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小投资者保护见真章!证监会密集发布十大保护制度

作者:小康杂志社
中小投资者保护见真章!证监会密集发布十大保护制度

  图源:卡乐图片 宁颖/摄

  5月15日,新“国九条”出台后的首个“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在京举行。活动当天,证监会集中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关自律组织、投保机构业务规则等10项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活动致辞中说,当前证监会正在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新“国九条”,扎实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见效。核心内容就是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韧性、有活力”的资本市场。

  十个投保制度最新发布

  在当天活动现场,证监会、交易所、中证协、投服中心都有动作,整体来看,都旨在更加有效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发布《管理规定》,该制度首次对程序化交易活动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有利于加强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更加有效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该指引明确要求发行人及时准确披露未来发展规划、募集资金用途、现金分红计划、预计盈利时间等事关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信息,督促发行人树立为投资者负责的理念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就地实质化解,确保将投资者保护落到实处。

  上交所发布《信访工作办法》《举报工作办法》《投资者服务热线工作办法》。三部规则明确了接收、办理、答复等各环节主要事项简明友好,条理清晰,有利于投资者对诉求处理形成明确预期,提升投资者综合服务质效。

  中证协发布的《证券公司投诉处理标准》《证券公司客户回访标准》,建立团体标准,为券商开展相关工作设定标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满意度。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发布《持股行权工作规则》《公开征集股东权利业务规则》,两部规则进一步聚焦了中小投资者和新闻媒体等关切重点,完善了公开征集股东权利等持股行权工作决策程序,强化了行权工作纪律约束,提升了持股行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给投资者更实质的公平

  《管理规定》明确了程序化交易监管的总体要求,即"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相关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不得影响证券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扰乱正常交易秩序"。

  据悉,证监会正推动建立程序化交易的立体化规则体系,《管理规定》主要是“管总”明确监管框架,并授权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等就具体措施进行专门规定,逐步形成《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交易所和协会具体业务规则相衔接的立体化规则体系。

  后续沪深北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还将出台有关业务规则,明确异常交易监控、增值行情收费、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委托协议范本、北向程序化交易监管、突发性事件处理、技术系统管理、主机托管、系统接入等各项具体安排。

  据证监会市场一司司长张望军此前介绍,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相关业务规则和细则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管理规定》是一项‘承上启下’的重要规则,既是对《证券法》中有关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的具体落实,也为交易所出台有关程序化交易管理业务规则指明了方向。”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管理规定》回应了市场对于程序化交易的主要关切,充分体现了"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思路和理念,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刊登致投资者的声明,说清上市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融资必要性等基本情况,督促发行人牢固树立正确“上市观”。二是明确“关键少数”可以就出现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形作出延长股份锁定期的承诺,强化“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意识。三是完善上市后分红政策的信息披露规则,以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回报预期。四是强化未盈利企业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其披露预计实现盈利情况等前瞻性信息,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未来发展前景,便于投资者作出决策。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践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抓好规则落地执行,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如何保护投资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认为,这离不开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方方面面。

  进一步夯实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基础。在制度制定修订过程中,充分听取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意见建议,更加注重制度的公平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实质的公平保护。

  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续监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坚决把造假者挡在门外,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控股股东、实控人和董监高作为“关键少数”,必须挺在前面、扛起责任。同时,中国证监会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支持那些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公司加快做优做强,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进一步推动行业机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行业机构要端正经营理念,回归本源、守正创新,恪守信义义务,增强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

  进一步依法严打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去年以来,证监会坚决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查办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大幅上升。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各方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进一步提升行政刑事衔接效率,让不法分子付出惨痛代价,切实维护市场“三公”秩序。

  进一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近年来,证券法的修订,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为化解投资者纠纷,加强权益救济提供了许多新的制度机制探索,一些标志性案例相继落地。中国证监会将不断总结经验,综合用好这些投资者保护制度工具,加大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适用力度,更好发挥调解仲裁的作用,加强诉调对接,推广示范判决机制,依法用好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更加有力支持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同时,中国证监会将动员各方力量,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证监会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全覆盖”的执法理念,持续加大执法力度。2023年,证监会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64件,罚没款金额67.73亿元,市场禁入112人,涉案人员移送公安机关103人,有力打击了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活动当天,证监会还公布了12起涉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从业人员违法炒股、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投资者保护执法案件,发布了泽达易盛特别代表人诉讼案、紫晶存储先行赔付案、投保机构股东代位诉讼摩登大道资金占用案等投资者保护10个典型案例以及12个广受投资者欢迎的投教产品,介绍了证监会2023年执法总体情况。

  据证监会介绍,对重大案件的处理,主要体现为“四个紧盯”。

  一是紧盯“关键少数”,着力铲除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紧盯不勤勉、未尽责,压紧压实“看门人”责任,督促引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三是紧盯“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惯犯累犯”,对违规减持、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保持高压执法态势,积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交易环境;四是紧盯债券、私募、期货等各领域,向违法行为坚决亮剑,不留金融监管执法暗角、死角。

  今年证监会将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继续强化线索发现,严查重大案件,提升执法效能。

  在线索发现方面,证监会将加大科技监管应用,不断提升线索发现的敏感度和精准度,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市场监管协作,加强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联动、信息披露与交易监管联动、现场检查与稽查调查联动,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重大案件方面,证监会将重点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占用担保、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密切盯防并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影响市场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为投资者入市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来源: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澎湃新闻、财联社等

  责编: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继续阅读