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出殼到家飛 培育幼鴿需要注意這幾點

俗話說,強鴿先強種,精挑細選的種鴿配對之後,孕育出的幼鴿如何進行管理,對養鴿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從出殼到家飛,這一階段如何培育也有不少學問在裡頭,鴿友bidepan的《幼鴿的培育及訓養管理》一文中就提到關于幼鴿挑選、飼喂以及後期家飛等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鴿友可參考一二。主要内容如下:

在出殼的時候,觀察蛋殼破裂處是否整齊,蛋殼内部的血絲應承網式分布,在臍帶頭的部位用碘酒輕輕擦拭,作用是預防毛滴蟲。在這個時候給種鴿喂食小米或者糙米,作用是提高種鴿的鴿乳品質。出殼5天的幼鴿基本可以套足環了,根據品種的不同可以延長1-2天。如果7天的幼鴿還不能套上足環,或者比較同窩的幼鴿腿部明顯纖細的,請淘汰,先天不足和發育不良的表現。還有個好辦法,就是參照奪霸宣傳頁上的蛋到幼鴿斷乳的成長圖!在這個期間在草窩裡放入煙草,這個辦法很好,在這裡獻上對高王宏先生的最高敬意。還要注意的是那些濕漉漉整天吱吱叫個不停的幼鴿,這是毛滴蟲在作祟!淘汰要趕早!夏拉肯先生也是個直言不諱的好人。

從出殼到家飛 培育幼鴿需要注意這幾點

24天的時候,需要鴿友注意的是,健康的幼鴿會跳(還不是會飛)出巢箱(由于品系的不同,會有差異)。這就好比果樹上的果實成熟後,會自己落下來一樣!将跳出或者沒有跳出(拉開翅膀,隻要是腋下的羽毛長齊,或者沒有皮膚外露的)的幼鴿,集中放在一間獨立的鴿舍中,這一間的要求是布滿稻草(麥稈)。當然,也可以20%的空間布滿稻草。這段時間可以将注意力多放在幼鴿身上,在幼鴿棚中将食槽和飲水器(飲水中可以添加蜂蜜)常放在此,任由幼鴿自由食用和飲用。對于那些雙眼緊閉,精神萎靡的幼鴿,隻是沒有喝到水的緣故。将這些沒有自己找到食槽和飲水器的幼鴿,記錄下來以備後用(将其直接淘汰過于魯莽,是以可以采取打分制)。

從出殼到家飛 培育幼鴿需要注意這幾點

教乖,35-40天的健康幼鴿基本都能飛上自己喜歡的栖架和巢格。這個時候選擇在午後,切記不能在早上放出幼鴿,将跳籠的放飛門打開,讓幼鴿可以自由出入。需要說明的是,不要驚吓和驅趕。這時,你會發現很可愛的畫面,幼鴿們躍躍欲試的扇動着翅膀,想飛又不敢。仔細觀察那些在前面記錄下的幼鴿,是不是那些最後起飛的。但,這時還不是淘汰它們的合适時機。3-5天,午後将其放出後,将放飛口關上,讓它們從跳門中進棚,觀察那些記錄下的幼鴿,而且是最後起飛的那些,是不是最後學會從跳門中進棚。當幼鴿可以小範圍的繞舍飛行的時候,注意觀察那些掉隊的幼鴿,把它們記錄下來。這裡要說明的是,剛開始小範圍飛行後落下張口呼吸屬正常,千萬不要以為是呼吸道的問題。當小範圍的飛行時間達到15-30分鐘的時候,将喂食的方式改為正常模式。早上喂食完,将食槽和飲水器撤走。飛行也要受到限制,午後不再放出,進行每天一次的下午家飛。不要強制,任其自由飛行。注意那些掉隊、早早進棚、提前落下的幼鴿,這裡就不隻是要記錄了,抓握這些幼鴿,觀察是否健康。當然也可以不用抓握或者上手,觀察其喙上方羽毛是否前傾、吐舌頭、羽毛蓬松、張大嘴仰頭、上下喙摩擦、用爪子頻繁撓喙部……這些都是患有毛滴蟲的表現。一旦發現有這樣的幼鴿,及時隔離,單獨飼養,不能自然恢複的就可以選擇淘汰了。

從出殼到家飛 培育幼鴿需要注意這幾點

下午家飛進行3-5天後,幼鴿們已經可以形成群體飛行,并且可以進行範圍較大些的飛行時,就可以考慮早上家飛訓練了。首次早上家飛訓練時,盡量避開大量鴿群飛行的時段。當早上家飛結束時,将其立即喚入棚中,喂食。堅決不允許其在外面閑逛!這裡要說明的是,鴿群基本不會整群而歸。是以回來多少羽,喂食多少羽的量!記錄下那些最早和最晚而且是超晚回來的幼鴿,它們當中70%在日後比賽當中不會出現榜單上。

家飛計劃也可以早上1:30,中午家飛并不強制,下午家飛1個小時!在幼鴿70天的時候,(可以根據品系的不同,提前或延後10天左右)進行路訓。路訓的距離可以從5-10公裡開始,家中最好可以有人值守。觀察每次那些最先回來的!當然也可以啟動電子鴿鐘的訓練模式。路訓的極限是80公裡,路訓的強度是每周一至兩次。做到鴿子歸巢喝到的水是添加了蜂蜜的水。家裡最好有人值守,鴿子在歸巢時立即喚入棚中。如果比賽所用的是電子鴿鐘,訓放歸巢的鴿子請不要去抓握!這時可以針對本地信鴿協會的比賽表,進行制定訓放計劃。每周一次做到觀察每一羽鴿子,相對消瘦的立即停止家飛訓練,休息幾天後觀察其身體、肌肉情況而定,是否參加訓練。相對已經達到競技狀态或者快要達到狀态的,也可隻參加正常家飛,但不參加路訓。鴿子的競技狀态基本上隻會持續2-4周,是以要學會利用和掌握,讓鴿子的競技狀态發揮在比賽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