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萬銘案件被稱為新中國政治詐騙第一案,他從一個普通的國民黨下級士官,經過一系列的精心策劃和僞裝,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位“戰鬥英雄”。
多次被逮入獄,仍舊本性難移,通過一系列的花言巧語,大肆吹噓自己的身世背景,甚至娶了一位美女翻譯當老婆。
最後竟因一句話暴露身份,被捕入獄。人們紛紛猜測李萬銘的真實身份,有人說他是美國間諜,有人說他背後一定有個反革命集團。
那麼李萬銘到底有什麼目的?案件又是怎樣被破獲的呢?
“詐騙大王” 李萬銘
李萬銘出身于一個地主兼商業的家庭,他還有雙胞胎弟弟李萬钰,兩人的脾氣性格簡直天差地别。李萬銘生性狡黠而膽大,弟弟卻是一個純真而老實的人。
李萬銘的父親,是一個商界的“老狐狸”,他的酒鋪雖然挂着“誠信經營”的招牌,但卻不做人事,酒中摻水,藏有無數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父親常常教導他:“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李萬銘深深地記在了心中。
從小,李萬銘就耳濡目染,從父親那裡學到了許多“生存之道”。
他開始嘗試各種小聰明,從偷竊試卷、圖書,到公然竊取老師的财物,他的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他的父母并沒有制止他,反而以他為榮。
1945年,李萬銘不想繼續呆在這個小地方了,他要去外面闖蕩,施展他更大的“抱負”。
他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他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騙人,何以成大事?”他渴望成為大官,享受那無上的榮耀和權力。
從小就靠着坑蒙拐騙來過活,來到部隊後,他的這些惡習并沒有得到改變,反而更加肆無忌憚。
在部隊中,他繼續發揮着自己的“特長”,盯上了退伍費這塊肥肉。他利用部隊新舊交替的混亂時期,巧妙地竊取了大量的退伍費。
紙終究包不住火,他的行為被國民黨發現,最終被逮捕入獄,在監獄裡度過了三個月。
1949年,李萬銘并沒有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他巧妙地僞裝自己,謊稱自己是中央大學的高材生,憑借這份虛假的身份,成功混進了解放軍二野軍政大學。
在這裡,他繼續施展自己的騙術,直到畢業都無人察覺。但他并不滿足于學校配置設定的工作,認為那裡太過艱苦。
于是,他再次僞造印章、信件,成功混進了市政府。在市政府工作哪方面都好,就是職位太低,他想當大官,又不想一步步向上爬。
話劇《西望長安》故事原型
他不願意腳踏實地地努力,隻想通過欺騙和謊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在市政府工作不到一周的時間裡,他就選擇了辭職。
随後,他又開始了新的行騙之路。他謊稱自己是某校的“黨員教育科長”,編造了一個因淮海戰役而殘疾的故事,騙取政府的同情和支援。
李萬銘本以為這次能向之前那樣,蒙騙過去,這次他的伎倆被識破,最終這個“詐騙犯”被警方逮捕歸案,被判入獄三年。
圖源網絡示例圖
招搖撞騙成為“戰鬥英雄”
出獄後,李萬銘不知悔改,并沒有就此收手,心裡想的仍舊是他的升官發财之路。
這一次,他铤而走險,竟然私刻了鄧小平的印章,僞造了介紹信。在這份介紹信上,他填寫了陳赓、羅瑞卿等高層上司人的名字作為介紹人和證明人。
基層的官員們,見到這樣的介紹信,自然而然地相信了他的身份,畢竟,有高層上司人的背書,誰敢輕易懷疑?
李萬銘這一招可謂是高明至極,輕松就獲得了安康專署的科員職位。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還獲得了“人民功臣”的獎章。
話劇《西望長安》
一夜之間,他就從一個普通的罪犯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戰鬥英雄” ,一時間風光無限。
不過,最難滿足的就是人的欲望,李萬銘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他先僞造了一封“軍事調令”, 聲稱自己需要前往中南局報道。
當地上司對他深信不疑,迅速為他辦理了調動手續。他也趁機銷毀了部分檔案,将僞造的一系列光榮證書一并塞了進去。
這樣一來,他的履曆就變得光鮮亮麗。在幾年的時間裡,李萬銘憑借他的僞造術和行騙手段,竟然一路高升,甚至被調到了北京的農林部,擔任了處級幹部。
他的口才雖然因為口吃而顯得笨拙,但在行騙的時候,他卻能流利地說話,一點也看不出他的口吃。
有一次,李萬銘跟随考察團前往蘇聯。與之同行的還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性翻譯。看到這位美女,他的色心立刻被勾了起來。
他沒别的本事,就是憑借一張嘴吃飯。這位年輕的女性也是剛參加革命不久,心思單純。
李萬銘又是行騙老手了,他大肆吹噓自己的身世背景和功績,很快就讓這位單純的女性翻譯對他産生了好感。
他将自己僞裝成一個功成名就但内心純潔的人,成功吸引了美女翻譯的注意,并最終與她結為了夫妻。
李萬銘雖然貪慕虛榮、好吃懶做,但他卻寫得一手好書法,尤其擅長模仿他人的字迹。
有一次,他厭倦了工作,想要出去玩。于是,他謊稱收到了陳赓的來電,讓他前往北京。
為了增加可信度,他還模仿了陳赓的字迹寫了一封信。由于他的模仿技巧高超,上司看完信後竟然沒有懷疑,立刻為他辦理了手續。
從此以後,李萬銘便用這種方式四處遊玩。他模仿的字迹惟妙惟肖,讓人難以分辨真僞。這也讓他在工作中如魚得水,順利應對各種場合。
