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1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召開。站在新五年之際,論壇以"新起點、新戰略新格局——促進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為主題,設立了"閉門峰會1次,會議論壇1次,中外論壇2次,主題論壇12次",全面聚集了政府上司、全球汽車企業領袖、汽車行業精英、 共攜手汽車強國實施國家"碳峰、碳中和"戰略目标,共建新發展格局。其中,6月18日下午,"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态融合更新"主題論壇隆重舉行,長安汽車智能研究院常務副總裁何剛發表了精彩演講。以下是現場演講的文字記錄:

首先,感謝王部長的盛情邀請,也感謝劉發旺總工對安全講話,李丹總裁演講的最後一頁我們覺得很深刻,屬于汽車行業,對于我們遇到的智能網聯汽車同樣的問題,對于李丹總裁的稱贊,也呼籲得到相應部門的支援, 但也呼籲承擔責任,類似華為、地平線等自主品牌,能夠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來自長安智能研究院,從事新能源和智能領域工作多年,包括車聯網公司。我的分享可能比較集中,主要是新車、新賽道,我們長安的考慮。
從特斯拉開始,新車開始出現在我們面前,類似于當時的舊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智能手機。我們正在研究這一代新車是什麼。長安喜歡研究使用者,今年長安的銷售依然能夠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複。它是怎麼來的?研究使用者,現在我們研究出來了,包括大資料上傳回來,我們發現Z世代汽車的眼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交通工具,更是旅行夥伴、家庭成員和技術玩伴,同時期待更多技術豐富、綠色、專屬的定制車輛,将汽車作為朋友來對待。
基于這項研究,我們分析,首先,車企應該做的第一步是把汽車打造成旅行管家、保安、知識夥伴、生活管家、工作助手。那麼接下來呢?在不久的将來,将汽車變成大型智能移動終端,包括資料采集載體、儲能單元和移動多功能空間,在汽車上的花費時間可能比我們在家花費的時間更長。
在新車理念下我們正在開辟一條新的賽道,基于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我們的傳統車也在加速轉型,可以看到很多傳統車樹立新品牌,比如長安的Avita、東風的地圖等等都在奔跑。同時,也有新的組織機構的建立來提升競争力,比如長安的軟科技公司、上汽集團的零光束等等,這個時候也催生了跨界企業進入我們的行業,我們都知道百度、小米、恒大都在做汽車。
剛才提到現在是春秋戰國時代,昨晚我就像清遊的财務總監坐在車裡,交換了半個小時,大家集體認為還沒到戰國時代,現在是第二輪,在第一輪春秋時代之後的第一輪新勢力, 各行各業都可以去汽車圈散步,看一看。真正的戰國時代還沒有到來,是以我們認為春秋時代有很多企業進來,也許三五年後進入戰國時代。
同時,許多企業進入汽車行業,華為、大傑、百度、360等,從消費行業進入汽車行業。
我們從三個方面研究新車趨勢,包括産業、技術、産品三個角度,首先從行業趨勢出發,以特斯拉為代表,率先将"硬體預植和軟體收費"的方式打入汽車圈,開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軟體定義汽車"在技術、研發、采購、銷售、營運、人才等方面帶來了挑戰,也創造了新的産業機遇。比如說在技術上,我們以前對晶片并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但是晶片、作業系統、軟硬體架構等都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與很多公司也在共同努力。
上面的研發是硬與軟結合到硬分離,到硬與軟結合,提高自主性也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
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到底哪些應該自建,哪些應該合作,哪些需要投入布局?比如,未來五年我們都有能力嘗試建構一個完整的能力堆棧,我們能用到現在合作夥伴的能力嗎?或。這些能力在未來十年内可能不存在,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能力嗎?
