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作者:Lens

東京奧運會前夕,日本最大的公共基金會Nippon Foundation與澀谷區聯手發起了「The Tokyo Toilet」項目,請到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豐雄、桢文彥等建築大師,投資約7億日元,改造了17座街頭公廁。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The Tokyo Toilet」地點分布,來自官網截圖

這些公廁陸續落地後,成為散落于澀谷的路邊風景。近期,伴随着同名書籍《The Tokyo Toilet Book》正式出版,這也意味着自2020年開啟的“日本公廁計劃”終于全部完成。

作為項目的一部分,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創作劇本并執導電影《完美的日子》,這部電影僅用了17天完成拍攝,123分鐘的片長,于2023年5月26日在第76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役所廣司拿下了第五個亞洲戛納影帝。

把廁所的日常拍成電影

清晨時分,東京的天尚昏暗,役所廣司飾演的平山已在晴空塔的指引下,前往自己的工作場所。在他那輛破舊但幹淨的廂車裡,有時放着The animals、有時放着Patti Smith的卡帶。

當屬于八十年代的搖滾精神漸漸隐于陽光之下,他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掃公共廁所。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電影《完美的日子》劇照

他有一整套用于處理不同污漬的實用工具,以及自己的清理秩序。當他的同僚隆志無法在這份工作中找到身份認同時,有能力獲得更好工作的平山卻在這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了偶得的确幸,并從中平衡步調。

在平山藏青色的工服上,非常醒目地寫着「The Tokyo Toilet」。他每日正是循環于這一項目的作品之中,如隈研吾設計的鍋島松濤公園公廁、坂茂設計的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公廁、安藤忠雄設計的神宮通公園公廁、伊東豐雄設計的代代木八幡公園公廁等。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伊東豐雄設計的代代木八幡公廁。位址:代代木八幡 5-1-2 代代木。攝影:流智

維姆常用直白的鏡頭語言不加剪輯處理地呈現事物,如一個冷靜的社會觀察者。同時,他是小津安二郎的忠實粉絲,曾在80年代專程前往東京重走小津的生活之路,并拍攝紀錄片《尋找小津》——而他喜愛小津的原因,正是因為小津“在拍攝某樣事物時,能讓事物儲存原有的身份”。

在了解過項目後,文德斯說道,“我喜歡我看到的那些照片,它們拍下了許多建築奇迹。那些建築更像是守護着清潔衛生的寺廟,而不是廁所。”

收集建築大師的東京廁所項目

能得到“守護着清潔衛生的寺廟”如此評價,「The Tokyo Toilet」打造的自然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廁。

電影中,當平山在打掃坂茂設計的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公廁時,遇到一位外國遊客。在對方表示困惑時,他趕忙展示使用辦法。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坂茂設計的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公廁。位址:代代木深町迷你公園 富谷1-54-1。攝影:流智

這是一間曾引起熱議的“透明廁所”。

曾在2014年獲得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坂茂,在設計這間公廁時使用了非常特殊的貼膜并使其通電。當門沒有被反鎖時,建築整體會呈現透明狀态,内裡的狀态一覽無餘;當有人進入廁所并反鎖上門時,玻璃會立刻轉為不透明狀态,保護使用者的隐私。

彩色的玻璃牆體設計,讓這間公廁如都市之中的異空間。尤其在夜晚,玻璃體會發出明亮且柔和的光芒,讓有需求的人可以快速找到它。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安藤忠雄設計的神宮通公園公廁。位址:神宮通公園 6-22-8 神宮前。攝影:高野二郎(Nacása & Partners Inc.)

