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形機器人價格戰第一槍提前打響?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雪波 盧志坤 北京報道

人形機器人Unitree G1圖源:宇樹科技微信公衆号

家用人形機器人的售價應該在什麼範圍?近年國内有公司銷售的人形機器人售價高達數百萬元,馬斯克曾定下了一個2萬美元(約合14.5萬元人民币)的目标。近期,有一家中國人形機器人公司已經喊出了讓業界眼前一亮的價格:9.9萬元。

5月13日,宇樹科技釋出人形機器人Unitree G1,标價“9.9萬元起”。5月15日,該款産品已經在電商平台上線。這樣的價格低于之前的市場預測,是否能代表行業趨勢?新産品的功能又做了哪些取舍?

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産業研究中心進階分析師高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人形機器人尚處于産業化初期,大多數人形機器人企業仍處于樣機研制和小批量試産階段,潛在使用者能選購的範圍有限,市場遠未充分打開。

基礎版主要用作展示

開瓶蓋、砸核桃、颠鍋、跑步、舞棍、自我蜷縮……在宇樹科技釋出的産品視訊裡,這款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用機械雙臂靈活地完成一系列工作。從參數來看,G1身高約127cm,體重約35kg,搭載雷射雷達及深度相機,續航可達到2小時,移動速度為2m/s。同時,擁有23~43個關節電機,具有超大關節運動角度空間。

不過,9.9萬元的G1或許不包含靈巧手,而另外一款型号為G1 EDU的機器人除了在關鍵扭矩、負載、腰部自由度、手部靈巧度等方面更具優勢外,還可以選擇增配英偉達的高算力工業機器人平台Jetson Orin。顯然,G1與G1EDU之間的配置差距不小。

記者在電商平台看到,G1的優惠後價格為98752元,G1 EDU的機器人價格則需要“聯系客服”。客服告訴記者,G1為基礎版本,不支援二次開發,主要用作展示;G1EDU為“教育版”,能夠實作二次開發,主要用作科研,但具體價格還沒有确定。

在此之前,宇樹科技已經釋出了人形機器人H1,當時的預估售價達到了9萬美元(約合65萬元人民币)。該公司此前上市的工業級别四足機器人已應用到工廠巡檢、園區安防、勘探救援等場景,主要客戶包括變電站、化工廠等,可以讓四足機器人代替人類去一些危險場景,比如有毒氣或有輻射的環境執行任務。

記者通過客服電話、郵件向宇樹科技方面表達采訪要求,但未能獲得回複。記者又聯系到宇樹科技微信公衆号,對方表示“會有專人回複”,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有具體回應。

高超指出,與目前已公開的其他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相比,Unitree G1基礎版和G1 EDU版最明顯的“縮減”是其身高隻有1.27米、低于常見的1.6~1.7米,基礎版不含靈巧手、EDU版裝有三指靈巧手,而其他多數人形機器人則配備五指靈巧手。但G1基本處于“平均線”以上,足以實作基礎功能。

這樣的産品非常符合教育和科研領域使用者的需求,即以較低的成本購入一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通用整機平台,用于教學教育訓練和軟硬體開發,這也會促進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弊端是,作為一款典型的基礎版整機,該産品無法直接應用于大多數最終場景,需要根據需求定制更新,或将開發成熟的軟硬體移植到其他功能型整機上進行應用。

“回顧其他種類機器人乃至很多新型科技産品的發展曆程,降低産品價格是激發市場需求、推動産品應用的最直覺因素之一。”高超指出,因為降低售價可以解決潛在使用者不敢買、買不起的問題,也就是降低了使用者的試錯成本和資金占用,提升購買意願。以工業領域應用為例,當具有同等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價格降低至同崗位勞工1年左右的工資時,人形機器人就有望在該領域迎來爆發。此外,如果實際應用效果良好,機器人公司還可以通過後續的功能子產品更新、軟體更新、延伸服務等形式擷取營收,這也是在很多其他科技産品領域比較常見的做法。

應用領域即将拓展

最近一年來,人形機器人産業進入了一個快車道。今年4月,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宣布液壓Atlas機器人退役,緊接着推出了全電動Atlas機器人。

國内的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速度也很快。2023年12月29日,優必選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今年4月29日,優必選牽頭研發的“天工”機器人平台,實作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拟人奔跑。此外,目前國内還有衆多企業在人形機器人仿生、人形機器人AI決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去年1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檔案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态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産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态。

高超告訴記者,2023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在30億元左右,其中多數産品是作為“公版”通用平台應用于教育和科研領域,即老師和學生可以使用它進行教學實踐,軟體開發者可以使用它測試和優化算法,硬體開發者可以基于它測試部元件性能,或者針對特殊場景定制化改造結構。此外,還有一些應用于展覽、演出等場景的人形機器人。未來,人形機器人有望廣泛應用于特種、工業、民生等領域。

(編輯:王金龍 稽核:童海華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