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一張圖記錄夏日生活#

四季輾轉,不同的季節裡都有重要的節日,而五月仲夏來臨,最為隆重的端午節也如期而至。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它的起源也衆說紛纭,從自然天象崇拜來說,端午節當如為蒼龍七宿飛升于一年之中最“中正”的位置,遂民間稱之為“大吉之日”。不過關于端午的來曆,也有着“惡日”一說,農曆五月在民間素有“毒月”“惡月”之稱,此時正值仲夏疫厲盛行的時節,端午節當日也被稱為“惡日”,是以民間便要在此時通過各種習俗活動來驅災避疫,祈福安康,流傳比較廣泛的便有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以及為孩子們栓戴五彩繩,這是老輩人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視,也是對子孫後代們的美好祝願。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五彩繩的起源

五彩繩有着許多的别稱,五色線,長命縷,五色絲等,東漢時期的《風俗通》中便有相關記述:“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并且在曆朝曆代中都有相應的展現,到了明清時期依然盛行。由此可見,這一古老的習俗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時至今日,每逢端午節,老人們也會将五彩繩早早為孩子們準備好。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五彩繩指的是哪五種顔色

所謂五彩繩,起源于大陸古代的五行觀念,加上人們崇尚五色,又以五色代表不同的方位,彼此一一相對應,也就有了青色屬木,代表東方,赤色屬火,代表南方,黃色屬土,代表中央,白色屬金,代表西方,黑色屬水,代表北方。是以傳統意義上的五彩繩是以青(藍),赤(紅),黃,白,黑編織而成的,其彙聚了五方神力的加持,來保佑孩子們遠離疾病,平安健康地成長。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當然随着時代的發展,五彩繩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其顔色更多,花樣也更豐富,有的人還會将金鎖,銀鎖或是桃木劍等編織在其中,是以現代的五彩繩更多了一分裝飾的屬性。當然無論怎樣變化,其所傳達的意義都不曾改變,那就是祝福孩子們平安好運。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端午節系五彩繩是一件重要的習俗,從時間,到栓戴都有講究,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老傳統,圖個家人平安好運連連,一起來看看具體是哪些内容吧~

3講究

時間要早

五彩繩宛如端午節的吉祥物,更像是老人給孩子準備的“護身符”,是以要盡早戴上。一般來說要在端午當日太陽未升起之時,将其拴到孩子的手臂上,這是端午節的儀式感,也是祈福納祥的形式之一。當然聽老人們說,有的地方會在端午頭一天晚上就給孩子們戴好,想必是怕孩子們貪睡誤了吉時,早早地搶到好彩頭吧。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不能戴錯手

既然是将五彩繩拴到手臂上,相信有的人一定會問,戴左手還是右手呢?關于這一點,古人們早就給我們準備好了答案,在《清嘉錄·五月·長壽線》中有說:“結五色絲為索,系小兒之臂,男左、女右,謂之長壽線。”可見拴五色線要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則。當然有的地區會給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兩隻手都戴上,甚至在腳踝也戴上,這其實更突出了人們對于這一習俗的重視與信奉,希望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加順利。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摘下的時間有講究

依照講究,五彩繩拴好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要試試佩戴,即使是洗手洗澡都不能摘下,更不能任意剪斷,扯下來,這是很不吉利的行為。當然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摘下了,一般來說要在端午節之後首個下雨的日子,将其摘下後投到水裡或河裡,随着水流飄走,人們認為這樣可以将災難,不祥等都趕得遠遠的,進而獲得平安和好運。不過十裡不同俗,有些地區則講究一直要戴到農曆七月初七,這是民間的“七娘誕”,屆時将五彩繩摘下與金楮一起燒掉,同樣也是意味着将災難困苦趕走。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1忌諱

佩戴時亂說話

記得小時候,每次戴之前老人都會先叮囑我們不要說話,當時并不是很了解,同時也使這一習俗更添了一些神秘之感。現在想來,這個規矩或許就如我們過生日許願是一樣的,自己的期許在心中默默地訴說更容易實作,若是随便說出來,也就不能顯出五彩繩的寶貴之處了。

端午節戴五彩繩,牢記:3講究,1忌諱,延續傳統,家人平安又吉祥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