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威釋出|聚焦高品質 推進新突破 魚台縣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作者:濟甯釋出
權威釋出|聚焦高品質 推進新突破 魚台縣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1

5月17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聚焦教育高品質發展 奮力書寫人民滿意教育答卷”主題系列新聞釋出會(第9場)。介紹魚台教育事業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釋出人

高東旭 魚台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劉長記 魚台縣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 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高 南 魚台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紅永 魚台縣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權威釋出|聚焦高品質 推進新突破 魚台縣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1

權威釋出|聚焦高品質 推進新突破 魚台縣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權威釋出|聚焦高品質 推進新突破 魚台縣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會前觀看宣傳片)

魚台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聚焦人民群衆優質教育需求,重點攻堅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着力下好品質提升和隊伍建設“先手棋”,奮力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2024年以來,各級學校獲得一項國家級榮譽、四項省級榮譽,兩項創新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廣,縣教育和體育局獲得山東省“幹事創業好班子”稱号、獲評山東省學校安全工作突出集體,魚台縣獲評山東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縣。

一、擴大優質資源供給,形成高品質新格局

堅持“一個都不能少”,圍繞幼小初高全教育過程學位充足供給,持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確定魚台學子有學上、上好學。

(一)擴增公辦高中學位,提高普通高中占比。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持續有序擴增公辦高中學位,滿足更多學子上優質普通高中的需求。研究制定《魚台縣高中學位擴增方案》,計劃到2025年,民辦高中學校招生規模隻減不增,有序擴大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規模,縣普高平均錄取比例達到70%以上,公辦率達到75%以上。2024年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招生比2023年擴招300人,普通高中招生占國中畢業生人數達到70%,公辦率達到66%。目前,學位擴增所需教室、宿舍、教學裝備已配置完畢,新學期30名高中教師如期上崗。

(二)積極應對入學高峰,全力確定一個不少。2024年我縣入學一年級适齡兒童7605人。通盤研判小升初騰出學位及一年級新生入學城鄉流動情況,目前城區學校存在700個學位缺口。目前,正加快建設新城區第四實驗國小,設48個班,提供學位2160個,秋學期将如期啟用。同時,為滿足就近入學需求,計劃通過内部挖潛,在實驗國小、二實小、三實小改建24口教室,確定實作适齡學生上學一個不少、教師上課一個不少的目标。

(三)提升辦園優質占比,推進普及普惠建設。實施幼稚園優化工程,2023年以來整合33所幼稚園,數量由125所精簡到92所,其中公辦44所、民辦48所,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3.19%。對優化後的幼稚園加大投入,提升辦學品質,申報并認定通過了13所省一類幼稚園及7所省示範幼稚園,優質園占比達到55.43%。今年,将打造8所省級優質幼稚園,全部通過後,優質園占比可達到60%,為申報建立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打下堅實基礎。

(四)突破高等教育發展,實作家門口上大學。2023年9月,随着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魚台校區提前一年竣工并開始招生,我縣高等教育實作零的突破。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入選省高水準學校建設名單,獲批山東省五年制高等教育招生資格,與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合辦智能焊接技術,與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合辦機電一體化技術,與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合辦計算機應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四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為魚台學子圓“大學夢”打開了新通道。

二、強化學校周邊管理,建設優質育人環境

為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推進全環境育人機制建設,魚台教育倡導“既管校内又管周邊”理念,探索實施學校“兩融入”“三共管”行動,為校園周邊治理注入新動能,開辟教育服務社會新陣地,提升群衆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推進“兩融入”,促進“教育+社會”協同發展。一方面融入社會。持續推進學校體育場、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向群衆提供優質健身和閱讀服務。聘請社會督導員,收集社情民意,改進工作,促進教育和諧發展。開展學校向社會開放活動,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設為學校開放日。把校園牆外樹蔭打造為家長接送學生的等待區、安全緩沖帶,同時為群衆休閑、休息提供友善。另一方面融入社群。到社群開展思政宣講、道德建設志願活動,豐富群衆精神文化生活。選派專業教師參與村居、社群教育中心(老年大學)教學輔導,服務老年教育。精準開展留守兒童及特殊群體兒童關愛活動。以鄰裡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作為家校共育平台,家長學校辦到村居,家長會、家長接待活動開到村居,家庭教育、學生心理咨詢放到村居。

