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作者:諾斯羅普的筆記

她被稱為“東方居裡夫人”,更是有人叫她“核彈女王”。

她從二十多歲就遠赴美國留學,并且參加了美國“曼哈頓計劃”,為美國制造了人類第一顆原子彈,甚至病逝時依然是美國國籍。

然而,在她去世後,屍骨回歸故裡,她的墓碑上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這幾個大字。

那麼,她為何幫美國人造原子彈?又為何改了國籍還被稱為永遠的中國人?在她身上有着怎樣的傳奇故事?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東方神女

她就是吳健雄,1912年,吳健雄在上海出生。

當時社會上風氣相對封建,很多人有着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是吳健雄的父親思想卻非常先進。

他在很早之前就接受過西式教育,認為無論是男女都應該接受教育,都應該多讀書長見識,尤其是女孩,讀的書越多越好。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而且父親按照家裡的排位給女兒起名吳健雄,也是想告誡女兒,她可以像男孩子一樣,争當英雄豪傑,建功立業。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吳健雄從小就熱愛學習,而且她從小天資聰慧,對于知識她不僅能融會貫通,還會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很多東西更是過目不忘,與老師交談時,吳健雄也經常說出一些令人感到震驚的觀點。從小吳健雄就是大家眼中的天才兒童。

随着吳健雄漸漸長大,她的聰穎才智更是發出耀眼的光芒,不僅成績名列前茅,還經常幫助老師完成高難度的實驗,還沒畢業就已經學完目前階段的所有知識。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之後父親更加注意培養女兒,将其送到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後來吳健雄考上了國立中央大學。

在随後的學習中,吳健雄發現了科學事業的樂趣,也發現科學研究室是當下中國最薄弱的領域。

于是便改讀實體專業,立志成為一名專業的實體學專家,建設祖國的實體學事業。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吳健雄本來的知識基礎就很好,再加上她十分勤奮好學,很快學識就趕上了學校的教授,而這位教授就是居裡夫人的唯一中國學生施士元,施士元為吳健雄打開了一扇微觀粒子的大門。

并且,施教授非常重視吳建雄這個學霸,希望把她培養成下一個享譽世界的女學者。吳健雄開始研究微觀實體領域,并為此奉獻一生。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1934年,吳建雄從中央大學畢業,當時日本已經占領東北,而社會動蕩,科技受限,國内的環境不适合學者研究。

雖然中國的實體專業理論基礎雖然不錯,但要想追趕世界水準,就離不開好的實驗儀器和環境。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吳健雄想接受和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她開始不斷申請國外的著名大學,她想跟其他學子一樣選擇遠渡重洋,去國外留學,并且發誓待學成歸來,一定拼盡全力報效祖國!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艱難的求學之路

1936年到達舊金山的吳建雄準備坐火車前往密歇根。

在舊金山逗留期間,吳健雄和一群學生前往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參觀該校的輻射實驗室。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就是在這裡,吳健雄見到了著名的實體學家歐内斯特勞倫斯,兩人的交談之間,勞倫斯也發現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小姑娘吳健雄很有天分,覺得這個中國女孩在實體領域,有着異于常人的洞悉能力。

盡管伯克利分校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但勞倫斯還是決定破格招收這個中國的實體學天才,并且願意将自己的研究毫無保留的交給這個學生。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雖然生活是在美國,吳健雄也穿着她心愛的旗袍,她要向所有人展現東方女子的柔美,向美國的同學和老師表明她是一個中國人。是以隻要天氣合适,吳健雄始終穿着旗袍。

在美國的學習期間,為了采集實驗資料,吳健雄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嘗試,甚至為了一項實驗的成功,連續幾日都睡在實驗室裡。

而經過不懈努力,許多科研資料和實驗成果都是誕生于吳健雄之手。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1940年,吳建雄順利拿到了核實體學博士的學位,她也成為了伯克利多年以來第一位中國和實體女博士。

當時,世界正在被第二次大世界大戰籠罩着。

1944年吳健雄的研發成果受到哥倫比亞大學的重視,邀請她前往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放射性檢測儀的開發工作。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參與曼哈頓計劃,人類第一顆原子彈

