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作者:彭醫生科普健康

資料來源:

1.葛彪,張盼,韓文.進展期結直腸腺瘤臨床分析[J/OL].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1-7[2024-05-17].https://doi.org/10.19893/j.cnki.ydyxb.2024-0013.

2.薛雯娣.怎樣避免管狀腺瘤發展為結腸癌[N].甘肅科技報,2024-04-08(006).

3.梁群風,Kristina Sundquist,Jan Sundquist,等.晚發性結直腸癌患者親屬的結腸鏡篩查時間間隔:一項全國性比對隊列研究(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24,69(06):732-736.

人的一生會做上各種各樣的檢查,但是論痛苦程度,腸鏡肯定是當之無愧排第一的,腸鏡到底是個什麼體驗呢?而腸鏡又有多痛呢?又為什麼一定要做腸鏡呢,讓我們一文說清。

檢查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采樣後進行化驗,測量出各種物質的名額,而後通過名額推斷出可能存在什麼樣的病變,這種檢查有血正常、尿正常等等,而比較典型的就是測定血液中的肌酐,進而得出腎髒的功能健康情況。

而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肉眼去看,觀察某個組織是否形态發生了改變,進而得出診斷效果,一種是各種射線穿透身體顯影,留下可以觀測内髒的透視光片,而另外一種便是各種内窺鏡,這些儀器的頭部就像一個攝影機,可以記錄自己所經過的部位的所有情況。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随後通過導線傳導在顯示屏上,進而讓人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到内部的各種色澤、形态、活動狀态的表現,腸鏡便是屬于這種檢查方式,是以為了能夠觀察到腸道内的情況,内窺鏡會連接配接着導管一直深入其中,有時甚至會視情況達到盲腸或者是回腸末端。

可想而知,自己的肚子裡面塞進去這樣的異物,滋味肯定不太好受,當然這裡說的是大部分的結腸鏡情況,有一些小腸鏡是口服膠囊内窺鏡,然後這個膠囊就會如同一個食物一樣,行走在消化道内,并拍攝各種圖檔用于診斷,最後由肛門回收,但是花費也是尤為高昂,并且誤差大。

是以為了身體健康,免不了還是要承受一些皮肉之苦,廣東的張先生也是經曆了一次腸鏡的檢查,直到現在他談論起腸鏡都還心有餘悸。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2021年5月,52歲的張先生出現了幾次黑便,并且從他人嘴裡,他了解到這可能是便血了,于是急忙跑去醫院進行檢查,做了各種體格檢查以及正常檢查之後,他來到了做腸鏡的地方。

首先被要求換好開裆褲,随後被吩咐側躺在床上,等到張先生躺好,肛門處傳來了涼飕飕的感覺,原來是一些不知名的液體被塗在了上面,突然的涼意刺激的張先生的肛門有微微的緊張,可是下一秒,一個異物卻突然鑽進了張先生的肛門内。

醫生招呼不打一聲就把探頭塞進了張先生的肛門内,由于為了避免麻醉風險,張先生選擇的是普通腸鏡,于是這種異常的異物侵入肛門也是讓張先生感覺到了巨大的刺激,随後肛門裡面仿佛加了冰塊,異常冰冷,張先生一個忍耐不住,用力的扭動了身體,将腸鏡裝置甩了出來。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随後張先生起身,堅持不再做結腸鏡了,他問醫生,能不能換種檢查方法,拍片什麼的都行,就是别整這個鏡子了。醫生告訴張先生,結腸鏡的檢查是不可替代的。

雖然其他檢查方式也能幫助确定腸道内是否有病變,但是卻不可能達到結腸鏡的效果,就拿癌症來說,如果不是到了癌症晚期,有巨大的惡性良性腫瘤存在,那麼那些影像學的檢查是不可能發現腸癌的存在的,而結腸鏡卻有所不同,它能夠看到結腸内部的黏膜是否有異常的病變。

