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作者:新华社客户

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马面裙,无疑是当下的中式顶流!《2024 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新中式服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 195%,汉服订单量同比增长 336%,其中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 841%。

5 月 17 日,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在上海发布。该书是国内第一部马面裙学术专著,运用文献、图像和实物,从名称溯源到形制流变,全面探索这一经典服饰。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正值“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新书发布同一天,由上海纺织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衣生万物 传统重构——五色华彩马面裙”展览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三楼专题馆开幕,将展至7月18日。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衣生万物 传统重构——五色华彩马面裙”展览现场

再现马面裙的华美绚丽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首次从中国传统色彩角度展开体系化研究,归纳 198 种中国传统色分类,制成“华彩·国色”色卡第一版;系统梳理目前各明墓出土的马面裙类型,形成文物名录。通过106件马面裙实物详情,200张高清纹样结构细节图,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美。

“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十分经典和极具代表性的款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外观独特,工艺精美,功能合理,凝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美用一体、以文载道的人文思想。”

该书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介绍,“马面并非马的脸,而是指敌台、墩台、墙台,最早见于《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因外观狭长形如马面得名。它是探出城墙的一个T型结构,可与城墙形成角度,以便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而马面裙的裙门,跟这种马面的形状特别像,所以就被叫作马面裙。”

这部著作首次以中国传统色彩为切角展开研究,对马面裙所呈现的百余种传统色提取分析,表达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

例如,“多色暗花缎盘金打籽绣人物庭院纹阑干月华马面裙”的色彩十分丰富,有粉、浅蓝、红、紫、月白、水红、深蓝、黄色等,并在绸地上起亮花,花卉纹饰寓意吉利。

裙两侧一并镶嵌有玄青色阑干边 30 条,阑干边不仅可以起到遮挡拼缝的作用,还可以加固拼缝处,其简约的色泽与丝光走向和绚丽的暗花缎形成鲜明对比,形成独特的装饰元素,显得尤为华美。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多色暗花缎盘金打籽绣人物庭院纹阑干月华马面裙

马面裙上绚丽的色彩还可以通过刺绣、拼布等工艺进行纹样装饰体现。例如“红色暗花绸缀纳纱绣八仙纹凤尾裙”为红色暗花缎地,采用纳纱等绣法绣制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纹样,两侧各裁成 8 条。

前后马面部分纹饰相同,以各色彩丝绣制遨游云海的飞龙,龙首、尾处采用孔雀羽线绣制。八仙纹样位于裙两侧的彩条之上,造型生动有趣,绣法工整,配色丰富。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红色暗花绸缀纳纱绣八仙纹凤尾裙

同一色系的深浅不一亦能体现魅力,“镂空地三蓝打籽绣‘八仙过海’马面绣片”便是如此。“三蓝绣”是受青花瓷器影响而产生的刺绣针法,采用多种深浅不同而色相统一的绣线绣制而成,其主体纹样为绣球花,此花古称“八仙花”。背衬一枝海棠,暗喻“八仙过海”。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镂空地三蓝打籽绣“八仙过海”马面绣片

从博物馆走向大众日常生活和时尚

马面裙穿越百年时光历久弥新,依然散发着独特魅力,不仅受到传统服饰和汉服爱好者的喜爱,亦在国际时尚舞台被全球时装品牌和设计师们重视和追捧。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包铭新,是国内较早开展马面裙相关研究的学者之一。他说:“中国古代的裙由多块裁好的衣片组合而成,有些地方需要拼缝,有的地方相叠而不用缝合,有些部位需要收褶或打裥,露在外面的部分会施加各种装饰,或提花或绣花或印染或加金。马面裙集以上特征于一身,是中国古代裙子长期发展的结果和产物,称之为‘中国最美服饰之一’实至名归。”

中式顶流马面裙有了学术专著!超百条“最美马面裙”正在展出

“衣生万物 传统重构——五色华彩马面裙”展览现场

“马面裙近年来深受国内外民众喜欢,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从传统走向当代,从博物馆、书本走向大众日常生活和时尚的一个经典代表款式,展现出最具中国特色的时尚新风潮,因此我们选择马面裙作为《中国最美服饰丛书》的第一本,它的出版是我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与发展的有益尝试。”

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陈珂表示,接下来,《中国最美服饰丛书》将在中华传统服饰美学方向持续深耕,从具体传统服装形制和配件出发,如云肩、挽袖、褙子、襦裙等,带领读者一步步体味藏在中华传统服饰中的东方美学。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编辑:周欣怡 实习生 许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