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作者:周到用戶端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5月18日,“‘傳奇’與‘新知’——點石齋畫報140年”展在國際博物館日面向公衆開放,以精美原稿和曆史新讀,同慶這一重要的日子,回饋廣大觀衆。展覽由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聯合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曆史博物館)共同主辦。

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在展覽開幕當天前往博物館現場探訪,同時對《點石齋畫報》的曆史文脈進行了深入采訪。

視訊加載中...

《上海會客廳》節目

《點石齋畫報》140年前創刊,展覽亮點不少

5月18日上午,“‘傳奇’與‘新知’——點石齋畫報140年”展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正式開幕。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曆史博物館)副館長裘争平,楊浦區圖書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楊春霞,上海印刷博物館原館長滕莉等嘉賓出席開幕式并為展覽剪彩。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展覽現場(本報5月18日拍攝)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副館長王晨表示,《點石齋畫報》内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開啟了注重新聞性、圖文并茂的畫報傳統。透過一頁頁圖文并茂的描述,各種重大的時事新聞、社會見聞、人物側寫和世界新知、海外奇聞如在眼前,形象地反映了19世紀末期中國社會現代化程序中的諸多面相。本次展覽嘗試以出版史的視角來重新解讀《點石齋畫報》,探索印刷發展對畫報的誕生提供的技術基礎,盡可能地展示畫報所展現的不同次元的内容。

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曆史博物館)副館長裘争平指出,《點石齋畫報》在中國出版史和上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不僅開啟了圖文結合的新閱讀模式,傳播了新知識和上海的多元文化,還為研究近代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史提供了寶貴資料。在本次展覽中,上海曆史博物館首次批量展出館藏《點石齋畫報》原稿,同時還有諸多文物首次面世,讓更多人看到這些難得一見的文物真迹,領略海派文化的魅力。

《點石齋畫報》是中國最早、影響力最大的新聞畫報之一,發刊于1884年,刊載超過4600幅作品,是全面反映19世紀末期中國社會的圖像寶庫。本次展覽從《點石齋畫報》原稿及晚清出版物等一手曆史材料出發,對《點石齋畫報》的誕生、内容、影響進行展示。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第230号

展期自5月18日至7月21日,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配套展教活動,包括石版印刷活動、中國古籍裝幀體驗等。适合各年齡層的觀衆前來參觀,回到點石齋印書房工作現場,重讀19世紀末最為流行、婦孺皆知的第一畫報,閱覽晚清社會的“時事”與“新知”。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展覽現場

據主辦方介紹,這次展覽有不少亮點。1.揭露原稿的秘密。本次展覽精選近140年前的《點石齋畫報》原稿20幅,這批原稿為上海市曆史博物館的特色珍藏,首次批量展出,面向公衆。原稿既有精美的觀賞性,包括繪畫、書法、篆刻在内的各組成部分細節生動,具有研究價值,線描、拼貼、修改的痕迹一覽無餘。此外,展覽還将手把手教觀衆解讀原稿,從印刷、裝幀等各個次元來了解原稿的誕生,重回創作的曆史現場。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

2.還原石版印刷的細節。以吳友如《申江勝景圖》中的《點石齋印書局》為底本,展覽使用動畫特效還原了點石齋石印工場的工作場景,讓落石、壓制、印刷等環節“動起來”,生動形象地解釋了石版印刷的各步驟。配合《格緻彙編》《康熙字典》《鴻雪因緣圖記》等晚清出版物,以及對專家張偉的深度采訪,詳細講述了石版印刷法的特色、優勢和工藝之美。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展覽使用動畫特效還原了點石齋石印工場的工作場景

3.稀見出版物雲集。展覽展出了《格緻彙編》《申報》《瀛寰瑣記》《四溟瑣記》《點石齋叢畫》《飛影閣畫報》《世界》等相關晚清書刊30餘種,以及各時期不同版本的《點石齋畫報》,以物證史,将畫報的發展史鋪陳開來。

