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總是很窮,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

作者:布衣粗食

認真觀察,你會發現一些人,工作很認真,也有創業的經曆,但是一直沒有發财。

越折騰越窮,這樣的結局,誰都不想要,但事實卻擺在眼前。

有的人,稍微努力一點點,金錢就來了,總是輕松自如。

古人雲:“發财猶如針挑土,敗财好似浪淘沙。”

金錢再多,也是一分一厘組成的,也要日積月累;而花錢就不一樣了,一陣巨浪打過來,啥都沒有了。

賺錢是大事,但是要細處着手,小處着眼。

如果一個人總是很窮,多半是以下幾個原因在作怪,改一改,還來得及。

一個人總是很窮,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

01

找不到“賣點”,錢财少了立足點。

你用什麼方式去吸引别人,就用什麼方式“吸金”。

擺攤的人,在賺錢的時候,會喊:“走過路上,千萬不要錯過。”

讓自己的攤位有了人氣,那麼自己的東西,就會有人過問,成交的可能性就大了。

在職場也是如此,你的智慧,有了“賣點”,你就會被上司青睐,有提拔加薪的機會。你總是埋頭苦幹,卻不被關注,那就一直在原地。

讓自己的智慧、自己手裡的東西有賣點,賺錢就快多了。

以賣手機殼為例。

在早些年,我們的手機殼,是為了保護手機,是以設計很簡單。通常是白色透明,或者是灰色黑色。

這些年,人們更換手機殼的頻率增加了,并且開始追趕時髦,尤其是一些年輕人。

商家在手機殼上,做足了功課。

其一,看到某明星用的手機殼,就馬上打造同款。追星的人群,就變成了顧客群。

其二,當下熱門的電視劇、卡通片,頻繁爆出一些“熱門句子”。把句子印在手機殼上,是不錯的主意。

其三,一些流行的網絡詞語,裝扮手機殼,也是很吸引人的。

其四,查一查人的個性,然後就有了個性化的定制。比方說,社恐的人,不知道如何搭話。是以手機殼上,寫上萬能的“回複”。這是把社恐的人,當成了知己啊。

小小的手機殼,也能做出大文章。以此類推,美食店,打造個性美食,設計某一個群體的包廂;旅館可以為某類人,量身定做,親子房就是這樣。

對于職場上的人,學會做顧客、上司、工作内容的知己,你就能找到推銷自己的突破口。

一個人總是很窮,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

02

找不到“優勢”,你就争不過别人。

當然,你在吸引别人注意的時候,别人也在這樣做。尤其是你的同行。

都說,同行是冤家。你在合作的時候,還得适應競争。

叢林法則,處處都在,你沒有辦法拒絕。

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了一句話,很有啟發:“幸存的生物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适應能力最強的生物。”

簡單來說,做人千萬不能“不合時宜”。而是要順勢而為。

北宋的蘇轼,才高八鬥,但是他卻一次次被貶,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他的愛妾有一句精彩的點評:“先生,滿肚子不合時宜。”

蘇轼的文章,過于激烈,噴了當朝的宰相和皇帝。過于顯擺自己的鄉下生活,遭到其他官員的嫉妒。

反而是蘇轼的弟弟蘇轍,在低谷的時候,默默無聞,厚積薄發。官職做到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位列執政。

蘇轍說:“主大計者,必執簡以禦繁。”

做人要深謀遠慮,但必須去除繁雜,從簡單的地方開始,把握每一個細節。避免均衡用力,過于誇大。

官職高了,俸祿就多了,也未嘗不是富起來的征兆。

籃球明星科比有句名言:“總有人要赢,為什麼不能是我。”

在籃球的賽道競争,科比赢了,并且賺得盆滿缽滿。

有人分析了他赢的原因——使用腳步和停頓。他似乎停下了,讓人麻痹,不知如何應對。接着,他忽然行動,打破僵局。

除了技術上的特别之外,他還做過演員,從事過商業,對外擴充。

同樣,喬丹是球星,也是商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退路,是以後半生繼續賺錢,從未窮過。

不盲從,你有不一樣的特點,有不太尋常的路;你的商品價格低,品質更好;你的工作方案,更加便于操作,能走捷徑;你的情商高一點,更能聚攏客戶......優勢發揮了,在同行裡,就脫穎而出了。

一個人總是很窮,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

03

找不到“利潤”,幹活再多也白搭。

人有了名氣,有了優勢,還有了門路,那就得問一問——利潤有沒有?

很多人,想辦法把東西甩出去了,但是自己卻虧本了。長期這樣,名氣越大,越窮。

有幾個常見的詞語:入不敷出、資不抵債、德不配财。

除了實物的成本,要低于售價,還得看自己的德行,是否能般配自己的财富。德行要比财富更多,這才能聚财。

吃過麻辣燙的人,就能從中悟出賺錢的道理。

一串麻辣燙,不貴,但是整個 行業的利潤,卻很可觀。

麻辣燙有幾種産生利潤的方式。

麻辣燙穿在釺子上,便于人們挑選,便于燙一燙,吃下去,進而提高了消費的速度。

麻辣燙用釺子穿好,展現了幹淨整齊,也便于算錢,無形之中就提升了利潤空間。

麻辣燙的品種很多,并且一開始就是半成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如何吃,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銷售量增加了。

賺錢,既要薄利多銷,還要入大于出。

工作也和買賣,有類似的地方。工作中,提高智慧的含量,減少了工作的時間,效率就是财富;增加科技含量,工作成本也會降低。比方說,用電腦來計算,就可以降低工作成本。

一個人總是很窮,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

04

為什麼你沒有賺到錢?通常會有人告訴你“大道理”:做事猶豫,導緻機會弄丢;家庭不和睦,賺錢的動力不夠;讀書太少,找不到方法;花錢太多,吃吃喝喝;沒有長遠規劃;做好事太少,别人不幫你......

道理再多,還得從細微之處着手,看看你的行動,有什麼可取之處,能超越别人嗎,利潤從哪裡出現。

很多人窮困,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理想,沒有行動,而是理想太遠大了,導緻忘記了腳下的路。

願每一個人在未來的日子裡,從生活點滴做起,找到财富的密碼。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錢少而不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