一些發炎、細小的腫塊,以及異常息肉,包括黏膜的顔色病變,在結腸鏡的掃描下都是無所遁形,是以腸癌早期通過結腸鏡的篩查便可以輕易查出,而腸癌的發病率也是日益增高的,是以結腸鏡的地位并不能夠被輕易取代。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随後醫生又對張先生說明了,結腸鏡對于患者的刺激,主要還是在器械在腸道内的摩擦和擴張所引起的,那麼醫生的操作方式也是能夠改善患者的體驗的,自己會保持動作勻速輕柔,也會時刻觀察腸道内情況,并且控制氣囊内空氣的注入量,一定會確定張先生的安全的。

不過張先生此時還有點不情願,于是醫生再加了一把火,說到:那還是選擇無痛吧,在麻醉藥劑的幫助下,不适感會大為減輕。在醫生的安撫和各種工作的進行下,張先生終于同意的腸鏡的繼續,随後再檢查過程中,雖然張先生能夠感覺到自己肚子裡有脹滿的感覺,但是卻沒有再感覺到明顯的不适了。

檢查中發現,張先生的乙狀結腸處有一個綠豆大小的腸息肉,這個細小的凸起上能看到錯綜複雜的血管,進而使得整個息肉都表現的呈紅色,并且最前端的表皮有破損,還在滲出一絲絲血液,本來醫生并沒有引起重視,但是當湊近看之後,卻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這息肉的附近已經存在了顆粒狀的細小白色隆起肉粒,這可不是一個良性息肉的表現,細小的顆粒和那顆息肉簇擁在一起,這是癌變的迹象!于是醫生給出檢查結果——側向發育型腸息肉,并标注有癌變可能。

由于發現的及時,很簡單的便進行了手術切除,并且在手術中還發現了惡性良性腫瘤細胞浸潤附近的淋巴結,于是一并做了附近的淋巴結清除。張先生真是十分幸運,如果沒發現的話,如果發生腹膜轉移,或者肝轉移,那肯定是無力回天了。

而張先生也是十分後怕,還好當時醫生勸住了自己,随後張先生找到了醫生表示感謝,而與此同時,醫生對張先生叮囑道,他需要每年都做一次結腸鏡的檢查。

張先生十分疑惑,不是已經治好了麼,還要做檢查麼,而且他想到大家都說做一次腸鏡可以管5年,自己為什麼不能管那麼久呢?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醫生回答道:結腸鏡可以管5年确實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你卻不屬于那種情況之内,你和另外三類人,不能逃避結腸鏡,對于你們來說,結腸鏡就是保你生命健康的平安符。

結腸鏡管多久,是看腸道内的息肉情況來決定的,腸癌的前身很多都是不起眼的腸息肉,發炎導緻的息肉大多不會有癌變的可能,但是少數的腺瘤形的息肉則會有癌變可能,但幸運的是,這類息肉的癌變過程發展的非常緩慢,大概需要5到十年的時間,才會慢慢發展成為嚴重的腸癌。

而在這期間做一個簡單的結腸鏡檢查便可以輕易的發現端倪,是以對于正常人來說,5年或者10年做一次腸鏡,也是有一定說法的。

回顧,一次腸鏡檢查,一般能管幾年?專家建議,4類人應主動檢查

但是張先生卻不同,他的息肉已經确定裡面有癌組織了,對于他這種做過結腸癌手術的人來說,一年一次的腸鏡檢查非常重要,而且他的這種惡性良性腫瘤,生長方式還非常不一樣,他主要不是像肉球一樣增大,而是通過蔓延的方式,擴散開來,不增長體積,隻會增加覆寫的面積,是以想要發現它也很不容易。

而且它對于黏膜的改變也不明顯,一般其他的息肉會因為增大的體積導緻血管暴露明顯,出現明顯的顔色改變,但是這種卻不會表現出顔色變化,而是感覺腸道内覆寫了一層白膜,如同稍微有點水腫,或者有發炎,非常容易讓人忽視,并且它的病變非常快,通常進展期為1到3年。

是以張先生必須一年做一次腸鏡,此外家族裡面有惡性腸道惡性良性腫瘤史的人、年齡超過五十歲,且飲食不節制,有便秘腹瀉狀況的人、還有長期使用抗生素的人都應該定期進行腸鏡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