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李萬銘總是穿着嶄新的軍服上班。他昂首挺胸地走在人群中,任誰看了都會認為他是一位進階軍官。
在家中,他更是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章和證書。不管是真是假,他都挂在顯眼的位置,以此炫耀自己的成就和地位。
聰明反被聰明誤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他的一切成就,都源自他那巧舌如簧的口才,然而,也正是這張嘴,最終将他推向了深淵。
1954年末,李萬銘再次施展他的“絕技”,僞造了一封緊急的電報。電報中,他聲稱自己即将被緊急調往蘭州,參與重要的軍事會議。
并有望被任命為某軍區參謀長。當地上司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所迷惑,甚至貼心地為他購買了飛往西安的機票。
梁得柱
抵達西安後,李萬銘在梁得柱的安排下安頓下來。又迅速炮制了一封所謂的“周士第親筆信”。這次,他的目标更加遠大——中央林業部副部長的寶座。
梁得柱見李萬銘在這裡一連住了多日,仍不見有任何動靜。便動身找到了李萬銘詢問前面蘭州參加軍事會議的事情。
軍事會議本就是胡編的,他看上的是中央林業部副部長的職位,信還沒有什麼消息,自然不肯離去。
面對梁得柱的詢問,李萬銘隻能含糊其辭,搪塞過去。這也引起了梁得柱的注意,按理說,參加軍事會議是要緊的事,可李萬銘卻對此并不緊張、上心。
張德生
這種異常的舉止引起了梁得柱的警覺。他注意到,李萬銘對于即将參加的軍事會議似乎并不上心,眼神中總是流露出一種躲閃和不安。
恰逢此時,山西省委書記張德生來訪,梁得柱便向張德生介紹李萬銘,說他可是革命老人了,之前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兩人握手落座後,李萬銘便向張德生吹噓自己馬上就要去蘭州參加會議升任參謀長了。
張德生聽完這一番話後,不免心生疑惑,自己之前是二野政治部主任,在蘭州軍區還兼任政委一職,自己怎麼一點消息也沒有得到呢?
張德生
看着眼前身着正裝的李萬銘,甚至還懷疑了下自己是錯失了消息不成?轉念一想不對啊,這不可能啊,對李萬銘的背景深表懷疑,不由得心生警覺。
于是便向李萬銘詢問會議的具體時間位置,以及他即将要上任的軍區的番号等等。
李萬銘也沒想到張德生會問自己這些,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詢問,李萬銘能編的就編,是在編不下了就硬生生将話題扯到了别處。
李萬銘漏洞百出的說辭和眼神躲閃的神态,讓張德生更加确信了自己心中的疑慮。
從梁家拜别後,張德生立即派人去查關于李萬銘所說的一切。沒多久,軍委回電,說根本就沒有李萬銘這一号人物,更沒有要他擔任軍區參謀長一事。
調查人員還發現,李萬銘的所有履曆都是僞造的,每一項都與事實不符。1955年1月,公安人員将李萬銘逮捕歸案。
令人驚訝的是,他并沒有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狡辯或企圖逃脫責罰,反而十分平靜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這種泰然自若的态度讓人們不禁懷疑他是否早已知道自己會被捕,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李萬銘的案件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猜測他的真實身份和背後的動機。
有人說他是美國間諜,目的就是打入共産黨内部來竊取情報資訊的;有人說在他背後一定有個反革命集團,不然他不敢這麼狂妄。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審理,真相終于大白于天下——李萬銘隻是一個普通的騙子,他靠着招搖撞騙來擷取個人利益,并無其他政治背景。
由于他的罪行嚴重,李萬銘最終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并被剝奪了5年的政治權利。
從一個受人尊敬的“戰鬥英雄”到一個政治詐騙犯,李萬銘也淪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柄。
而之前那位輕信了李萬銘讒言的美女翻譯,這才終于看清了李萬銘的真面目,并與他離了婚。
結語
獲釋後的李萬銘,政府給予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安排他在花房工作。之後他還認識了一個農村婦女與其結了婚。
李萬銘的過往經曆并沒有成為他生活的枷鎖,他常常受邀到報社、監獄等地作報告,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演講中,李萬銘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對過去行為的懊悔。他知道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了傷害。
也深知自己能夠重新站起來,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幫助。是以,他對于政府給予的工作機會心存感激,對于自己的生活狀态感到滿意。
還給家裡又蓋了房子,一手毛筆字也在逢年過節給鄉親們寫福字、寫對聯。1991年4月,李萬銘病重住院,沒多久便離開了人世。
參考資料
真實的李萬銘其人其事.民主與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