《格緻彙編》是中國及上海最早的科學雜志之一,緻力于大衆科普,引進了大量科學文章和插圖。于1877年第二卷夏刊登的《石闆印圖法》,詳細介紹和回答了石印的諸技術問題,解釋了《點石齋畫報》印刷的方法。《世界》是國人創刊的第一份攝影畫報,于1907年在法國出版。這份畫報以銅鋅闆為照片制版,用重磅道林紙印刷,存世量少,見證了畫報史發展的新起點。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格緻彙編》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1884年出版的《申報》

4.晚清市民眼中的世界。在照相技術尚不普及的年代,《點石齋畫報》為我們留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寶貴細節。畫報有超過4600幅作品,報道當時重大的時事新聞、社會見聞、人物側寫和世界新知、海外奇聞,内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不一而足,既是回看晚清社會的“萬花筒”,也可從中看到當時百姓的趣味和關注點。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展覽現場

沈拱之後人追憶畫報往事

沈拱之(名錦垣,号問潮館),是140年前《點石齋畫報》創刊時的參與者之一。曾經在申報館工作的沈寬是沈拱之五世孫,長期從事文字研究、金石印學。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沈拱之53歲時留影

據沈寬介紹:1884年5月,高祖父沈拱之為《點石齋畫報》創刊号簽署扉頁篆題,并且以一手北碑書體,在其扉頁的反面補述“出版說明”:

本齋所出《畫報》,自甲申年四月起,每月印售數次,第一号則為甲一,第二号則為甲二,其餘按号而下。故書縫中之數目則亦魚貫蟬聯,将來積有成數,可以裝成一本,之後再将縫中數目另起。其幅式之大小統歸一律,以便合訂成書,毫無參差不齊之病。賞鑒家以為然否?

《點石齋畫報》,是以天幹、地支、八音、六藝、四教、周易等作為編号排序的。如第一号則為“甲一”,第二号則為“甲二”,其餘則按号依次而下。“這是當時滬上面目全新的時事性畫報出版規劃之所在,創意非常獨特而且超前。”沈寬說。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不同版本的《點石齋畫報》,左1為1887年點石齋印書局印

之前,一般認為,《點石齋畫報》是吳友如主筆或主編的。華師大曆史學博士、浙師大人文學院裴丹青在《點石齋畫報主筆考》一文中提出新見解,稱:吳友如主筆《畫報》之說,僅僅“系就繪畫層面而言,更多指其‘主繪’功能。”裴丹青研究後确認為:“1884年5月至1887年3月間的《畫報》主筆,是供職點石齋石印書局的江蘇元和茂才沈錦垣。”

沈寬則認為,在申報館、點石齋和申昌書畫室“三位一體”編輯出版經典讀物扉頁上,能見到拱之老人精彩獨特的“署書藝術”,為上海近現代新聞出版領域所建立申報館、點石齋出版物的标志性品牌,被業界稱之謂“海上第一署”。“高祖父沈拱之是申報館、點石齋、申昌書畫室‘三合一’運作中的主筆,負責《點石齋畫報》的選題内容和文字工作。”

沈寬告訴記者,2022年4月30日,《申報》創刊150周年;今年是《點石齋畫報》創刊140周年,具體創刊日期則是1884年5月8日。這次上海兩家博物館聯手舉辦展覽,展覽舉辦地又是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而且在國際博物館日開幕,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去年歲末年初,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辦了“點石成金——《點石齋畫報》裡的時事與新知”展覽,展品主要是館藏點石齋石印書局所刊《點石齋畫報》與1910年上海內建圖書公司所出《點石齋畫報大全》中,精選畫報作品三十餘件。

在5月18日開幕的這次聯展上,有曆博珍藏的當年《點石齋畫報》原稿20餘幅,以及其他的一些珍貴版本。沈寬告訴記者,家中曾經有《點石齋畫報》全套,後未能得以儲存。目前,在博物館與圖書館裡,都藏有各種版本、部分原迹,還有專供用于展覽的仿真品。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沈拱之篆署)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申報》創刊号(沈拱之魏署)

據透露,最近,沈寬正在整理問潮館主人沈拱之當時的筆痕墨迹,以及申報館“三合一”運作的相關資料,準備結集出版。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
《點石齋畫報》原稿首次批量展出,後人追憶140年前創刊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