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作者:肇慶釋出

南街街道以江美村為試點,憑借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基層善治底蘊,乘“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在“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探索平安鄉村建設的具體實踐,積極探索推進“積分制”在基層治理工作中的獨特作用,做活“積分制+”文章,不斷激發群衆參與基層治理和平安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023年,江美村獲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稱号。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南街街道江美村(江先梅 攝)

“積分制”+黨建,增強組織上司力

江美村“積分制”以村黨支部為主導組織實施,建立積分制管理委員會,由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第一書記、街道挂村幹部、村民小組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黨員群衆代表等組成。健全完善“村黨支部—自然村—黨員群衆”三級責任體系,堅持黨的上司貫穿積分制管理始終,充分發揮黨組織示範引領作用,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建立動态管理、操作性強的積分體系。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江美村鄉村振興文明超市

強化積分“獎懲”刺激,以“精神激勵+物質獎勵”雙管齊下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實作基層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江美村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案例獲肇慶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優秀案例一等獎。

開展法治建設,提升法治素質

強化法治陣地建設,深挖光榮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開發紅色法治文化,通過開展以案普法、以案釋法、法治講座等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群衆的民主法治觀念,培養“法律明白人”、評選“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深入完善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制度,駐村法律顧問每月不少于1次到村服務,每季度開展1次法治講座,積極回應群衆的法律難點、熱點問題,把普法活動滲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充分發揮司法幹部、駐村法律顧問、法治宣傳隊作為沖突糾紛調解員的作用,及時為群衆提供法律援助。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廣甯縣司法局與本地青年漫畫創作人聯合打造的普法專題動漫“小叽說法”品牌活動深入江美村,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幽默輕松的表現形式,講述貼近百姓生活的法律故事,切實提高村民法治意識,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沖突靠法的氛圍。

“積分制”+自治,增強群衆凝聚力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理念,江美村積分制管理委員會根據實際制定《江美村鄉村振興文明積分制評分細則》,明确“積分制”評分标準、獎懲辦法,将鄉村基層治理重點突出問題通過“積分制”轉化為“數量化”标準。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模式,樹立“策由民選、規由民定、事由民決”的民主觀念,增強群衆歸屬感。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江美村積極發揮村中老黨員、老幹部等“五老人員”和德高望重的鄉賢作用,實作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讓群衆幸福感持續“滿格”。加強群防群治力量建設,落實好“一村一輔警”制度,廣泛發動群衆性自治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凝聚群防群控的強大合力。組織老黨員、老幹部參與調解工作,發揮“餘熱”,助推沖突糾紛的化解,實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開展調處糾紛

組織社工、鄉賢志願者定期對村中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特殊群體進行走訪與慰問。依托初心堂建立陣地,活化使用群衆茶餘飯後聚集場所,積極開展反詐、反邪教、禁毒等系列平安建設宣傳活動,讓村民參與到平安鄉村建設中,形成齊參共治的新格局,讓“紅色革命老村”煥發平安建設新風貌。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南街街道江美村初心堂活動

近年來,江美村沒有發生特殊人群肇事肇禍案(事)件。

“積分制”+德治,增強鄉村親活力

江美村“積分制”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共繪發展藍圖,努力實作産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振興目标。

廣甯這條村“積分制+”為平安鄉村建設“加碼”

倡導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定期組織公益活動、義務勞動等,豐富村民活動形式,加強村民之間聯系,推動建設江美村為和睦大家庭,充分實作道德的引領、規範和限制功能,沖突糾紛和瑣事摩擦化解在無形,群衆道德觀念、公德意識不斷提高,村民睦鄰友好、團結友愛。

網絡平台“智治”賦能平安建設新動力

以智慧治理為支撐,以綜合網格為依托,發揮“雪亮工程”“粵平安”社會治理雲平台作用,為群衆織起一張安全牢靠的監控防護網。通過将數字化與鄉村治理相結合,該村打造“網際網路+鄉村治理+志願服務”新模式,建構智治鄉村,讓群衆共享安全穩定美好家園。

來源:廣甯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