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健:航母來南海又要搞核電站的事情 英國以為自己是誰?

作者:直新聞
吳健:航母來南海又要搞核電站的事情 英國以為自己是誰?

7月26日,伊麗莎白女王在其官方推特賬戶上釋出了一張新加坡天際線的照片。

直白消息:動蕩的英國航母進入南海已經"真錘",你看英國下一步會如何玩這個"劣質遊戲"?我們在南中國海的保護受到什麼幹擾?

特約評論員吳健:實事求是地說,英國海軍編隊是多麼的孤獨,也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幾支能派兵千裡之外的球隊,也是英國脫歐後英國所謂的"硬實力"。有了這些首都,英國目前的"全球英國"外交和安全戰略,換句話說,是基于英美聯盟,傾向于亞太地區和大國競争的"聯盟"方式。然而,英國并不是美國的第五十一個州,美國不能充分照顧英國的利益,英國也不能無處不在地被美國"覆寫",這使得其與中國的交易,充滿了強烈的"投機"。從70年前的英國香港問題,北韓戰争,到今天的南中國海問題,情況确實如此。

看,在英國航母進入南海前夕,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開始攻擊南海主權,但支撐背後的力量卻非常脆弱。為什麼?請看一下英國航母編隊的行程,基本上是在東南亞的"回顧航程",艦艇分散到文萊、馬來西亞等有共同防務關系的國家進行考察,活動區域以南海為人所知,但更靠近文萊,馬來西亞自己的婆羅洲沿海水域,遵循"踩黃線不踩紅線"的做法。但我們不能放松對英國一些"冒險家"的警惕,就像他們在黑海所做的那樣。

但我認為,英國明明叫俄羅斯和叫中國,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在黑海,俄羅斯的優勢是軍事,但它缺乏與鄰國的良好經濟、外交甚至文化關系,英國的"軍事鬧劇"越惡毒,局勢越是受到幹擾,俄羅斯就越會受到限制。但南海則完全不同,雖然中國的軍事優勢強大,但更關鍵的是,該地區已經達成了"停止混亂,停止戰争"的共識,中國和東盟國家希望地區穩定的願望:在人民心中,對抗外部勢力擾亂南海的高度認知統一, 這注定了中國擁有全方位的穩定能力,比起美國、日本這群"挑剔"搞南海"航行自由"卻沒有實作,英國還能有多大的不耐煩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觀察細節,就是看英國艦艇是否會打美艦那一套?比如,在我的南沙水域打着"無害通行"的旗号,在我的島礁附近水域進行"Z形"航行,或者更嚴重的是,到西沙進行島際穿梭航行?如果英方敢于邁出這一步,那肯定是被我們依法"正義驅使"所驅使的,就像之前對待美艦一樣,絕對不好。我還是勸說南海什麼都不是,英國應該照顧好精靈。

吳健:航母來南海又要搞核電站的事情 英國以為自己是誰?

直截了當的消息:英國暗中用"政治剪刀"來削減在英國正常營運的中國公司,比你所說的"秀旗"舉動更令人震驚。最新的傳言是,英國将阻止中石油參與未來的核電項目,這意味着他們将在完成欣克利角C核電站後被"邊緣化"。你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吳健:如果這是真的,我除了"自迫害"之外别無他法。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将核電商業化的國家,英國很清楚誰是核電建設,管理甚至環保行業的上司者。我隻能舉一個例子,說明特蕾莎·梅的前任政府不得不妥協,因為核電項目涉及大量投資和技術研發,英國自己有限的經濟闆塊無法單獨完成,并且在英國退歐的背景下,其核電項目不能指望得到歐盟的支援。 這必然需要中國新興夥伴的參與。

不幸的是,更看重兩國關系的英國,正日益背離國家利益,以普遍的"國家安全"為由阻撓中國企業的正常業務,這進一步導緻高品質、低成本服務的機會喪失。以英國核電為例,目前有五種類型的反應堆供英國核實,如果中國的"華龍1号"反應堆因"非技術因素"排除,英國僅次于法國的歐洲壓水反應堆和美國的AP1000選擇,而且價格大大超過了英國政府所能承受的, 它很可能導緻混亂。正如與CSI合作的法國電力集團負責人理查德·梅森(Richard Mason)所說,CSI擁有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和營運标準,"我們共同擁有英國合作夥伴,他們将創造商業和技術奇迹"。事實上,許多英國官員和學者私下承認,隻有中英開放合作,無論核電還是其他任何領域,才能創造雙赢的局面。正如李克強總理最近在與英國商界代表的對話中所說,中國緻力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歡迎更多外商投資進入中國,同時也希望英方能夠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這不是慈善, 但必須,因為在當今的全球化中,"積極切割人"是"注定邊緣化人民"。

作者:吳健,深圳衛視直飛新聞特約評論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