(二)實施“三共管”,凝聚“學校+部門”環境育人合力。結合全縣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各學校堅持向前一步形成工作交叉,與職能部門及屬地政府合力實作綜合治理日常化、常态化,建設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實作環境育人共管校園周邊公共設施,確定功能正常,如有損壞,立即報告相關部門,及時整改。管好校園周邊河流坑塘、接送學生等待區、安全緩沖區。共管校園周邊環境衛生,監督“門前三包”措施落實到位,管好校園周邊商戶的環境衛生工作。共管校園周邊秩序穩定,開展學校“好鄰居”評選活動,建立學校急需辦理工作事項報告及“随手拍”工作群,及時反映校園周邊安全隐患及存在的問題,實行第一時間處置。管好校園周邊交通,協同交警維護好上下學交通秩序,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養成文明出行習慣。

三、聚焦培養核心素養,建構高效教學課堂

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五育并舉”融合發展,建設核心素養導向的高效課堂教學,以“用以緻之”的理念推動新課程落實,實作全過程育人,推進立德樹人落地見效。

(一)研學課标内化新理念。研學新課标,了解新課程是落實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前提條件。為此,研究制訂了《魚台縣“研學新課标、踐行新課堂”年度主線工作方案》,開發《導研案》及《活動單》等教研活動工具。邀請齊魯名師、高校教授舉行23場“新課标”輔導報告會,組織縣級層面的學科主題教研活動、城鄉一體化教研聯盟活動,推動全體教師深入研讨新課标,實作教育訓練學習全覆寫。組織中國小教師參加新課标測試,全部合格通過。

(二)目标引領建構新模式。按照核心素養課堂要求,倡導教師圍繞核心素養确定課程目标,提出引導性問題,根植問題情境,設計表現性任務,規劃系列探究活動,搭建學生學習共同體活動方式。我們面向全學段、全學科提出了課堂教學模式“五步走”改進政策:模式初建定雛型、逐點改造微創新、系統優化提效能、科目内涵顯個性、輔助配套深紮根,做到教學模式可評價、教學效果可量化,實作模式内涵、學科内涵與課型内涵的高度融合,把每一堂課上成教師輕松、學生喜歡、師生雙向奔赴的核心素養穩步提升課堂。

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謀教育就是謀未來。下步工作中,我們将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效果導向,強化“嚴真細實快”作風,層層分解目标,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濟甯教育高地建設貢獻魚台力量。

一是打好安全組合拳。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嚴格落實校園安全責任制,聚焦安全教育、實戰演練提高安全意識與防範能力,聚焦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欺淩、防溺水、防汛、防暴等重點領域,統籌校内校外管理,進一步創新工作措施,完善制度機制,建設學校安全閉環管理體系,確定教育平安。

二是激活新質生産力。堅持内涵發展,注重教學評價機制、學校評價機制、機關科室評價機制創新,用好評價結果,充分釋放制度管人、管事的限制激勵力量。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建好用好教育網絡,發揮人工智能、大資料、新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品質檢測中的運用,擴充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三是建設教育家隊伍。啟動實施“規範管理年”行動,加強黨風行風建設,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機關服務隊伍,建設善于創新、樂于奉獻的教研員隊伍,建設執行力強的幹事創業學校班子隊伍,建好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向服務要品質、向管理要品質,向人才要品質,激活發展動力,激發内在潛力,形成奮力争先進位的發展新局面。

現場答記者問環節

齊魯晚報記者

關于建設學校“安全緩沖區”,請介紹一下具體工作情況。

劉長記

魚台縣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為建構校門口上下學交通高峰安全長效機制,我縣堅持“一校一案”,建設交通安全“緩沖區”。5月6日,省教育廳教育工作簡報刊發《魚台縣“一校一案”建設緩沖區,築牢校園周邊交通安全防護線》,對這一做法予以肯定。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可行方案。針對複雜多變的學校周邊交通安全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帶領教育、住建、綜合行政執法、交警、設計院等機關到學校現場調研,特别是到學生集中度高的城區學校進行現場辦公,研究制定了《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方案》,确定建設“安全緩沖區”,增設學生通道、家長等待區,設定防撞隔離樁、限速和警示辨別等具體改造優化措施,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

二是落實“一校一策”,暢通安全通道。根據每個學校周圍建築特點,經專業人員統計分析,在合适位置設定安全防護設施。鎮街鄉村學校重點設定防撞隔離帶、增設減速帶、限速和警示辨別;城區學校根據交通狀況,分類施策,圍繞學校圍牆建設沿牆人行道、家長等待區,與城市交通要道實施實體隔離,實作學生上下學交通高峰分流。适當拓寬學校周邊道路,為接送學生家長通供便利的同時,不影響正常交通秩序,疏解交通壓力。在交通要道新規劃設計國省道輔道,實作過境車輛、縣域車輛、非機動車輛和行人有序分流,人車各行其道。通過改造,實作校園周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離,非機動車與行人分離。

三是“專班化”推進,按時保質完工。成立工作專班,明确分工,各司其職,各部門協同,教育、交警、設計院負責規劃設計,住建、綜合執法、鎮街黨委政府等負責實施學校改造,縣政府督查室、縣教體局負責跟蹤督導,確定工作按時保質完成。加強警校關聯,用好專職保安、護學崗,及時安排警力指揮疏導交通,確定學生上下學安全。5月6日,省教育廳教育工作簡報刊發了《魚台縣“一校一案”建設緩沖區,築牢校園周邊交通安全防護線》資訊。

濟甯日報記者

請介紹一下魚台縣在保障學生睡眠上采取了哪些舉措?

