬出了那裡,但對童年的記憶還是那麼新鮮。......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被我們所說的城市煙火感染了。一個城市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它往往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重複的東西,這種經曆深深地印在一個人的腦海中,并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橋上有一家茶館。總有一個座位,煙熏着,人兒的聲音,扶手已經磨得像黃銅閃亮光滑的竹椅,三套蓋碗茶,火在眼前的十幾個豬鐵茶壺,外加一個大水獺虎爐......這就是我一生中一直萦繞在我腦海中的東西,反複進入我夢寐以求的角落茶館。"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