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作者:康仔說八卦

一、抗戰劇風靡歲月,今朝卻步入低谷

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抗戰劇便猶如一股清新的泉水,滋潤着觀衆們熱愛藝術的心靈,赢得了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與追捧。

如同久旱逢甘露般的喜悅,觀衆們期待已久的藝術家們通過銀幕展現出的英雄主義情懷以及振奮人心的場景終于得以呈現。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諸如《亮劍》、《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佳作,以其質樸無華卻感人至深的筆觸,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那些英勇無畏的抗日先烈形象。

他們視死如歸、堅韌不拔、不懼艱難險阻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無數觀衆的内心對于這些傑出的藝術家們,觀衆們毫不吝啬地獻上了最崇高的贊美與敬意。

然而,美好時光總是短暫的。近幾年來,抗戰劇的整體品質卻急轉直下,湧現出了大量令人啼笑皆非的低俗作品。部分劇組為了取悅觀衆,熱衷于将發膠、口紅、時尚潮流等元素融入到硝煙彌漫的戰場環境中,對先烈形象進行了嚴重的扭曲和亵渎,這無疑是對抗戰曆史的公然挑釁。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當觀衆們目睹這些荒謬至極的劇情時,無不感到無比憤慨。身為抗日先烈的後人,我們是否還能繼續忍受這種不負責任的影視作品?現在正是時候,讓抗戰劇重新煥發生機,還原曆史的真實面貌!。

二、荒誕情節、背離常理

最為令人痛心疾首的莫過于2017年播出的《亮劍3之雷霆戰将》。作為《亮劍》這部經典抗戰劇的續篇,它卻讓觀衆們瞠目結舌。劇中演員們個個裝扮得光鮮亮麗、衣冠楚楚,甚至連男主角張雲龍也塗脂抹粉,宛如走秀舞台上的超模。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更為滑稽的是,張雲龍飾演的團長在取得勝利之後,第一個動作竟是向美女抛媚眼,而非激勵軍心、鼓舞士氣。除此之外,劇中的女性角色同樣矯揉造作,令人難以接受。

一位扮演救死扶傷的醫療女兵,竟穿着高達五公分的高跟鞋在戰場上行走,難怪後來遭到網友的猛烈抨擊——“離地幾尺高,打仗也真拽”。

身着這樣的裝扮,恐怕連戰場上都難以自由行進,更别提救助負傷的戰友了!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類似這種違背常識的劇情,在另一部2014年備受矚目的電視劇《向着炮火前進》中同樣屢見不鮮。該劇中由吳奇隆飾演的“雷爺”角色,從頭至尾的裝束都與衆不同,皮夾克、墨鏡、機車,無一不是在炫耀他的“帥氣”。

然而,對于這個形象,編劇們似乎已經徹底迷失方向,甚至讓雷爺騎着機車、單手握槍橫掃敵軍陣地,這種近乎“開挂”的操作,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與以上兩部劇集相比,同年播出的《青春烈火》則顯得更為荒唐可笑。劇中女主角葉璇每次執行任務前,總是悠閑自得地化妝、塗抹口紅,仿佛這是一場選美比賽而非生死攸關的戰鬥。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更為離譜的是,她的穿着打扮也極盡滑稽,無論是緊身衣、蕾絲面罩還是皮靴,全然不顧實戰環境的嚴酷,隻追求個人的時尚感。

而最讓人啼笑皆非的,無疑是《敵後便衣部隊》這部堪稱神作的電視劇。劇中充滿了“超凡脫俗”的情節:幾位戰士在享用燒餅時露出厭惡之情,仿佛這是什麼人躍進的盛宴;而在戰火紛飛的關鍵時刻,劇組卻讓他們擺下了雞蛋等奢華食材。

三、 誤導認知,亵渎英靈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上述衆多抗日劇中那些違背常識的情節,對于廣大觀衆來說,或許隻是一笑置之,并未深入思考其中的荒謬性。然而,若我們站在更高的視角審視這些影視作品,不難發現它們所帶來的一種有害影響,即對曆史的歪曲和亵渎。

抗日戰争,無疑是中國人民最黑暗、最血腥風雨的時期。由于國家實力薄弱、武器裝備落後,我軍隻能依靠堅定不移的毅力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

在那段艱苦歲月裡,吃不飽、穿不暖、傷殘滿身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戰士們常常隻能以麸皮果腹,身上的衣物早已破爛不堪,布滿了污垢和鉗痕。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這些編劇的創作筆觸之下,戰士們的生活描繪得竟然如同在休閑勝地度假般的惬意舒服,餐飲無憂、穿着整潔。

難怪不少年齡稍長的觀衆看完之後會憤憤不平地責問道:“這究竟是在展現何等荒謬無稽的内容?”對他們而言,劇中所呈現出的形象與他們曾經經曆過的嚴酷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簡直就是對無數革命烈士的嚴重亵渎。

更為嚴重的是,影視作品中還存在着大量刻意美化的細節。例如,演員們的妝容發型始終保持得一絲不苟,仿佛置身于後方陣地而非硝煙彌漫的戰場之中。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再如,女性角色總是打扮得光鮮亮麗、濃妝豔抹,絲毫沒有軍人應有的質樸勇敢。

誠然,影視作品需要适度的藝術加工,但是如果完全脫離了曆史事實,那無疑是對革命烈士的公然侮辱!更為可悲的是,這種錯誤的塑造和表現方式,極易誤導年輕一代對曆史的了解。

他們将劇中虛構的場景視為真實的曆史,對前輩們所遭受的苦難視若無睹,這難道不是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祖國美好如畫、山河無恙”的扭曲觀念嗎?長期下去,年輕人對曆史失去敬畏之心,對國家缺乏認同感,這對于中華民族來說,無疑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四、對比鮮明,引發深思

為了讓廣大群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日戰争時期的曆史背景以及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所經曆的種種磨難。

據史書記載,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争期間,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平均每天約有一萬名士兵倒在戰場之上僅南京大屠殺一役,就有超過三十萬同胞慘遭殺害,生不如死在這場漫長而殘酷的征途中,每個人都時刻面臨着被敵人殘忍殺害或折磨的危險。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那些年裡,軍旅生活充滿了無盡的艱辛。由于後勤補給線的不暢通,大多數戰士的飲食條件極為惡劣,常常隻能依靠麥面和腌制的鹹菜勉強維持生命。

據記載,在1948年的徐州會戰期間,解放軍甚至到了連樹皮都覺得是美味佳肴的地步。

因為軍閥割據、戰争連綿,士兵的流動非常頻繁,有些英勇的戰士甚至在戰争的硝煙中遭遇了自己至愛親朋的生死離别!根據曆史資料記載,在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傳奇将領葉挺和左權都曾經親自舉起武器,無情地射殺了數名自己曾經的戰友,甚至包括自己的親生兄弟。

塗發膠抹口紅,打仗住酒店,這些抗日劇,對得起以前的戰士嗎?

在親朋摯友面前,他們依舊毫無動搖,以熱血鑄就了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尊嚴,這足以見證當時的局勢是何等的嚴峻和困難。

回顧那個充滿血淚的年代,我們不難發現,現今一些影視作品中所描繪的場景與真實情況相去甚遠,編劇們無視生命的犧牲和惡劣的生存環境,反而對烈士形象進行了過度美化,這種行為實在是罪孽深重,令人發指。

作為後來者,我們更應以此為鑒,深深銘記那些先輩們所經曆的苦難,才能對得起他們的英勇獻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