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手并進”助推産城融合,打造全齡友好型社群

作者:上海法治報

“以前,我騎着一輛三輪車,到處給人修電瓶車。從沒想過,還能有個店鋪,還能拿到營業執照。”5月17日,“點‘靓’平安海岸風景圖”系列宣傳報道采風團來到甯波北侖大碶富春社群東門外的“迷你型”社鄰集市,其中一位主理人李建生對記者們表示。

“五手并進”助推産城融合,打造全齡友好型社群

這裡的社鄰集市由6個核酸小屋改建而成,每個小屋内部空間僅四五平方米,不過,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空調、電源等裝置一應俱全。

富春社群黨總支書記張孝英介紹,社群目前有常住人口9800 餘人,其中外來人口居多,主要以産業勞工及其家屬為主,為提高居民幸福感,社群總結運用“五手并進”工作法,從組織引領、優化設施、居民自治、提升服務、改善環境五方面入手提升治理能力和水準。“這個集市就是我們的一項成果,不僅容納了民生必需的電瓶車修理和縫補,還有以物易物的二手百寶箱,售賣綠植、盆栽的綠色空間,對接招工需求的零工驿站等,已然成為了居民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為深化精細化管理,該社群還建立“社群-片區-網格-樓棟”的四級組織架構,建立13個基礎網格,2個專屬網格和40個微網格,并在每個微網格下設立3名微網格員及N名黨員志願者,做到“人到網格中去、事在網格中辦”,着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有效激活轄區資源。線下還搭建“青年說事”議事平台,吸納有治理經驗的社群治理達人參與社群建設和志願服務活動,幫助化解基層治理中的沖突糾紛。

離開人頭攢動的社鄰集市,采風團跟随講解員的腳步,來到了北侖洛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中心創始人沈慶向大家介紹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甯波多台風,每年台風季,學校停課但機關不停工,雙職工家庭孩子沒人帶沒人管。特别是外來務勞工員,也沒有老人幫忙照看,隻能把孩子獨自扔在家裡。于是在‘小闆凳故事會’的基礎上我們辦了一個‘公益托班’。”

“雙職工家庭照顧孩子有困難的,可以把孩子送至社群,我們安排了臨時托管點。”沈慶說,中心目前已有100餘名志願者。在富春社群,這樣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目前有3家。

在實地探訪過程中,采風團注意到,富春社群與城區距離較遠,存在公共兒童設施不完善的情況。

有關負責人告訴大家,富春社群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将“一米高度”視角落實到社群建設中,打造兒童活動空間。在廬山花園小區開辟約300平方米的兒童活動空間,在社群黨群服務中心開放200平方室内親子活動中心,充分滿足兒童活動需求。

不僅如此,因為社群老年群體以随遷老人為主,社群還建立了660平方的“老漂族”居家養老服務站,以回歸随遷老人樂享天倫的初心為出發,通過多管道、全方位、個性化的養老服務,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五手并進”助推産城融合,打造全齡友好型社群

最後,采風團來到富春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的一角,看到了一家極具“煙火氣”的咖啡店,附近的居民正一邊享受着咖啡的香醇,一邊體會着閱讀的快樂。

原來,2023年年初,富春社群以黨群陣地建設為載體,盤活社群閑置資源,以“咖啡+書吧”的模式,為轄區群衆打造了一個“嵌入式”的特色休閑空間。咖啡書吧每天一直開放至晚上22點,為深夜奔波的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了一個“加油充電”的溫馨小站,提供飲水供給、餐食加熱、書刊閱讀、解壓休憩等共享服務。

社群還建立了“春·咖”網格議事角,定期邀請網格員、熱心居民和黨員志願者等一起在這裡喝咖啡,圍繞基層治理中的民生關鍵事展開讨論,尋找“最優解”。

“在這裡,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感,享受到家的溫暖。”采風團成員紛紛感慨。

“五手并進”助推産城融合,打造全齡友好型社群

記者 |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