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作者:新華社客戶

融合傳統與時尚的馬面裙,無疑是當下的中式頂流!《2024 抖音電商女性消費趨勢資料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該平台新中式服飾的訂單量同比增長 195%,漢服訂單量同比增長 336%,其中馬面裙訂單量同比增長 841%。

5 月 17 日,由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最美服飾叢書——五色華彩馬面裙》在上海釋出。該書是國内第一部馬面裙學術專著,運用文獻、圖像和實物,從名稱溯源到形制流變,全面探索這一經典服飾。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正值“5·18”國際博物館日之際,新書釋出同一天,由上海紡織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東華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衣生萬物 傳統重構——五色華彩馬面裙”展覽在上海紡織博物館三樓專題館開幕,将展至7月18日。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衣生萬物 傳統重構——五色華彩馬面裙”展覽現場

再現馬面裙的華美絢麗

《中國最美服飾叢書——五色華彩馬面裙》首次從中國傳統色彩角度展開體系化研究,歸納 198 種中國傳統色分類,制成“華彩·國色”色卡第一版;系統梳理目前各明墓出土的馬面裙類型,形成文物名錄。通過106件馬面裙實物詳情,200張高清紋樣結構細節圖,真實再現馬面裙之美。

“馬面裙是中國傳統服飾中十分經典和極具代表性的款式,其曆史源遠流長,外觀獨特,工藝精美,功能合理,凝聚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美用一體、以文載道的人文思想。”

該書作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賈玺增介紹,“馬面并非馬的臉,而是指敵台、墩台、牆台,最早見于《墨子》中的《備梯》與《備高臨》,因外觀狹長形如馬面得名。它是探出城牆的一個T型結構,可與城牆形成角度,以便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而馬面裙的裙門,跟這種馬面的形狀特别像,是以就被叫作馬面裙。”

這部著作首次以中國傳統色彩為切角展開研究,對馬面裙所呈現的百餘種傳統色提取分析,表達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

例如,“多色暗花緞盤金打籽繡人物庭院紋闌幹月華馬面裙”的色彩十分豐富,有粉、淺藍、紅、紫、月白、水紅、深藍、黃色等,并在綢地上起亮花,花卉紋飾寓意吉利。

裙兩側一并鑲嵌有玄青色闌幹邊 30 條,闌幹邊不僅可以起到遮擋拼縫的作用,還可以加強拼縫處,其簡約的色澤與絲光走向和絢麗的暗花緞形成鮮明對比,形成獨特的裝飾元素,顯得尤為華美。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多色暗花緞盤金打籽繡人物庭院紋闌幹月華馬面裙

馬面裙上絢麗的色彩還可以通過刺繡、拼布等工藝進行紋樣裝飾展現。例如“紅色暗花綢綴納紗繡八仙紋鳳尾裙”為紅色暗花緞地,采用納紗等繡法繡制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紋樣,兩側各裁成 8 條。

前後馬面部分紋飾相同,以各色彩絲繡制遨遊雲海的飛龍,龍首、尾處采用孔雀羽線繡制。八仙紋樣位于裙兩側的彩條之上,造型生動有趣,繡法工整,配色豐富。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紅色暗花綢綴納紗繡八仙紋鳳尾裙

同一色系的深淺不一亦能展現魅力,“镂空地三藍打籽繡‘八仙過海’馬面繡片”便是如此。“三藍繡”是受青花瓷器影響而産生的刺繡針法,采用多種深淺不同而色相統一的繡線繡制而成,其主體紋樣為繡球花,此花古稱“八仙花”。背襯一枝海棠,暗喻“八仙過海”。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镂空地三藍打籽繡“八仙過海”馬面繡片

從博物館走向大衆日常生活和時尚

馬面裙穿越百年時光曆久彌新,依然散發着獨特魅力,不僅受到傳統服飾和漢服愛好者的喜愛,亦在國際時尚舞台被全球時裝品牌和設計師們重視和追捧。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包銘新,是國内較早開展馬面裙相關研究的學者之一。他說:“中國古代的裙由多塊裁好的衣片組合而成,有些地方需要拼縫,有的地方相疊而不用縫合,有些部位需要收褶或打裥,露在外面的部分會施加各種裝飾,或提花或繡花或印染或加金。馬面裙集以上特征于一身,是中國古代裙子長期發展的結果和産物,稱之為‘中國最美服飾之一’實至名歸。”

中式頂流馬面裙有了學術專著!超百條“最美馬面裙”正在展出

“衣生萬物 傳統重構——五色華彩馬面裙”展覽現場

“馬面裙近年來深受國内外群眾喜歡,也是中國傳統服飾從傳統走向當代,從博物館、書本走向大衆日常生活和時尚的一個經典代表款式,展現出最具中國特色的時尚新風潮,是以我們選擇馬面裙作為《中國最美服飾叢書》的第一本,它的出版是我們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轉化與發展的有益嘗試。”

東華大學出版社社長陳珂表示,接下來,《中國最美服飾叢書》将在中華傳統服飾美學方向持續深耕,從具體傳統服裝形制和配件出發,如雲肩、挽袖、褙子、襦裙等,帶領讀者一步步體味藏在中華傳統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等)

編輯:周欣怡 實習生 許順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