侄女來投奔平山,平山帶其來到自己的工作場所。侄女主動表示,想幫舅舅分擔一部分工作。這一間就是來自安藤忠雄設計的神宮通公園公廁。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神宮通公園公廁草圖。圖檔來自tokyotoilet.jp

這間公廁被命名為“あまやどり”(避雨處),而在電影中,這段劇情也正發生在東京一個平平無奇的雨天。安藤忠雄認為,公廁還應當承擔涼亭的責任,為人們提供避雨、遮陽的檐下空間。是以他為公廁設計了一圈寬闊的内外回廊,同時牆體設計為栅欄狀,使得内外通風透氣。

自「The Tokyo Toilet」項目開啟,就有不少人在東京踏上了“公廁巡禮”的旅程。就在今年,還有當地的旅行團順勢推出了乘坐巴士遊覽公廁的付費項目——雖聽起來有幾分奇怪,但這何嘗不是深入了解在地文化的好機會。

廁所,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

日本的廁所理念,并非始終如此超前。

一直到公元8世紀左右,日本人均沿河而廁,讓排洩物自然被河水沖走。江戶時代鐮倉幕府鼓勵雙季小麥後,糞便被認為是有營養的肥料,這才有了收集它們的廁所。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田村奈穗設計的東三丁目公廁。位址:東三丁目 3-27-1 東。攝影:SS Co.,Ltd.北條弘子

我們熟知的“蹲坑”,在數百年後的戰國時代才開始普及,不過如何及時把糞便運出城,在此時依然是個難題。

即便技術條件惡劣,我們也能從蛛絲馬迹中發現日本人對廁所的執着。在傳說中,豐臣秀吉的廁所相當豪華,不僅有黃金制成的器具,且精雕細琢;戰将武田信玄擁有10平米的超大廁所,每日在其中焚香讀書,甚至研究兵法。或許這就是為何在戰國時代,廁所擁有了“金隠し”的雅号。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藤本壯介設計的西參道公廁。位址:西參道 3-27-1 代代木。攝影:流智

對日本人來說,廁所的神聖背後還有宗教信仰的加持。

傳說中,中國宋代名僧窦明覺禅師在靈隐寺打掃過廁所,雪峰義存禅師也曾在打掃廁所時有所感悟,是以廁所也叫“雪隐”。這一傳說被日本人消化,于是位于北方的廁所被稱為“雪隐”(位于東西南的廁所則分别被稱為東司、西淨、登司)。而日本的廁所之神,也有名“雪隐神”。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小林純子設計的笹冢綠道公廁。位址:笹冢綠道 澀谷區笹冢1-29。攝影:流智

當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廁所之神隻是庇護廁所的存在,其實它在日本的傳統文化體系中,還掌管家庭的生育、疾病與健康、财富、運勢等。

“在武州的芳野村,他們做紅豆飯獻給守廁神和掃把神以求順産......還有些地方認為,女性如果把廁所打掃得幹幹淨淨,就能受到廁神的恩惠,不僅自己美麗,生出的小孩也會清秀、漂亮。”

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何在《陰翳禮贊》中,谷崎潤一郎為了日本廁所大費口舌,“客廳自有其魅力,但日本的廁所才是真正的精神休息之處”。他認為廁所是日本住宅中最風雅的場所,且要光線朦胧又一塵不染為上佳,有不少俳句的靈感來源都應來自廁所。

标準、環保與人文關懷

當然,古時的日本人、谷崎潤一郎和現在的日本人已經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時代。如果說那時谷崎潤一郎隻是将自己飄忽的情思寄托在一方窄窄的空間中,那在今天,對潔淨、人性化設計的廁所的需求,已嵌入日本人靈魂。

因為獨特的曆史意義,日本衆多廁所器具生産商于2015年成立了“日本廁所工業協會”。這一協會由1948年成立的日本衛生潔具工業協會和2001年成立的溫水清洗馬桶座協會合并而成。

該協會提出了“廁所拯救地球”的概念。直到1996年左右,日本主流銷售的馬桶沖水量為13升,1997年為10升,2000年為8升。此外,從2006年開始,出現了6升以下容量的節水馬桶,并在2008年成為市面主流的馬桶産品。

