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作者:愛濟南新聞用戶端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編者按

  以主流價值為光,解讀“濟南故事”,解碼C位新聞。愛濟南用戶端推出“追光”欄目,發揮新型主流媒體權威性和創新性,着眼經濟社會發展緊要處、關鍵處、動人處,推出一批“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的全媒體作品,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與豪邁”與您一起闊步前行。“追光·區縣觀察”聚焦各區縣新思路、新做法、新成績、新亮點,助力區縣高品質發展。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初夏,長清五峰山萬畝櫻桃谷迎來收獲季,顆顆紅果俏枝頭,不僅扮靓了夏日景色,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滿滿的“能量”,實作了生态效益與經濟發展雙赢。

  鄉村要振興,産業振興要先行。2021年,五峰山大櫻桃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2022年,獲得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榮譽稱号……如今,長清探索出一條“以農帶旅、以旅促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特色農業品牌打造漸入佳境。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産值過億

  櫻桃變身“緻富果”

  釋出會現場,五峰山街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推介描繪“櫻桃經濟”藍圖;直播間裡,五峰山大櫻桃直播團隊線上為網友推介甜櫻桃;田間地頭上,村民正忙着采摘包裝,将一箱箱甜櫻桃發往全國各地。

  5月15日,“大美五峰櫻有盡有”第十屆大櫻桃系列文旅活動正式啟動。記者在五峰山多地見證了“甜蜜”事業的生動場面,五峰山各部門攜手,奏響“櫻桃經濟”交響曲。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這座地處北緯36度“大櫻桃黃金産區”,背靠五峰山的小鎮,由于獨特的溫潤氣候,鎮域内水源充沛,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又得天然山泉水滋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五峰山大櫻桃優良的品質。

  因櫻桃而起,緣櫻桃而興。據公開資料,五峰山種植櫻桃已有近30年的曆史,規模達到2萬畝,種植的各類櫻桃品種更是達到20餘種,近年來總收入超過1.2億元。

  “櫻桃好吃樹難栽”。近幾年,五峰山街道立足大櫻桃産業和資源優勢,實施櫻桃産業提質增效工程,不斷拉長櫻桃産業鍊條。通過采取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病蟲害生态防控、果實套袋、發展“五防棚”等措施,櫻桃品質不斷提升。“今年櫻桃大豐收,比去年增加兩成。”五峰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通過抓實精細管理,不斷推動産業增效。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農文旅融合

  串起“慢旅遊”産業鍊

  鄉村蘊含着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發揮好這些文化資源,決定着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敗。

  先摘櫻桃,再吃農家宴,夜宿山間民宿……随着櫻桃産業的崛起,以當地村民為經營主體的農家宴、民宿、生态園、采摘項目迅速擴張。小小的櫻桃串起了一條産業鍊,“甜蜜産業”等成為五峰山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詞。

  加強文化賦能和旅遊帶動,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五峰山第十屆櫻桃節系列文旅活動積極探索農業、文化和旅遊的“跨界關聯”。為提升旅遊服務,五峰山街道可謂“誠意滿滿”。對道路進行提升改造,目前萬歸路道路提升東線工程基本完工,已經通車,西線工程有序推進;櫻桃谷内涉及的旅遊道路全部鋪設完畢;蔡莊露營打卡地已經建設完成;同時街道開設“一覽無餘遊五峰”、“碼上遊五峰”小程式,開通服務監督專線等便捷服務,可一鍵搜尋轄區櫻桃采摘園、停車場、民宿、美食等資訊并實時導航,友善遊客自主選擇。

  以“生态”為底色,長清正在厚植文化沃土,蓄能發展後勁。短視訊大賽、炒雞廚王争霸賽、手工編織大賽、五峰山山會、鄉村達人秀、鄉村體驗日……借助櫻桃産業,長清正從全域旅遊向着深度休閑度假踏步邁進,慢旅遊品牌效應、産業規模正不斷擴大。

串珠成鍊!從小櫻桃看長清如何盤活“沉睡”資源

  打造特色農産品品牌

  “甜蜜産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品牌是農業競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打造特色農産品品牌,是長清的着力點。

  長清不斷在“甜蜜産業”上下功夫。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長清的農産品,那就是“扁鵲故裡,養生三寶”“四季長清,三桃一杏”。其中“三桃一杏”是指五峰山的大櫻桃、馬山的雪桃、萬德的猕猴桃和張夏的禦杏。

  圍繞這些特色農産品,長清區舉辦不同主題活動,不斷提升農産品品牌知名度同時,制作特色農産品分布地圖,68家品牌農産品實作掃碼一鍵查尋。公開資料顯示,長清區有12個村上榜省級鄉村産業名品村,“三品一标”總數達240個,養生三寶、三桃一杏種植面積5.5萬畝,産值超10億元。

  五峰山櫻桃節文旅活動是長清區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依托生态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長清區因地制宜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盤活鄉村“沉睡”資源,以優質項目帶動區域發展。萬德街道以馬套村為中心,串聯沿線8個村莊旅遊資源,馬套村集體收入400餘萬元,其餘村居集體收入均達50萬元以上。總投資5000萬元的雙泉康養泉鄉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項目,大力發展中草藥、蜜桃産業,融合二産深加工及三産旅遊休閑、康養度假、文化科普等内容,帶動村集體收入年增70萬元,帶動周邊農民就業500餘人……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應有之義。長清區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新篇章繪就“和美”畫卷。(愛濟南記者:蒲菁 通訊員:石瑤 設計:于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