從上面的采購來看,以前從來沒想過,我們會如此關注晶片的采購,今年這個問題就擺在大家面前,包括軟體采購,還有采購模式,以前ToB一錘銷售,價格2000元,現在一家公司向我提出隻賣給你1000元, 另外1000元從營運上下來的分工,多點少看産品的能力,這樣就帶來了新的采購模式。
銷售,以前是賣給客戶的,我們已經打破了與客戶的聯系,現在不斷的服務訂閱、智能出行等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深化與客戶的聯系,誰的聯系更深,誰能在市場上生存更長時間,這是特斯拉帶來的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在營運上,我們需要與智慧城市深度合作,與智慧交通深度合作,形成2B、2C深度融合,我們在美國、重慶、上海也布局了相應的公司和研究機構。
二是技術趨勢,以前主機廠不太擅長架構也不錯,系統好,現在需要注意。例如,電氣和電子架構,從傳統的電氣和電子架構,到"分布式域-中心"的發展方向,分布式和集中式中央控制到底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做得更安全這一點需要以統一的方式加以考慮。至于作業系統,我們也在做很多OS,同時也要更快地掌握技術,并實作相應的産品。同時在晶片上,計算不斷更新,力量的軍備競賽已經開始,我們正在做硬體預埋,為後面的商業模式做一些筆。
三是産品趨勢,現在我們的客戶深切感受到,以前的自動駕駛離我們很遠,今年,大約10萬元的汽車可以買到L2級自動駕駛的體驗。技術和産品探索讓更多的人體驗到自動駕駛的便利。而包括使用汽車場景,以前是功能堆疊,現在是場景設計,我們看到的功能性汽車并不多,都是場景第一。我們已經在建構的觸覺、嗅覺、味覺、思維等都在研究中。
綜上所述,在新車、新賽道的趨勢下,企業需要打造新的技術能力,創造新的産品形态,改變新的組織架構,以滿足源源不斷的使用者的新需求。
我也分享了長安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成就。
成果1、我們持續引領技術、核心技術,從自動駕駛、智能聯接、智能互動與支撐技術,共4大類213項智能技術,取得了"六大裡程碑"的成就,領跑并參與了19項國際、國家或集團标準的釋出,正在參與60類标準的制定和修訂, 引領"汽車駕駛自動化分類"的發展。申請并授予知識産權448項,其中發明專利339項。
結果二、繼續引領智能化産品,首先,我們從自動駕駛開始2000公裡的自動駕駛到北京,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我們一直在中國的智能汽車指數中排名第一,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智能駕駛艙産品可以實作為使用者提供主動感覺的互動,實作五屏互聯,眼睛完全不離開道路設計。
結果三、高品質的軟體和高安全性的系統,首先,我們自主開發了超過3000萬行代碼,同時我們的仿真測試能力包括MIL、SIL、HIL、VIL、封閉式道路測試、開放道路測試等測試系統,有效支援産品開發。
系統能力方面,基于系統工程方法,關鍵軟體開發過程達到ASPICE二級、CMMI三級,形成了基于安全導向的複雜系統開發能力。
創造新的汽車物種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以生态力量推動行業創新和變革,與其他東道工廠和合作夥伴保持一緻。
交朋友,共同發展,共建未來汽車創新生态成為共識,
大家可以看到,全線有三種企業,第一種是傳統企業,第二種是科技型企業,第三種是新生力量。
這三類企業的優缺點是什麼?傳統企業在了解汽車産業鍊、制造和一次性控制方面有相當的經驗,但缺乏的是新的軟體技術和相應的技術能力。科技公司有很多錢,沒有傳統公司的負擔,是以他們走得更快,但其缺點是,對汽車的了解和傳統生産線的風險将受到較少的控制。新力的優勢在于,它朝着智能電動汽車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在營運模式上也不斷創新,但在資金和後續盈利能力方面仍有問題需要解決。
這三類企業都不是誰活下來,誰就活不下去,沒有這句話,我們認為可以優勢與劣勢互補,可以共生,經過一定時期後,我們可以和一條軌道來彌補,實作共生、共建、共赢。
長安汽車對這一塊的思考主要是加強創新生态建設。2017年,我們啟動了北鬥天中和香格裡拉倡議,我們希望将其轉變為智能,低碳的旅遊科技公司,其主要目标是從傳統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實施"4-1"行動計劃,包括"聲音夥伴關系倡議","合作倡議","智能體驗倡議","智能聯盟倡議"和"千億人計劃"。
其中,我們推進了智能産業聯盟,形成了三大生态聯盟:第一個是在自動駕駛的生态領域,包括與華為、北鬥等非常優秀的自主企業。同時在立體交通生态領域也與相應的出行企業合作。第三,在與騰訊的智慧網絡生态領域,阿裡也在加強合作。
同時長安汽車要以使用者為中心,不斷提高我們的内部競争力、核心技術、外部資源優勢,主要分為幾類:
一是建立和發展我們自己的軟體公司、智能研究院、新能源科技公司。
其次,建立合作創新中心,如長安華為、長安騰訊,以及優秀的合作夥伴,如BAT、科大,我們也建立了許多聯合實驗室,如高德羅、星飛、地平線,随後更多合作夥伴的持續合作,将在今年的智博博覽會上釋出。
三是院士工作站建設。
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多元化的發展方式,并不是說這些能力必須在内部建立,合作夥伴的能力也可以共享。
長安汽車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願與業界同仁共同研究技術,搭建平台,共享品牌,共享資源,共建汽車創新生态的未來。
謝謝大家!
來源:第一電網
作者:王明宇
位址: https://www.d1ev.com/news/renwu/1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