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成武縣村落圖譜》記載,成武縣汶上集鎮秦田莊村名委員會由秦莊和田莊組成,1984年成立。

秦莊位于汶上集鎮南3千米處,東鄰田莊,西鄰伯樂集鎮朱莊,南鄰徐海,北臨東魚河北支。總面積0.4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0.37平方千米,房屋123幢,居民120戶,人口403人,有秦、樊、陳等姓。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秦氏遷此立村,名秦莊。清鹹豐年間,樊、陳、張三姓陸續遷入,秦氏式微,村名沿用。

田 莊位于汶上集鎮南3千米處,東鄰銅廟,西鄰秦莊,南鄰董閣,北臨東魚河北支。總面積0.5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0.41平方千米,房屋105幢,居民103戶,人口390人,有田、劉、王等姓。清康熙年間,白浮圖鎮田海田氏遷李家廟前居住,人丁興旺,故名田莊。

成武縣秦田莊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 多措并舉打造鄉村振興“汶上樣闆”

結合秦田莊的條件和現狀,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具有成武特色的鄉村振興“汶上樣闆”。

  一是優化鄉村生态。秦田莊充分利用農村居住院落、閑置院落、宅基地等資源,通過“降牆變園”打造了遊園、花園、果園和菜園,讓村莊成了群衆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和市民向往的休閑樂園。積極與鎮村聯系溝通,突出“來了就好”這一文化主題以方言、土話為主要内容,增加多處牆繪文化元素,增添了鄉村濃郁的文化氣息。

  二是創新主題場景。秦田莊按照魯西南傳統建築風格進行布局設計,新增了石桌、磨盤、石凳等景觀獨幕喜劇。依托緊鄰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圍繞教育、農業和旅遊相融合,打造了一個200餘畝以農耕體驗為特色的田野綠色研學基地。利用村内坑塘等閑置資源,實施基礎設施硬化和提升,打造了兒童遊樂園、民宿、農家樂等農文旅項目,建成了老校舍、民俗館、AI小屋等旅遊景點。

  三是激發文化活力。成武縣集中整合利用各文化場館的資源,支援秦田莊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組織開展了戲曲演出、文藝展演、桃花節、篝火晚會、冬季滑雪節等群衆性文化活動,農民群衆的精氣神持續高漲、幸福感大幅提升。5月份,在秦田莊策劃舉辦了“2024鄉村好時節·樂動生活”燒烤文化旅遊節,各類特色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累計接待遊客10萬人,鄉村旅遊的知名度明顯提升。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在成武縣汶上集鎮秦田莊村生态園,生态種養模式下結出來的顆顆鮮棗如瑪瑙般挂滿枝頭,長勢喜人。慕名而來的遊客們漫步其中,與果農一道采摘沉甸甸的收獲。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棗園裡,一排排棗樹長勢喜人,翠綠的葉子間,一顆顆飽滿的冬棗密密匝匝地簇擁着,翠綠中點綴着紅豔。每到冬棗成熟上市的季節,汶上集鎮秦田村附近的村民都會到冬棗生态園裡務工,工作時間自由靈活,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加收入。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漫步林間,記者發現,成群的大白鵝猶如紳士般在果樹下,悠閑地覓食青草和掉落的冬棗。據田知敏介紹,随着棗樹進入盛果期,棗林下養殖的雞鴨鵝,每年出欄近萬隻。樹下養鵝,掉落的冬棗成為散養鵝的天然飼料,節省了部分飼料開支,鵝的糞便還可以肥沃土地,省下了除草工錢。這種生态養殖的鵝,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中秋、國慶,遊客排隊争相購買,鵝蛋、鵝絨也可以賣錢,為生态棗園帶來了多項經濟收益。

“旅遊+生态”美麗鄉村|成武秦田莊

5月13日,省委書記林武來到示範片區,察看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中心、村衛生室、共富行動中心、“四園”院落等,聽取成武縣鄉村振興工作情況彙報。在示範片區秦田莊村,林武與村民們熱情交流,走進村民田海存家中,察看庭院環境,詳細詢問家庭收入、生活保障等情況。他說,增加農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堅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産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鄉村旅遊,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要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老虎69090根據網友提供資訊整理,公益宣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