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小投資者保護見真章!證監會密集釋出十大保護制度

作者:小康雜志社
中小投資者保護見真章!證監會密集釋出十大保護制度

  圖源:卡樂圖檔 甯穎/攝

  5月15日,新“國九條”出台後的首個“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當天,證監會集中釋出《證券市場程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定》)《監管規則适用指引——發行類第10号》《關于完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關自律組織、投保機構業務規則等10項與投資者保護密切相關的制度規則。

  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在活動緻辭中說,目前證監會正在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新“國九條”,紮實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落實落地見效。核心内容就是一體推進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加快打造“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韌性、有活力”的資本市場。

  十個投保制度最新釋出

  在當天活動現場,證監會、交易所、中證協、投服中心都有動作,整體來看,都旨在更加有效保障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證監會釋出《管理規定》,該制度首次對程式化交易活動作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有利于加強證券市場程式化交易監管促程序式化交易規範發展,維護證券交易秩序和市場公平,更加有效保障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證監會釋出《監管規則适用指引——發行類第10号》,該指引明确要求發行人及時準确披露未來發展規劃、募集資金用途、現金分紅計劃、預計盈利時間等事關投資者利益的重要資訊,督促發行人樹立為投資者負責的理念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品質。

  證監會釋出《關于完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的工作方案》,該方案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沖突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和法治化水準,充分發揮調解的基礎性作用,推動沖突糾紛源頭預防和就地實質化解,確定将投資者保護落到實處。

  上交所釋出《信訪工作辦法》《舉報工作辦法》《投資者服務熱線工作辦法》。三部規則明确了接收、辦理、答複等各環節主要事項簡明友好,條理清晰,有利于投資者對訴求處理形成明确預期,提升投資者綜合服務質效。

  中證協釋出的《證券公司投訴處理标準》《證券公司客戶回訪标準》,建立團體标準,為券商開展相關工作設定标準,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滿意度。

  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釋出《持股行權工作規則》《公開征集股東權利業務規則》,兩部規則進一步聚焦了中小投資者和新聞媒體等關切重點,完善了公開征集股東權利等持股行權工作決策程式,強化了行權工作紀律限制,提升了持股行權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水準。

  給投資者更實質的公平

  《管理規定》明确了程式化交易監管的總體要求,即"證券市場程式化交易相關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不得影響證券交易所系統安全或者擾亂正常交易秩序"。

  據悉,證監會正推動建立程式化交易的立體化規則體系,《管理規定》主要是“管總”明确監管架構,并授權證券交易所、行業協會等就具體措施進行專門規定,逐漸形成《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交易所和協會具體業務規則相銜接的立體化規則體系。

  後續滬深北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還将出台有關業務規則,明确異常交易監控、增值行情收費、高頻交易差異化收費、委托協定範本、北向程式化交易監管、突發性事件處理、技術系統管理、主機托管、系統接入等各項具體安排。

  據證監會市場一司司長張望軍此前介紹,證券交易所、行業協會相關業務規則和細則将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管理規定》是一項‘承上啟下’的重要規則,既是對《證券法》中有關程式化交易管理規定的具體落實,也為交易所出台有關程式化交易管理業務規則指明了方向。”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管理規定》回應了市場對于程式化交易的主要關切,充分展現了"趨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監管、規範發展"的思路和理念,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監管規則适用指引——發行類第10号》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求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刊登緻投資者的聲明,說清上市目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融資必要性等基本情況,督促發行人牢固樹立正确“上市觀”。二是明确“關鍵少數”可以就出現上市後業績大幅下滑的情形作出延長股份鎖定期的承諾,強化“關鍵少數”與投資者共擔風險的意識。三是完善上市後分紅政策的資訊披露規則,以利于投資者形成穩定的回報預期。四是強化未盈利企業相關資訊披露,要求其披露預計實作盈利情況等前瞻性資訊,向投資者充分揭示未來發展前景,便于投資者作出決策。