李紅永

魚台縣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為保障學生睡眠,魚台縣按照省市部署,開展中國小生睡眠保障行動,從四個方面着手,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睡眠管理工作,切實保證中國小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睡眠時間達标化。按照學生發展規律和檔案要求,保證國小生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小時,國中達到9小時,高中達到8小時。在時間安排上,寄宿制學校由學校制定并落實規範性作息時間表;對于走讀生,重點是指導配合家長制訂學生作息時間表,明确早到校、晚就寝時間,從作息安排上確定學生睡眠時間充足。規範校車、助學公交運作時間,城區晨間運作時間不得早于7:00,農村乘坐助學公交學生早晨到校時間不早于7:30。

(二)創造條件安心睡。國中全部實作了寄宿制,午休可以到宿舍休息。對在校午餐的國小生,我們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完善值班執勤制度,用好取暖降溫裝置,通過推廣睡眠墊+毛毯、逐漸更換折疊式課桌椅等方式,努力創造良好午休環境,提高學生午休品質。

(三)作業實行熔斷制。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習時間或課後服務時間,國小生在校内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避免作業擠占正常睡眠時間。學校建立睡眠保障作業熔斷和分析機制,對于超過休息時間影響睡眠的,經家長簽字确認後可申請免做、少做、延遲上交,督促學生按時就寝不熬夜。

(四)睡眠知識普及化。充分利用好健康副校長的專業優勢,定期到校宣講科學睡眠知識。通過家長會、班級工作群、黑闆報等形式,一方面向學生及家長普及科學睡眠知識,另一方面提醒家長為學生營造優質的睡眠環境、培養學生的良好作息習慣,提高睡眠品質。

東方聖城網記者

學生體質健康是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魚台縣在提升中國小生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高 南

魚台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

根據魚台實際,我縣對學生體質健康情況進行了分析研判,綜合學校、教師、家長等多方意見,明确了工作方向。具體來說,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方案明确提升措施。出台《關于中國小生體質健康提升工作的實施方案》,把跑步與跳繩運動納為每學期測試内容,測試結果作為評價學校的名額之一。排名靠後的學校校長、分管校長、抽測班級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取消本年度評先樹優資格;學生體質連續兩年下降的,降低一個年度考核等次,并對校長進行調整。排名中國小前 3名的學校授予“健康促進學校”增加當年教師評先樹優的名額,向表現突出的體育教師、班主任頒發“學校體育健康工作先進個人”,更好地發揮獎懲的激勵鞭策作用,以此推進工作提質增效。

二是推進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新制定中國小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實施方案。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由眼保健操、體育課、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等組成。将學生活動時間、活動内容納入教學計劃,列入課程表并報體育綜合科備案。做到上司督促到位,班主任組織到位,各方協調到位,體育教師指導到位,安全檢查到位,學生參與人到位。各學校在活動中,因地制宜打造了自己的特色活動,如小步操、跳繩操、八段錦、太極拳、體操舞等,很受學生歡迎,點燃了廣大師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三是提高學生在校就餐飯菜品質。實施學校食堂改造提升工程,提升改造羅屯鎮中心國小等9處國小食堂,優先聘請家長擔任從業人員,確定學生吃上放心、營養、安全的午餐,為提升體質健康提供充分的營養保障。

四是聘任健康副校長到校指導。3月7日,縣教體局聯合縣衛健局啟動中國小健康副校長聘任儀式,首次首批聘任30位健康副校長。建立健全我縣醫教協同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全縣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水準,助力學生提升體質。

在4月份舉辦的2024年全縣中國小生運動會中,在使用電子計量的情況下,共有18人打破了9個項目維持多年的運動會記錄,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縣體質健康提升工程的實施效果。下一步,我們将繼續聚焦學生體質健康,完善落實體育活動實施方案和獎懲機制,加大學校食堂、配餐管理力度,定期開展健康副校長專題講座,全方位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權威釋出|聚焦高品質 推進新突破 魚台縣開創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