日本廁所工業協會曾統計過各品牌的出貨量,許多家庭依然在使用13升馬桶,但如果換成6升,減少的不僅是用水量——對于一個四口之家來說,每年大約可以節省45260升水,也意味着每年可以節省大約12000日元的水費。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坂倉竹之助設計的西原一丁目公園公廁。位址:西原一丁目公園 1-29-1 西原。攝影:流智

根據日本總務省于2021年8月1日的人口推算,日本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上。對于老齡化社會中住宅廁所的适老化改造,日本廁所工業協會提出了4個建議:

1.友善移動并預防跌倒。取消廁所入口處的台階,将馬桶換為西式,并安裝扶手。

2.選擇寬敞的廁所,以友善讓拐杖、輪椅等輔助器具進入。建議從側面彎腰輔助時,馬桶旁邊的空間為500毫米及以上。

3.在馬桶、盥洗池邊加裝扶手。垂直的扶手便于站立和坐姿時支撐身體,水準的扶手則便于穩定行走。

4.智能馬桶座圈很重要。即使因身體狀況無法每天洗澡,但如果有帶溫水坐浴盆的馬桶座圈,也能保持隐私部位清潔,減少疾病。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隈研吾設計的鍋島松濤公園公廁。位址:鍋島松濤公園 2-10-7 雙刀。攝影:流智

不僅對于廁所的馬桶、盥洗池等設施的材質、品質、節水舉措有着嚴格标準規定,日本廁所工業協會還特别關注公共廁所對于老年人、殘障人士、幼兒和帶嬰兒者的便利舉措。

協會認為,排洩是人類的一項基本行為,無論年齡或殘疾,無論在家還是在路上。是以,打造任何人都可以舒适使用的公共廁所是擴大包括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在内的所有人活動範圍的重要因素。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小林純子設計的笹冢綠道公廁内部。攝影:流智。圖檔來自tokyotoilet.jp

對于輪椅使用者,最重要的是建造可以暢通無阻的空間,還需要安裝扶手以支援從輪椅轉移到坐便器上,以及有靠背穩定坐姿。如果身體狀況難以保持坐姿平衡的人需要協助穿衣和脫衣,則會安裝一張大床,以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

對于帶有人工造口設施的人群,設定可以站立排便的便池,以及用于存放腹部護理産品和造口器具的平台和懸挂行李和垃圾袋的挂鈎。

對于帶嬰兒出行者,建造可容納嬰兒車的大型獨立衛生間,并設立嬰兒椅和尿布台。

就算是普通的廁所,也需要考慮到腿腳不便、動作不穩定的老年人和視力障礙者的使用,避免他們不知道如何沖水或誤按沖水按鈕等問題。

此外對于帶異性孩童出行(如:父親帶着女童)、年邁需要異性協助(上了年紀的夫妻)、性少數群體(跨性别者)使用的男女通用廁所,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在完美的日子裡,把普通小事做出自己的秩序

Kazoo Sato/颠覆實驗室設計的七子通公園公廁。位址:七子通公園 旗谷2-53-5。攝影:流智

今天我們還會看到一些關于日本廁所的趣味新聞:如設計成水族館的廁所、日式庭院般的廁所、可以唱KTV的廁所、展示藝術品的畫廊廁所……廁所不負谷崎潤一郎的期待,在21世紀實實在在成為人類“淨化精神”的勝地:畢竟兩大巨頭松下和本田的創始人,都有為公司打掃廁所的傳說。

不僅是「The Tokyo Toilet」這樣特殊的公廁,日本餐廳、商場、街頭拐角處的公廁都提供功能齊全的智能馬桶和一切你想象得到的清潔工具,不少還有音樂播放功能——既是為了舒緩使用者的身心,也是為了避免身處鄰間的使用者尴尬。

既然每個人的精神世界各不相同,又何必拘泥廁所隻是一種樣子呢?畢竟對于當代人來說,關上門隻剩自己的廁所,不僅是生理需求的出口,亦是難得可以卸下僞裝的天地,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

作者:siri110 編輯:李大貓 監制:Algae

配圖除劇照外,均來自tokyotoilet.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