  下一步,證監會将繼續踐行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職責,抓好規則落地執行,壓緊壓實發行監管全鍊條各方責任,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如何保護投資者?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認為,這離不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的方方面面。

  進一步夯實投資者保護的制度基礎。在制度制定修訂過程中,充分聽取廣大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的意見建議,更加注重制度的公平性,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實質的公平保護。

  進一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從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續監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資訊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僵屍企業”、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控股股東、實控人和董監高作為“關鍵少數”,必須挺在前面、扛起責任。同時,中國證監會将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需要,優化發行上市、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支援那些有創新發展潛力的公司加快做優做強,既支援優質的新興企業健康成長,也支援優質的傳統企業轉型更新,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果。

  進一步推動行業機構提升專業服務水準。行業機構要端正經營理念,回歸本源、守正創新,恪守信義義務,增強專業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配的産品和服務。

  進一步依法嚴打證券違法犯罪行為。去年以來,證監會堅決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查辦案件數量和處罰金額大幅上升。中國證監會将會同有關各方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加快建構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進一步提升行政刑事銜接效率,讓不法分子付出慘痛代價,切實維護市場“三公”秩序。

  進一步暢通投資者維權救濟管道。近年來,證券法的修訂,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出台,為化解投資者糾紛,加強權益救濟提供了許多新的制度機制探索,一些标志性案例相繼落地。中國證監會将不斷總結經驗,綜合用好這些投資者保護制度工具,加大證券特别代表人訴訟适用力度,更好發揮調解仲裁的作用,加強訴調對接,推廣示範判決機制,依法用好先行賠付、當事人承諾等,更加有力支援投資者獲得賠償救濟。同時,中國證監會将動員各方力量,更有針對性地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遠離非法金融活動,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

  證監會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全覆寫”的執法理念,持續加大執法力度。2023年,證監會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64件,罰沒款金額67.73億元,市場禁入112人,涉案人員移送公安機關103人,有力打擊了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活動當天,證監會還公布了12起涉及内幕交易、操縱市場、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從業人員違法炒股、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等投資者保護執法案件,釋出了澤達易盛特别代表人訴訟案、紫晶存儲先行賠付案、投保機構股東代位訴訟摩登大道資金占用案等投資者保護10個典型案例以及12個廣受投資者歡迎的投教産品,介紹了證監會2023年執法總體情況。

  據證監會介紹,對重大案件的處理,主要展現為“四個緊盯”。

  一是緊盯“關鍵少數”,着力鏟除欺詐發行、财務造假等資本市場“毒瘤”,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二是緊盯不勤勉、未盡責,壓緊壓實“看門人”責任,督促引導中介機構提升執業品質;三是緊盯“内外勾結”“監守自盜”“慣犯累犯”,對違規減持、操縱市場、内幕交易保持高壓執法态勢,積極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交易環境;四是緊盯債券、私募、期貨等各領域,向違法行為堅決亮劍,不留金融監管執法暗角、死角。

  今年證監會将從嚴打擊嚴重危害市場平穩運作、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社會影響惡劣、群衆反映強烈的證券期貨市場違法行為。繼續強化線索發現,嚴查重大案件,提升執法效能。

  線上索發現方面,證監會将加大科技監管應用,不斷提升線索發現的敏感度和精準度,強化跨部門跨領域跨市場監管協作,加強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關聯、資訊披露與交易監管關聯、現場檢查與稽查調查關聯,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

  重大案件方面,證監會将重點打擊欺詐發行、财務造假、占用擔保、違規減持等違法違規行為,密切盯防并嚴厲打擊操縱市場、内幕交易等影響市場正常秩序的違法行為,為投資者入市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

  來源:微信公衆号“财智頭條”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财經、澎湃新聞、财聯社等

  責編:袁凱

  校對:風華

  稽核:龔紫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