這個項研究極其重要,不僅決定着當時二戰的格局,還對未來人類的能源史有着重要影響。

之後這項研究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曼哈頓計劃”的前身,即研制核能武器。

這項計劃彙集了當時一大批頂尖和實體學家,可以說是聚集了人類實體學所有的精英的。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當時吳健雄聽說有機會能參與這個學術研究,内心還是非常開心的,因為研制核能武器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實驗,參與到這個計劃,無疑讓自己的研學術研究更上一層樓。

但是鑒于吳健雄是中國人的身份,主導這項計劃的美國軍方有所顧慮,遲遲沒有讓她直接參與,很多資料她也無從擷取。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雖然研制核能武器的理論已經相當成熟,但畢竟微觀粒子的運動難以預測,在實驗階段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核裂變無法實作鍊式反應。

是以曼哈頓計劃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進展。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就在衆人一籌莫展之際,吳健雄的老師勞倫斯建議讓自己的學生來試試,在試驗的停止不前和老師的推薦之下,吳健雄這才被同意加入到“曼哈頓計劃”中。

想到日本這些法西斯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吳健雄想着盡快突破實驗壁壘,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來。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于是她開始沒日沒夜的進行實驗和資料記錄,而吳健雄的加入使得這項計劃有了顯著性的提高,終于克服了元素鍊式反應的問題。

1945年7月,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曼哈頓計劃的核心12位科學家中,吳健雄是唯一的女性,從那以後,便有人稱吳健雄為原子彈之母。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随着原子彈的研制成功,直接加快了二戰結束的程序。

1945年的8月6日随着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僅僅一周之後日本便宣布投降,全世界也由此認識到了核武器的強大威力。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但是作為曼哈頓計劃的核心得科學家,吳健雄的貢獻和成績是顯著的。

但是她作為一名中國人,卻受到美國軍方和政府的監視和防範。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為了防止核武器的機密資料洩露給其他國家,美國政府将參與研制原子彈的所有外籍科學家采取了限制自由,限制出境,限制通信的辦法。

如此一來,吳健雄和同為和實體學家的丈夫已經算得上被美國軟禁。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吳健雄夫婦一直沒有辦法回到祖國,但是她卻通過其他的辦法支援祖國的實體學研究,幫助在美華人。

當時大陸的實體學家楊振甯和李政道在實體學研究領域遇到了困難。他們兩個人找到了遠在美國的吳健雄,希望吳健雄能借助美國的實驗室證明“宇稱不守恒定律”。

看到祖國的實體研究遇到瓶頸,吳健雄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最終在吳建雄的實驗室裡,終于以實驗證明了“宇稱不守恒定律”,她還将在實驗過程中的資料無償提供給了遠在祖國的楊振甯。

1957年楊振甯和李政道憑借“宇稱不守恒理論”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

盡管吳建雄幫助了許多留學海外的華人,但他們夫婦二人還是想回到祖國。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為了能夠回到祖國,在老師勞倫斯的建議之下,她隻能選擇加入美國國籍讓美國減輕監視,因為吳健雄身負實體學前沿的核心機密,以中國人的身份回到中國是不可能的了。隻能成為美國人,再擇機回國。

在萬般無奈之下,吳健雄加入美國國籍,但是這無法隐藏吳健雄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她仍舊是那個愛穿旗袍的中國人。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1972年,随着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逐漸緩解,吳健雄這才得到了前往中國的交流機會,吳建雄夫婦終于可以再次傳回闊别已久的祖國。

1973年,在已經離開祖國的37年後,吳建雄夫婦再次踏上了祖國的那片土地,三十七年之中,吳健雄艱苦求學、刻苦研究,為世界實體學和中國實體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在1992年,85歲的吳健雄逝世,在她家鄉的墓碑上明顯的大字刻着 “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核彈女王吳健雄,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吳健雄,是大陸偉大的科學家,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崇高的科學事業,給當代的中國科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