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7年建設
世界級跨海叢集工程
深中通道
通過交工驗收
本月底
它将在萬衆矚目中“上崗”
01
一圖帶你回顧
深中通道7年建設曆程
02
深中通道是怎樣一個通道?
揭開超級工程的神秘面紗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全長24公裡,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是目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它為什麼這麼“牛”?
橋——創多項世界之最
深中大橋(原名伶仃洋大橋),全長2826米,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
- 主跨達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
- 橋面距離海平面高達91米,相當于3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淨空的海中大橋。
- 主塔高270米,相當于90層樓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橋梁主塔。
- 單個錨碇重約100萬噸,面積相當于17個國際标準籃球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錨碇。
- 由于身處珠江口台風頻發區,團隊研發了全新的氣動外形,将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的顫振臨界風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禦17級台風。
島——4個半月重新整理快速成島世界紀錄
西人工島面積約13.7萬平方米、相當于19個足球場。2016年12月開工,西人工島是深中通道建設在伶仃洋上落下的第一子,茫茫大海上如何“無中生有”,如何在四個半月快速築起一座人工島?一段視訊帶你見證“基建”奇迹↓
視訊加載中...
△“海上鲲鵬”成伶仃洋上新地标
隧——海底穿針!毫米級完成32次“深海之吻”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由32個重約8萬噸的管節和一個最終接頭連接配接而成。在30餘米深的海底,讓8萬噸重的标準沉管實作毫米級對接,難度堪比載人飛船和“天宮”空間站對接。
如何確定這些管節能在海底一次性精準安裝到位?北鬥導航系統功不可沒。
視訊加載中...
船上的北鬥衛星天線和附近的參考基準站配合,對沉管進行差分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并且創造了連續7節管節毫米級對接的“深中精度”,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的誤差5厘米。
水下互通——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如何實作?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叢集工程。其中要實作“水下互通”功能,離不開東人工島和相關隧道。
東人工島位于深圳寶安機場南側,緊鄰福永機場碼頭,東連廣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側接線,西接海底隧道。它如何實作海底隧道與路面上各條高速公路的轉換?戳視訊↓
視訊加載中...
03
“上崗”倒計時!期待值拉滿了
深中通道預計本月底正式開通營運
開通營運後
深圳⇋中山駕車隻需要30分鐘
極大縮短深圳和中山
兩地的時空距離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非常期待!
高塔聳入雲端
人工島屹立海上
橋梁仿若遊龍
在這片廣闊的海域
一個又一個基建“奇迹”
讓“歎零丁”變“跨巨變”
為1萬多名建設者點贊!
為中國智慧自豪!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文雅 王爍
主編丨梁震
編輯丨王豔思琪
視覺丨喻偌洢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